境界

净土法门: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心?

学佛要有学佛的条件,古人讲法器,你是不是一个法器?如果你不是一个法器,这个法给你没用处。譬如我们想要水,问你你有没有盛水的工具;我有一个杯子,我这杯子就是法器,我可以盛水。你拿那个大杯子来,我就给你盛多一点,你拿小杯子来,就给你盛少一点,各如其量!你说「我没有..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不能体会,你学一辈子的佛不得受用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5集2014年10月6日讲于澳大利亚“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是性德的名字,念这一句就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切法全念到了,一条都没溜掉;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也没有漏掉一法。这一法就是..

净土法门法语:怎样才叫老实念佛?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15集2014年10月6日讲于澳大利亚没有明心见性的六道凡夫,他相信净宗法门,他等于明心见性的菩萨,我们相不相信?我们相信,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所以对他讲可以,对修别的法门讲不可以,理上讲..

净土法门:自然灾难的真正原因与化解之道

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社会的动乱,灾难频繁。地球的气候变暖了,给诸位说,地球的气候变暖,科学家讲现在工业发达,排出许多废气,二氧化碳在大气层里大幅度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于是地球就变暖;给诸位说,那是缘。?地球变暖是果报,这个果报一定有因一定有缘,科学..

净土法门:六道轮回里头的最后身

十方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哪一法不是念佛法门?你们想想看,哪一法不是念三智三觉?不单单是只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念佛法门里面的特别法门。我们可以这样说,任何一门都是念佛法门,我们的心念有所归依。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凡夫,还没有能够化解业报,还会起心动念,我们就要提..

安得不弁急修持──虚云老和尚〈因博奕有感寄劝念佛〉

近年来,众生耽溺於五欲享受的情形日益严重,人心倒置,妄用世智辩聪,心念只在自利上打转。凡义所当为之事不去实行,欠妥为之事却率性妄为。看到世风如斯,真是令我心生感慨啊!不如礼乐诗教就博奕这件事来说,帝尧作围棋来教儿子丹朱,使他通晓不愚。武王发明象棋,提醒子孙无忘..

吴言生在生活禅夏令营的讲座:“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

尊敬的上净下慧大和尚、柏林寺常住,各位营员,人人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人人交流心得,分享法喜。到了柏林寺,要吃赵州茶,否则就是入宝山而空回了。感谢大和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今天在这里把对赵州禅的体会与人人分享。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以赵州公..

评《禅宗思惟渊源》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批派之一,也是最中国化的佛教,因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得以在中国长久存在和蓬勃成长。因为唐代是一个文化开放、思惟宽容的时代,三教并存,互相融摄,作为唐初思惟产儿的禅宗自然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结果。儒家心性论、道家本体论以..

望禅宗之峰,息浮躁之心——走近禅宗

作者:杨学义我一贯对佛教、对禅宗知之甚少,只认为那是法师们的事,在吴师长教师的教导下,对禅似乎有了些微的熟悉。待到听了几场申报,逐渐产生了商量禅的兴趣,于是便找来几本有关的书来读,艰难地啃完了吴师长教师的《禅学三书》之《禅宗诗歌境界》后,不虞对禅宗竟有些悠然神..

佛在心中坐

作者:李伟本学期,在吴师长教师的精心安排之下,我们有幸聆听了关于佛教、禅宗方面的五次讲座,受益匪浅。个中吴老师长教师对禅宗公案理解得独到深刻,明奘法师肃静的法相,平易而富有亲和力的立场以及吴师长教师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表达、深刻的思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切..

禅门清规的形成成长与禅宗的历史命脉

一、古清规产生的现实土壤古清规产生于中唐。正如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一样,怀海古清规的出现交织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三教关系以及禅宗自身的各类复杂关系,它是中唐时代社会成长、宗教政策和禅宗自身逻辑成长的综合产物。隋唐诸皇帝除极个别外,对佛教..

禅宗流变:从离世禅到混世禅

宋朝禅宗巨星大慧宗杲禅师,也就是公开烧了《碧岩录》书板的那位,自己也有部差不多的鸿文《处死眼藏》。这本书的特色(或者我认为是缺点)就是不分古今、宗派、禅风,把各派祖师上堂示众之语句杂编在一块儿,加以他本人的按语、评价与演绎。他说:所以集处死眼藏,不分门类,不问云..

宗教文化生态的中国模式

作者:牟钟鉴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1902-1972),是新进化论的代表之一,他提出多线进化论和文化生态学,首次把生态学应用于人类文化的研究。他重视文化对情况的适应,和由此形成的多样性,认为这些各有其核心属性的不合类型的文化之间,并不存在必定的进化顺序,它们是平行成长的..

从立场到力量 西方人所寻找的禅

Zen:禅、禅宗: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强调以静坐沉思企求进入精神集中的境界。(《朗文现代高级英语辞典》)Zen,是日文禅在英语里的音译。西方工资什么寻找Zen?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台湾中心研究院研究员、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博士余海礼有一个令人认为奇怪的做法:他把唯心..

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思惟渊源》

韩焕忠禅宗与佛教经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禅宗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近读吴言生师长教师所著《禅宗思惟渊源》(禅学三书之一,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9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渊源》)一书,颇受启发。《渊源》从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惟的重大影响入手..

寒山子研究综述

作者:王早娟寒山,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萧条,然而跟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收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世界..

我的快乐“开悟”论——听明奘法师讲座

作者:任红霞我在小时刻总想着:长大后很快乐;上小学了,又想:上中学会快乐;上中学了,又想:上大学一定很快乐;上大学了,又在想:上研究生一定会更快乐我还美其名曰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我把快乐永远地留给未来。每日忙着上班教导学生,敷衍那没完没了的计划、表格、功课等;..

唯识的中心思想

作者:馨缘佛最初说法,从讲“四谛十二因缘”开始,这时主要是讲业感缘起,十二因缘,说明众生怎样流转世间,怎样出离世间。流转世间,无非是由于业。业就是由于烦恼、无明,无明烦恼生起,造业是由于什么呢?心。小乘的“业报论”重点就是突出这一点。唯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念处—让我们看到真相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念头安住呢?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说:应依四念处而住。一、观身不净。凡夫虽有种种执著,但其中最执著的,往往是这个身体。很多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这个色身的吃、穿、住,为了这个色身的调理、保养、康复。年..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普贤行品第三十六: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复告诸菩萨大众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随众生根器所宜,略说如来少分境界。何以故?诸佛世尊,为诸众生,无智作恶,计我、我所,执着于身,颠倒疑惑,邪见分别,与诸结缚恒共相应..

世尊对邪淫全方位的开示

世尊对邪淫全方位的开示怎样对治邪淫?慈悲的佛菩萨们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与佛有缘的众生,佛菩萨们有最了不起的法门,可以断除淫欲,保护我们末法众生。具体来说分以下几种:一、持戒《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

“二时临斋仪”的内涵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但我们很多人都只知道这一基本仪式,却对念诵供养偈的含义并不明了。为了方便大众对“二时临斋仪”的理解,下面就其内涵作简要介绍。“二时临斋仪”在佛门..

念珠的作用

念珠又称作佛珠,数珠等,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能生诸种功德,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因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念珠的起源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数珠,珠鬘,念诵鬘,珠之贯线,印度人自古..

禅能离欲

禅能离欲欲乐着无厌,以何能灭除?若得不净观,此心自然无。《大智度论卷十七释初品中禅波罗蜜》此偈是说,之乐往往使人陷溺,无法自拔,假如能应用不净观的方法修行,贪着于淫乐的心,自然会如釜底抽薪,无薪火自灭。五欲之中以男女的最强。男女的之乐是异常令人入神的,只如果正..

事实如斯

事实如斯般若波罗蜜,实法不倒置;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此偈是说,获得般若的聪明之后,所见到的才是不虚妄、不倒置的真实法,那已不是思惟说话所能形容的境界,平日称为弗成思议。梵文的般若是聪明,波罗蜜是波罗蜜多的简称,是超越。但..

无私无我

无私无我般若之威德,能动二种人;无智者恐怖,有智者欢乐。《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此偈是说,般若能使两种人震撼:一是使得没有聪明的人恐怖,二是使得已有聪明的人欢乐。梵文般若的意思是无私无我的聪明。在没有聪明之前,不知般若是什么;有了聪明之后,没有自我..

常识聪明

常识聪明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阴郁,有目无所见。多闻无聪明,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目。《大智度论卷五释初品中摩诃萨埵》聪明是心地无染,多闻是博闻强记。假如心地光明而不具备足够的常识学问,便不能用适当的说话对象来向人表达自己心坎的体验;假如仅有..

火宅清凉

火宅清凉三界无安,如同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华经卷二譬喻品》此偈是说,我们所处的情况,不论短长,都像是火宅一般,充满各类危险,其实恐怖恐怖。然则众生无智,没有警醒,都活在醉生梦死傍边。何谓三界?根据人心的体验、感触感染和熟悉,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

英国学者评中国佛教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英国学者评中国佛教英国著名宗教研究专家、社会学家玛丽·帕特·费舍尔迄今出版了26部有关宗教、女权和种族方面的著作。《亲历宗教》一书出版以来,获得了读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已经再版10次,成为有关宗教的经典著作和畅销书。在不同的地区,对佛祖的教义有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