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什么是佛(总结)

什么是佛?佛,简单地说就是觉者。一位已经圆满地自觉觉醒了佛性的人;一位聪明.力量.解脱与至善的慈悲,已达极至.究竟的,最高境界的人。也可以说:佛,是一种至善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相对我们世间的无常.无我.诸受是苦.诸法染浊而言。佛的境界是常.是乐.是我.是净。佛的..

佛的十力

佛的十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是处:就是现在.当下的意思。非处:就是往后.未来的意思。就是佛善能知道众生现在.当下所做的一切业,在往后与未来能导致什么样的果;现在.当下的业力,可以把众生牵引到往后.未来的什么样的生计境界中去。佛的这种预知因果未来成长的能力,就是知是处非..

准确熟悉因果与福报

准确熟悉因果与福报现在社会上信佛的人,都认为今生一切的感触感染与所遭所遇,都是上辈子的因果报应。认为持有世间的权利.金钱与物资享乐,就是福报。这是一种对因果福报的缺点熟悉。这是封建社会的帝王们与封建佛教思惟的遗毒,是封建阶级对释迦牟尼所说因果与福报的歪曲。他们..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意思。菩提,是觉醒、觉悟。萨埵,是大有情。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悟了,并生出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的修行者。菩萨,经由过程各种的修行方法,获得了开悟,觉醒了自己的佛性,掌握了宇宙生命的真谛。然后生出慈悲之心,不畏辛劳,伺机度化愚..

什么是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有哪些?

十地菩萨菩萨以功德深浅可分为十个阶位:一.欢乐地:处在欢乐地的菩萨,是刚刚开悟了的行者。他对世间的一切生灭法,有了自己准确的体验。除去了一般凡夫的妄执,真正明白了一切法本空、无我、与万法唯心的真实意义。并且亲历了出世间的妙境,进入了一个与世间凡夫有其余,崭新的..

宇宙诸法的实相

宇宙诸法的实相四法印四法印诸行无常诸行:指的是法界一切物质现象与一切精神现象无常:指的是永恒赓续地运动变更着.没有涓滴绝对的静止的空性。在相对世间里.无论是有情生命的精神现象,照样物质现象,都在永恒赓续地运动变更着,没有一法是涓滴绝对的静止。诸法无我诸法:指的是,..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四圣谛四圣谛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真实现象,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四个真实的事理。也就是生命现象在世间的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就是:苦.集.灭.道。苦谛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苦?苦就是一切束缚.强迫的感触感染就是苦。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各种际遇与感触感染..

佛教中的“八识”是哪八识?

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有情生命的身体是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的。依身体的功能可分为六大部分:1.视觉器官(眼根)2.听觉器官(耳根)3.嗅觉器官(鼻根)4.味觉器官(舌根)5.四肢躯干包括内脏(身根)6.思维器官(大脑)。有情生命就是靠这..

净土的修行方法四

净土的修行方法四(真正的净土极乐)净土极乐还有真假吗?当然有。释尊给我们指引的东方极乐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相对与我们娑婆世界而言的极乐净土。并非是究竟的极乐,究竟的净土。这些极乐世界的生计情况,要远远好于我们的娑婆,是我们娑婆世界不能比拟的。生活在这些极乐世..

宇宙的组成

宇宙的组成宇宙是由物质现象的色,与生命现象的心组成。一.色(物质现象):一切宇宙物质(色法)现象,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种互相和合而成的。这四大种的互相和合便组成了宇宙的一切物质现象。四大种的和合过程,有的是在瞬间就可以和合而成(化学),有的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星..

佛说护国经

佛说护国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俱卢城。出游化利逐渐至于睹罗聚落。与大苾刍众安止个中。时彼聚落有婆罗门大长者等。互相议曰。此大沙门瞿昙。弃舍王位削发为道。果满圆明名称普闻。等于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

佛说受岁经

佛说受岁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只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比丘受岁者。君当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反戾难教与恶法俱。谓梵行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西晋三藏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在闲独处。便作是念。甚至贪欲染着皆悉藏贮。贪欲无厌足。尔时尊者阿难便从坐起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作礼便一面坐。尔时尊者阿难转瞬退坐。长跪叉手白世尊言。向至禅所便起是念。甚至贪欲染..

佛说信佛功德经

佛说信佛功德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拏迦城庵罗园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舍利弗。食时着衣持钵。入阿拏迦城。于其城中。次序递次乞已。复还本处。收衣洗足。敷座而食。饭食讫已。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于一面立。合掌向佛。而作是..

佛说帝释所问经

佛说帝释所问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王舍城东庵罗园。大婆罗门聚落之北。毗提呬山帝释岩中。与大众俱尔时帝释天主。闻佛在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即告五髻乾闼婆王子言。汝可知不。我闻佛在摩伽陀国毗提呬山帝释岩中。..

佛说大集窍门经卷上

佛说大集窍门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游行至彼末利城中。与苾刍众。而共集会。时彼城中。有一净信优婆塞。亦名末利。于其城内。新造一舍。各种严饰。清净宽广。是舍先不曾有。沙门婆罗门等。安止个中。时末利优婆塞。闻佛..

乐于寂静的佛陀

乐于寂静的佛陀佛陀晚年,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僧众,跟随着佛陀修学。有一次,大约有僧众二千五百人跟随着佛陀,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名医耆婆的庵婆罗园中。一个月圆夜晚,摩揭陀国阿阇世王与宫女眷属、将相群臣们,正在宫中聚会。阿阇世王一时兴起,点名皇后、太子与群臣,要他..

困境中打造人格魅力

被困境所困,抱怨是没有用的。被困,才有所思;有所思,才有所能;有所能才会找到困境的出口。就像高山无法囤积流水,云朵无法锁住日月。困境是扭转不了生命本然的真实。反而,使令我们找到全新的自我。惊险涡流的形成,是因为水域下面藏着暗礁。流水受到阻力,便形成富有张力的旋..

禅宗概要

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形成中国佛教,融化古印度佛教哲学最精华精辟的宗派。在佛学中,禅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证的方法,禅定的原名为禅那,又有中文的翻译为静虑,后来取用禅的梵文原音,加上一个译意的定字,便成为中国佛学惯用的禅定。禅宗,虽然不..

略论禅宗的证悟之道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自从达摩东来传法,后来一花开五叶,禅宗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主流,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禅宗一贯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口号,禅宗的实践意在使禅者截断当下思虑之心,使心不向外奔驰,而能反躬内省,默证此当下一念,等于素心。而这种默证,恰是..

禅是包涵是超越

许多人认为禅的行为不亚于缩头乌龟或驼鸟策略,把头藏起来,世界就宁靖了。还有人认为禅是农耕时代的产物,现在不适用了。那会儿是自给自足的社会,一小我假如所求不多,只要有一亩地,一间破草房就够了。但现代社会不合,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性的社会,你不竞争就会落后,如同逆水..

禅宗研究史的力作

由吴立民师长教师主持完成的国家八五计划社会科学项目《禅宗宗派源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拜读此书之后,我认为这是一部研究禅宗史较有份量的著作,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指导思惟准确。此书作者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

武学巅峰与老庄佛禅的无心境界:无招胜有招

无心是道本是中国古代老、庄、佛、禅争说的一句哲理名言,《庄子》里人人熟知的两个故事就是在诠释这一事理:伙头解牛中关键的一句是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比技赶过一筹的道就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而不是按解剖学结构分析来宰牛;佝偻者承蜩中关键的一句是孔子..

修禅定的入门基本

壹.五停心观的定义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消极、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又称为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大乘佛法以成佛为目标,是以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五种观法合起来又称为五门禅。就声闻法而言,五停心观是进入圣..

佛教中禅宗之禅学与学禅

(一)禅是一种学问吗?1.有师有徒皆属学问范畴宗教是人类合营的文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既然是全人类所共有,你我都有份,而学,一定要有人教。任何一种学问,有人教,有人学,有人传,有人受,这就是学问。所以禅也是一种学问。2.禅是特殊的宗教也是..

飞越死活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其实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心想照样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于是道岫就打点二斤半的衣单,计划远行。临走时便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善用五力

善用五力五力就是由建立五根而生起的五种力量。信力、念力、精进力、定力和慧力信力:就是由信根的建立而起的一种力量。信根的建立,可以使修行者起弗成思议的威力,可以激发心识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壮大,可以使修行者超越一切时空的束缚,可以使修行者处处都能自立安闲。这种..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故废园林鹿母堂中。是时彼处。有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去佛近住。乐求削发。成苾刍相尔时世尊。日后分时。自房而出。诣鹿母堂。旋复经行。时白衣婆罗门。见佛..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卷上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大林中重阁教室。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而与阿难。于晨朝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还归所止。食竟洗漱。收摄衣钵。告阿难言。汝可取我尼师坛来。吾今当往遮波罗支提。入定思惟。作此言已。即与阿难。俱..

佛说大稳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大稳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众俱。是时有五髻乾闼婆王子。过于夜分。至明旦时。来诣佛所。彼怀孕光广大照耀。彼鹫峰山都一光聚。到佛所已。头面礼足。退住一面。前白佛言。世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