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化

佛教的弥勒菩萨有哪些象征意义

佛教的弥勒菩萨有哪些象征意义到寺院朝拜过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内,都供奉有弥勒菩萨的坐像。弥勒菩萨像展示给人的是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见到弥勒菩萨乐呵呵的形象后,都会心生欢喜。佛教寺院之所以将弥勒菩萨置于寺院的第一层..

似有实无

似有实无大众心不合,随起诸妄想;如是诸佛刹,一切皆如化。《六十华严经卷四卢舍那佛品第二之三》此偈是说,因为众生的心彼此不合,由心生起的妄想也各形各色,是以十方诸佛的净土,也是如幻如化并非真实的。一般人认为,现实的世界是真的;不信佛教的人,认为佛国净土是人类想象..

略谈大年初一到十五之佛陀神变(神变节)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略谈大年初一到十五之佛陀神变(神变节)藏历每年一月初一这天起,开始了佛教传统的神变节,举行神变月共修法会。所谓神变月也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降伏外道六师、大力显扬佛法圣教的殊妙吉祥佳日,众多佛教经论中都曾提到过神变月的殊胜功德。在此期间(尤其是在..

中国佛教走出围墙困境及进入主流社会的路径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中国佛教走出围墙困境及进入主流社会的路径提要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变迁过程中,主流佛教因义理不彰、组织涣散,无法满足民众爆发性的宗教需求。佛教因意识形态歧视和制度缺陷而形成的“围墙困境”,为权力寻租与资本逐利提供了巨大市场。政商利益集团利用佛教品牌..

内省与反思: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内省与反思: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近来,我花了一个星期的夜晚时间,专门收集各类佛教网上的佛教活动消息,发现一个现象。近年,有些佛教活动场所的活动,其本质,有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之嫌。这其间,经历了世俗化与庸俗化。民国以来,以太虚为首的高僧大德提倡“..

小乘、大乘、密宗是若何看待吃肉吃素的?

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照样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假如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据是小乘的戒律,释迦牟尼佛在小乘律经中就是这样宣讲的。在大乘佛教中,汉传佛教有着吃素的优良传统,今朝,吃素之人照样比较多。他们主如..

【孝顺】孝顺的意思是什么?佛教对孝顺的定义

孝顺(佛教解释)孝顺原指爱敬世界之人﹑顺世界人之心的美好德性。后多指尽心伺候父母,服从父母的意志。佛教对孝顺的定义孝顺,可分为二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顺,另一种为出世间的孝顺,所谓世间的孝顺,等于儿女为了答谢父母养育之恩,长大之后侍奉父母,让他们快快乐乐。也有六亲..

假如父母对佛教反感,可以至诚礼拜观世音菩萨

假如父母对佛教反感,可以至诚礼拜观世音菩萨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学生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死活之苦。话又说回来,假如父母的业障平重,不只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们,这要怎么办?只要你至诚念佛、修一切善,将所有功德回向父母,决定..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王曰。汝等何为是间。罪人对曰。我等死时。不知如行。诸恶自然。追逐送我。来到是间。愿王哀我赦除罪过。王曰。汝等皆作何恶。罪人对曰我等生时。不孝父母。杀盗淫欺饮酒斗乱持刀强势。侵易善人。诽..

中国佛教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如何自处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中国佛教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如何自处一、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佛教的几种明显改变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起伏跌宕,绵延不尽,发生过多次变化,但无论兴衰进退,都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时间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佛教也在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当..

佛教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向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主办各方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大长老、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大长老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

弘一大师“悲欣交集”的解读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弘一大师“悲欣交集”的解读弘一大师在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日)午后8时,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临终前三天,书“悲欣交集”四字并自注“见观经”一纸交侍者妙莲法师,为其最后绝笔。如何解读,值得推敲。大师的“悲欣交集”四字对于..

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佛陀舍身喂虎佛教“慈悲”为怀,所谓“慈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说:“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是无缘大慈,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幸福与快乐;“悲”是同体大悲,拔除一切众生的烦恼与痛苦。慈悲不只是对有缘人..

大乘起信论译文

《大乘起信论》译文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大乘起信论》白话(一)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殊胜于色法安闲无碍,以最胜语业救世的大悲佛陀!我归依佛陀的法身实相妙体,那无..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的教导下,很多人成了罗汉,解脱生死的痛苦,到处可以自由自在地往来,一点不受障碍。在这一群阿罗汉中,有一阿罗汉,他发愿要救度过去或现在世,同他有缘的人,无论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他都要想尽办法,运..

一片菜叶

有一天,雪峰禅师和他的同伴三人出门传道,黄昏的时候,遂想到今天晚上要投宿那里?荒郊野外似无人烟,天色逐渐地暗了下来。其中一个人说道:“你看!你看!那边的山下,好像有一户人家炊烟袅袅,有炊烟的地方必定有人,可以到那边投宿。”这时候,从山上往下的流水中,浮着一大片青..

宝藏如来解析梦境

宝藏如来解析梦境一日,海尘心生一念:我已让万千无量众生皆发无上圆满成就佛果之菩提心,不知辐轮王又是如何发心?是人王发心,还是天王发心?那些发愿得声闻、缘觉或无上菩提之人的心行又如何?我发愿获无上圆满佛果并度化所有有缘众生,国王所愿为何?佛陀、声闻圣者、天龙夜叉..

死不了的因缘 救人性命成就他人的功德

死不了的因缘救人性命成就他人的功德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没想到他长大后立志求..

牢狱里的佛音

牢狱里的佛音生命的历程难免经历高低起伏的波折,面对来自生命的考验,有的人一击便倒,灰心丧志,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安守本分,坚定脚步,即使在人生最困顿时,依然为自身的目标与使命而持续奋斗。佛门里便有几位这样的人物存在。遍融大师坐牢百日明朝末年的政治黑暗时期,..

金刚经灵异录:眉放白光

眉放白光袁宏道先生,是明朝公安人,他的哥哥宗道,弟弟中道,皆有才名,时称三袁。佛教界稍具常识者,没有一个不知他的为人的。袁先生的舅妈祝氏,是个典型的贤淑女子,她本来对佛法一无所知。因她的外甥袁宏道兄弟时常当著她说论佛法,尤其是十大宗之一的净土宗。从此,她渐渐地..

牟尼公主施灯功德

牟尼公主施灯功德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舍卫国人民因感念佛的恩德,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皆持香油灯具至祇洹精舍供养佛陀。由于供养者众多,所以油灯一直从精舍延伸到外面的树林;到了晚上,犹如众星遍布夜空,日日如是。阿难见此因缘殊胜万分,欢喜赞叹佛陀的德行高远,并且请示..

提违遇比丘得救

久远以前,在裴扇闍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早年守寡,并且上无父母、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总是孤伶伶的一人,终日闷闷不乐的。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不如意的人,可以先设大会斋供养一百位婆罗门后,再以家中所有的财产供..

不关键怕被佛陀度化削发

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度了五比丘,而后有五十位青年跟着耶舍来皈投于佛陀的座下,接着有三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都带着他们的学生来皈依,所以佛陀的僧团很快地增加到一千多人:你们若常读诵《阿弥陀经》就会念到千二百五十人俱逗一句,这是经典中形容佛陀僧团的浩大。当时,佛陀带..

晒台早期禅法的心性说

内容提纲晒台宗是接收初传期禅法最为凸起、最为圆熟的一个宗派,素以教观双美著名。本文从禅法的角度对晒台思惟进行审阅和归纳,整理出晒台宗的禅法思惟。心性说是晒台宗二祖慧思大师禅法思惟的核心,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为万法之本体,二是心即全妄而皆真,三是如来藏说..

慧思大师的心性说

慧思大师禅法思惟中的心性说,是繁复而周备的。历来学界都是从思惟的角度对他的心性说进行粗略的勾画,而且大多把它放在了晒台宗这一特殊的思惟背景下来分析,并未将其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整体来商量。实则在《大乘止观窍门》等著作中,慧思大师对心性这一极抽象的概念所进行的解剖..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四节 菩萨行果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四节菩萨行果一、大乘与小乘乘者,运载义,引伸称运载诸有情,度死活海,到涅架彼岸之教法,名为乘。大简小而言,求佛之教法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之教法为小乘。佛果者,开一切种智,尽未来际,化益众生,即三觉圆满,万行所成,故云佛果。大乘又称菩萨乘,..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第一章佛法僧三宝第二节释迎牟尼佛一、释名佛有过、现、未十万三世无量诸佛,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于娑婆世界。创诞于印度是释迹牟尼佛,即佛教之教主。释迎,泽云能仁,礼让之义,种族之名,印度四姓(婆罗门,净行者;刹帝利,王种;吠舍,商人;首陀罗,农人。)中王族所属。牟..

佛三不能

佛三不能佛虽然成就了无上的正等正觉,已经彻底地从宇宙生命的一切生灭法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无上的聪明与智力,自身已契入万法,与真如同体。是以,佛能随心所欲地运用一切生灭法的力量,以究竟的心意功能,起弗成思议的成就。然则,佛仍有三件事不能随意成就。一.不能灭定业定业..

佛的三身

佛的三身佛可以住于三种不合的境界之中,起不合的妙用。这三种不合的境界,就是佛的三身。1.法身佛经由过程经久的修行,身心已获得了彻底的净化,进入了独一常住不灭的大涅槃之中。佛在大涅槃中时,已契入宇宙万法之道理,与万法合一,与真如同体,与一切生灭的力量并行。佛在大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