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懂得选择生活方式,懂得选择工作,你懂得在周边生活环境里面发心作模范、作典型,转移社会风气,令一切众生在名利里头醒悟过来,你就是佛菩萨,你是真正在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一定要用语言。

    像道源老和尚讲的真实的乞丐故事,那个乞丐就是以身作榜样,真正了不起。

    叫人知道一般人所讲的荣华富贵,在他觉得那不是生活、不是幸福。

    幸福是身心清净,无有烦恼,无有牵挂,得大自在,那是真正的幸福!这里面有大学问,几个人能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所示现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乞丐。

    我们出家人叫比丘,比丘是梵语,翻成中文叫乞士。

    乞就是乞丐,加一个士,士是读书人,这个乞丐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不是一个普通的乞丐;换句话说,就是模范的乞丐!模范的乞丐,可以叫一切众生看到他的生活行为,有所警惕,有所领悟。

  • 佛法是讲清净、平等。

    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统统都平等,没有高下之分。

    无论演那个角色,都是真实智慧,都是幸福美满,都是在普度众生。

    你看经上佛常常讲,“读诵、受持、为人演说”。

    “读诵”是教你每一天要温习,把佛的教训记住;“受持”就是要把佛的教训在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为人演说”,就是表演给人看,做出一个样子给人看。

    佛教我们作师、作范。

    人人都作师,人人都作师范,这个社会多美好!这个社会多么吉祥!那个师范不是指学校老师,那个意思太窄小了,也不是专指几个出家人,整个社会上出家人占的比例太少了。

    出家人要作出家人的师范,在家人要作在家人的师范,从政要作从政人的师范,经商要作经商人的师范,学生要作学生的师范,乃至于乞丐要作乞丐的师范。

  • 道源老法师讲过样的故事:在民国初年,他那个时候出家当小和尚。

    他们家乡有一个乞丐,而乞丐的儿子以后经商发财了,在地方上很有声望、很有地位。

    老子在外头要饭,所以亲戚朋友都骂他:“你不孝,你发这么大的财,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头讨饭?”受社会大众的责备,他当然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

    也是一番苦心,终于把他的父亲找回来了。

    父亲找回来之后,他派了一些人伺候照顾,在家里好好供养。

    那里知道,他父亲在家里住了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样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偷跑了。

    他跑出去,又去要饭去了。

    人家就问他:“你儿子发大财,在家里接受供养,你为什么还要作要饭的?”他说:“你不懂,那个生活太苦了!处处有人伺候照顾,我过不习惯。

    我要饭,天天游山玩水,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

    只要肚子吃饱了,晚上随便找个破庙休息一下,天天游山玩水,我过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萨!你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他过那个生活,他觉得有意义,他快乐、他自在、他幸福。

    心里面无忧无愁,无牵无挂,不生烦恼。

    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为一,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 一生当中作一个明白人,自在了,幸福了,这就是佛经里面讲得大利益,真实的利益。

    真实的利益并不是财富、权力或地位,真实的利益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因果报应的事实,然后就像诸佛菩萨一样,应化在这个世间,救度众生。

    譬如你是家庭主妇,你是全世界家庭主妇的榜样。

    你的家庭整理得干干净净、清洁整齐,是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样,菩萨家庭!佛陀主妇!所以教你作佛、作菩萨,并不是教你得富贵、权力、地位,而是教你把你的思想,把你的观念全部改变过来。

    你的生活、工作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作榜样,这叫学佛。

    正如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

    你看《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法,这是真正彻底觉悟的大法。

  • 世界就像一个舞台一样,我们出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这个角色,真正能够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也就是我们讲的“自在随缘”,这就是人生真正的价值。

    作帝王的,就像唱戏一样,在戏台上扮演一个皇帝,扮得很逼真,扮得很像,让观众都喝彩,成功的演员。

    另外一个在舞台上扮乞丐的,也扮得很像,惟妙惟肖,也是成功的演员,也让大家喝彩。

    他们两个是相等的、平等的,没有高下,都是一流的演员,都是最成功的演出,都达到满分,这就真正懂得人生。

    你今天是一个国家的总统,你这个总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模范总统,这就叫佛、叫菩萨。

    佛菩萨就是世间的典范、模范,你做成功了。

    那一个人是在街上开出租的司机,他在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上,也是全世界计程车司机里面的模范、榜样,他就是司机菩萨,他是司机佛陀。

    他跟那个总统菩萨、总统佛陀没有两样,完全平等。

  • 现代人每天所追求的就是名利以及享受。

    每天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要多积蓄一点财富,争得地位,利令智昏,真可怜!现代人钻到名利里面去了,智慧完全没有了,天天追求财富、享受、权力、地位,以为这个东西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错了!在佛法里面就看得特别清楚,佛告诉我们,世间最毒的是什么东西?就是贪嗔痴三毒。

    你里面有三毒,外面有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毒菌的诱惑,内外交感,你怎么会不生病?你怎么会不死?这个很严重!只有迷惑颠倒的人,才会追求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追求这些东西是追求毁灭、追求死亡。

    如果讲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儒家跟佛家都讲得很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值得追求的是什么?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 抽烟,有很多学佛的人,甚至于出家的法师,他说:“不抽烟,这个戒条里头没有。

    佛戒酒,没有说戒烟。

    ”那我们要问,烟对于身体有没有好处?抽烟这个威仪好不好?抽烟会不会让别人起厌烦?事实是抽烟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对别人的影响也不好。

    所以烟要不要戒?佛虽然没有说,要戒。

    不能说佛没说的,你就可以做。

    佛没说得太多了,你要懂得佛的意思。

    “摄律仪戒”,“摄善法戒”,这都要我们自己明白义理,知道哪些是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善不能做。

    大家要知道,佛讲的这些戒律,总不能说,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全部都讲到!尤其时代不一样,地区不一样。

    所以大家要掌握到戒律的精神,要触类旁通。

    譬如戒律里面没有讲抽烟,所以很多人说抽烟不犯戒;现在打电子游戏,这个戒律里头也没有。

    佛都没有说到,那是不是都可以不要遵守?“摄善法戒”,只要对于自己性德相应的统统要遵守。

    不是说佛没说,佛没有说也要遵守,为什么?是善法。

  • 戒律,从初学一直到成佛都离不开。

    戒律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得定,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开慧。

    佛法终极的目标是开慧,开智慧。

    开慧是“道共戒”;没有开慧之前有定,在定这个地位叫“定共戒”;连定都没有,那就是“律仪戒”。

    “律仪戒”那是有条文的,五戒,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菩萨戒,这有条文的,这叫“律仪戒”。

    律仪戒非常重要,除律仪戒之外,还要懂得佛没有讲的、没有制定的,有“摄善法戒”。

    没有条文的,只要对自己有好处,能增长自己的善根,增长自己的智慧,增长自己的德能,这一类的就叫“摄善法戒”。

  • 我们身要动,心要静,心不但要静,心还要虚,心里头一无所有,这样的人一定长寿。

    病从哪里来?今天大家知道了,从胡思乱想来的,你想得越多,病就越多;不想,病就没有了。

    一切法从心想生”,学佛的人,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修行的秘诀,确实不生病。

    学佛的人还有病痛,自己要觉悟,这个病痛是什么?业障现前。

    业障现前就要赶紧忏除业障,业障忏除了,没有了,病就好了,就没有事了;这一点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

    对于大乘经论要有相当深入的涉猎,才能知道这个道理,这才开拓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命运,决定不会再受宿命的拘束。

  • 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

    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

    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

    他读了之后很受感动,自己从此以后就素食了,就不再吃肉。

    梁武帝是我们佛门的大护法,又是帝王之尊,他这一提倡,我们佛门里头就响应,所以素食运动是这么来的。

    许多人把吃素称为吃斋,这是错误的;把素菜叫作斋菜,这也是错误的。

    素食跟这个斋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

    斋是清净心的意思,心地清净是斋,饮食能够帮助我们心地清净。

    在佛门里面讲过中不食叫斋。

    中是日中,太阳正中,过了正中以后就不能再吃了,这叫持斋,不是吃素。

  • 现在人进入高科技的时代,分秒必争,人的身心一天到晚都过着紧张的生活,所以现在患忧郁症的人很多。

    现在有心理医生,这从前没听说过的。

    现代人每天生活紧张、忧虑、烦恼,不知不觉就患上了忧郁症。

    忧郁症是现代所谓的职业病。

    忧郁症是怎么造成的?说实实在在的一句话,疏忽了圣贤教育。

    这是今天新的科学技术教育、功利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家要知道,凡是随顺烦恼习气的,他就有忧郁症,他没有安全感。

    他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常常生活在恐惧之中。

    患忧郁症的人,觉得活在这个世间没有依靠,没有一个可靠的人。

    他知心的朋友一个都没有,你说这个人活在世间多可怜?

  • 现在这个世间,完全讲利害,这个不得了!人与人之往来,有利可图,他就跟你交往;利害没有了,就变成陌生人。

    更可怕的是,跟你往来的人多数都是居心不良的,他觉得跟你交往有利可图,他才跟你往来;到利益没有的时候,就是冤家对头。

    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这是现代的社会!今天我们这个地球上到处充满嗔恨浊恶的磁场,浊恶到极处,所以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没有安全感。

    纵然有一点福报,物质生活能过得去,精神生活不安,常常怀着恐惧,不知道到哪里去好,总想找个安全的地方。

    这个世间有没有安全的地方?没有!这一点总得要觉悟!什么最安全?随顺性德最安全。

    什么最危险?违背性德最危险。

    纯净纯善是性德,心地行为纯净纯善最安全。

    换句话说,心行不净不善最危险,会常常遇到灾难。

    如果是纯净纯善,灾难现前也非常安全,确确实实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所以不必去起心动念生烦恼,去找一个安全地方,这个世间没有。

  • 忧郁症怎么来的,我们要懂得。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活的,又没有人教他,也没有看到一个好的榜样,怎么不患忧郁症?他怎么能够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哪个人不喜欢?大乘教里面佛常常教人“常生欢喜心”。

    孔孟教人,《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那个“说”就是喜悦,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

    欢喜心从哪里来的?亲近善人,亲近圣贤,亲近仁人(仁义之人)。

    为什么?仁义道德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

    如查不亲近圣贤,不亲近善友,肯定你每天接受的是烦恼的薰习。

    烦恼日久天长不断地薰习,你怎么会不起烦躁?你起心动念决定是跟贪嗔痴慢相应。

    烦恼引导你,你的思想见解怎么能得其正?当然是邪知邪见,忧郁从这儿来的。

  • 学佛的人可以求佛加持,但是不可以求感应,不可以求神通。

    我们常常听说,某人学佛着魔了。

    为什么会着魔?就是这种心态不正确,错误的心态容易招来魔障。

    学佛的人只要老老实实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训来修学,就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我们所讲的效果、讲的成绩,就是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

    心清净,身就清净。

    身心清净,第一个效果,就是不生病。

    很多人这个地方病,那个地方痛;身心清净,病痛可以立刻消除,身心健康,自在快乐,这就是效果,离苦得乐马上就能够见得到。

    如果讲更深、更殊胜的效果,就是能够预知时至,将来往生的时候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引我们。

    功夫稍微好一点的人,生死可以自在,就是说想什么时候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可以自己做主。

  • 近代很多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无疾而终,站着走、坐着走的,一点病痛没有的,是不是自己修成的?不是的,佛力加持的。

    你求佛加持,佛会加持给你。

    那么多人站着走了,我们为什么不站着走?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可以求阿弥陀佛加持。

    为什么?我藉这个身体表演一下,让好多人相信,让好多人从此就发心念佛,修学净土,一心专念,求愿往生。

    你只要发这个心,佛一定帮忙,为什么?佛就希望大家修学净土,念佛往生。

    你肯发这个心,愿意把这个身体借给阿弥陀佛用一下,阿弥陀佛怎么会不愿意呢?怎么会拒绝呢?不会的。

  • 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他生病。

    有学生就问他:您老人家修行有这么好的功夫,一生翻译这么多经典,有这样大的功德,怎么走的时候还生病?他说那是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重罪轻报,在这一次病痛当中,所有业障都消除了。

    我们今天是病痛很多,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什么病都没有了。

    你把一切万缘放下,就想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一想什么病也没有了,一切法从心想生。

    如果我们念念当中想过去、想未来、想世间五欲六尘,那当然生病,为什么?这就是病根,天天想病根,人怎么会不生病!我们看到许多修行人,不但平常不生病,他临死都不生病,所谓“预知时至”,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走得那么自在,没有病苦。

  • 现代这个社会,大多数的人都是心浮气躁、性情暴躁,这就难怪现代的人容易老化、容易生病,而且什么样的怪病都有。

    现在人不懂得保养身体,把自己的身体糟蹋掉了,而疾病的根源是什么?就是人的情绪和念头。

    “忧能使人老”,你就想到这个伤害多么严重!我们的情绪、念头时时在变化,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成天生活在妄想分别执着之中。

    妄想分别执着是烦恼,烦恼逼迫身心,身心不能安稳,人就容易生病。

    我们的身体是随心转,随情绪转!你看温和善良、心平气和的人不容易生病,脾气暴躁、心不清净的常常患病,这不是因果报应,这叫感应道交。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 佛经上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心,就是我们讲的念头。

    我想健康、我想不老,你懂得这个理论、懂得这个方法,你就会变。

    你不懂这个方法,随着你的情绪、随着外面环境去变,自己做不了主宰,这就苦了!身体是随着我们的心理、情绪在变化。

    情绪好的人,年岁虽然大,他不显得老,他心不老!“身体随着心转”,他心不老,人也就不老。

    人虽然不老,他自己已经觉得年岁大了,快要死了,他这个身体自然就老化了。

    老年人的心情跟青年、壮年不一样,如果老年人也能保持着青少年那个心态,这个人就不老。

  • 人生在世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不是升官发财,不是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有地位、有权势,不是的,而是什么?提升自己的灵性。

    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个有意义、有价值。

    我们过去生中造了许许多多的业,自己虽然不知道,但是阿赖耶里面习气种子在,它不但影响这一生,而且影响来世,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我们即使能活一百岁,一弹指就过了,有什么意义?可是来世的时间非常漫长,六道里头,哪一道都比人道的时间长,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这辈子,我们修行的目标就是到临终时,能成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否则我们只要还在六道里,就会痛苦不断,烦恼不断。

  • 在我们整个修学过程当中,选择法门非常重要,这个法门不但要能适合自己的根性,同时还要不妨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这样,修起来才比较方便,否则很不容易成就。

    选择法门要靠智慧,否则很难成就。

    佛法的修学是以清净心为宗旨,如果有妨碍,这心就不容易得到清净。

    法门选择了,接着要选择老师。

    没有一个好老师帮助你、指导你,法门选对了也很难成就。

    我们一生能不能有成就,老师的关系太大了!有了老师,还要选择同学。

    同学互相切磋琢磨,菩提道上有伴,这很重要。

    如果有老师,没有同学,好比你走路,你一个人没有伴侣,你会走得很辛苦。

    老师是指路的,同学是陪你走路的,不一样,这不可以不知道。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