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

佛教中的“八识”是哪八识?

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有情生命的身体是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的。依身体的功能可分为六大部分:1.视觉器官(眼根)2.听觉器官(耳根)3.嗅觉器官(鼻根)4.味觉器官(舌根)5.四肢躯干包括内脏(身根)6.思维器官(大脑)。有情生命就是靠这..

业与业力

业与业力我们众生身.口.意的各种活动,都邑留下业的种子藏于心识之中,产生一种牵引力。这种牵引力跟着我们死活轮回,不离我们阁下。在未来适当的时间.空间里,给我们带来适当的果报。这种由我们早年的行为,业!所导致的牵引力,就是业力。当我们的业没有获得果报前,无论经历千..

有情生命轮回的过程(十二缘起)

有情生命轮回的过程(十二缘起)有情生命轮回的过程分为十二步,依次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缘起。一.无明:就是有情生命体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心意之前,因为对自身真如本性的疏忽,使的自己处在了对宇宙生命的科学..

人生五味

阎罗王要一小我到世间来投胎,只给他三十岁的寿命。这小我嫌三十年太少,就跟牛要了十五年,于是可以活到四十五岁;可是他照样不知足,又向狗要了十五年,一会儿增加到六十岁了,他仍然认为不敷,又再跟猴子要了十五年,总共是七十五岁。在这人生七十五年的岁月里,三十岁之前是人..

禅宗概要

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形成中国佛教,融化古印度佛教哲学最精华精辟的宗派。在佛学中,禅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证的方法,禅定的原名为禅那,又有中文的翻译为静虑,后来取用禅的梵文原音,加上一个译意的定字,便成为中国佛学惯用的禅定。禅宗,虽然不..

服从Sovacassata

服从Sovacassata「随意而安」是一种逍遥安闲人生,是心安理得的精神领域。人其实是能够潇洒在此世间随意率性游,无奈被贪欲之心所牵累,生活得很不安闲,很不自然。服从是保持社会秩序的上策,社会要能安然,人人就得遵守规则。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治的国家,也是亚洲国家中履行死..

佛是随缘

处处晨钟暮鼓有一位忠诚的佛教信徒,天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刚巧碰到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异常欣喜的说道:你天天都这么忠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下世当得肃静边幅的福报。信徒异常欢乐地回答道:这是应..

113、动脑学习智海浪花

113、动脑学习动脑学习在这们这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有很多杰出的专业人才并不受人云亦云的某些观点所左右,他们往往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理智思索才会做出判断,就像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当中,不为以往的权威理论及实践框框所套住一样。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82、撞击灵魂智海浪花

82、撞击灵魂撞击灵魂在人生的旅途中,除了父母以外,老师可能是我们最重要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了。我读书时,总感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各个十全十美。随着年岁的渐长,才渐渐懂得其实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把于人生真正有益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当这个老师不懂佛法的时候。可..

78、解铃还需系铃人智海浪花

78、解铃还需系铃人解铃还需系铃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到桂林的时候,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坐在从桂林至阳朔的游船上,在蓝天碧水之间任轻舟荡漾,“甲天下”的感觉不由溢满胸中。也就是在这个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山水间,思桃博士向我谈起了他对佛法的见解。当时的我对他的看..

73、欢喜海洋智海浪花

73、欢喜海洋欢喜海洋自古以来,大海都呈现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景象。一个人的工作、事业或修行,如果能获得如大海一般的欢喜成就,那将是非常难得的。而一般说来,处于三界当中的众生,特别是人类,因无摆脱烦恼的智慧,也就失去了自在的欢乐。我即生当中对之最有信心的大成就者麦..

63、时时拂拭 莫惹尘埃智海浪花

63、时时拂拭莫惹尘埃时时拂拭莫惹尘埃世间人无论从事论文写作或文艺创作,大体出不了分别念的范围。他们以“我”的所思所感为中心,精心营造出一个个在“我”看来是正确、合理、全面的观点,或一篇篇以“我”为背后主脑、叙事主体的作品。这一点恰与佛法的“无我”主张大相径庭。..

37、富贵学佛智海浪花

37、富贵学佛富贵学佛在佛学院常住的汉僧大概都还记得这么一件事:二○○○年末,学院金刚降魔洲佛法高级班举行七部大论的考试,有位女士专门从加拿大飞回来参加,她就是明兰。当七个月前宣布要举行这次考试时,她当时正在学院闻思。听到这个消息,她非常遗憾地对我说,她不可能在..

13、佛学伴我人生路智海浪花

13、佛学伴我人生路佛学伴我人生路人的种种爱好一般都和前世的因缘有关。比如我吧,从小就喜欢各种鲜花,现在依然如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身心沉醉在蓝天绿草花丛中,任心绪随着铺满整个草原的花香而纵横飘荡。我们藏人有句谚语:“痛的部位摸得多,喜..

4、因指见月智海浪花

4、因指见月因指见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总能让人的心情愉快起来,特别是在色达这样一个冬天几乎要占去长达七、八个月光景的地方。当大地复苏、万物开始吐绿的时候,遥望远山近水那一片充盈绿意的大地,我就感到心灵的天窗似乎已经打开,春天的气息源源不断地扑面而来。就在这样的一个..

菜根谭(第十八页)菜根谭目录

首页>>菜根谭(目录)>>菜根谭(第十八页)菜根谭(下集)(第十八页)一二一、空谷巨响过而不留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注释]飙谷:飙,暴风。飙谷指大风吹过山谷。月池浸色:月亮在水中印出倒影。[译文]耳根听东西,如果能像狂..

2、我的佛教科学观智海浪花

2、我的佛教科学观我的佛教科学观今天我坐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寂静神山的山谷中,详详细细地记录下田博士的学佛经历。放眼望四周,我们藏地的这些清净山河虽没有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之类的跨越时空的设备,但我们在这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却可以处处得闻三宝的法音。看看蓝天..

菜根谭(第十六页)菜根谭目录

首页>>菜根谭(目录)>>菜根谭(第十六页)菜根谭(下集)(第十六页)八十一、覆雨翻云总慵开眼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注释]谙:熟悉、熟识。《晋书·刑法志》:“故谙事识体者,善权轻重,不以小害大不以近妨远。”(权:衡量)慵:懒..

有空不二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有空不二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有空不二【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心经》中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门,是代表着有的存在。与有相对的是..

诸法实相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诸法实相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诸法实相【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增不减。】“是诸法空相”:诸法指一切法。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空相也可以称为有相,有所显的实相叫有相。实相可以通过空来显,或..

超越生死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超越生死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超越生死【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人生的问题很多,但如果给以高度概括,那便不外“生死”二字了。通常人们关心生活,然而,生活只是生的一部分。哲学、宗教重视探讨生的来源及死的归宿。佛教作..

烦恼即菩提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烦恼即菩提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烦恼即菩提【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在佛教中称为四谛法门。谛是真实义。四谛即四种真实不虚的道理。佛陀初转法轮时,对乔陈如等五比丘就是开示四谛法,此后佛陀一生设教几乎没有离开这个纲领。因此,四谛是..

第七章 生死之超越《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七章生死之超越《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七章生死之超越中国佛教徒常说:“生死事大”,强调生死问题是做人应予严肃对待的头等大事。从佛法的眼光看来,人生、者、病、死、恩爱别离、怨憎相会、所求不得、贫穷、灾祸..

第八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八章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八章中土人士的生死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华夏,是有高度发达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华夏民族的传统生死观,具有不同于印度、欧西生死观的显明民族文化持质。从公元一..

第六章 心识与轮回《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六章心识与轮回《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六章心识与轮回三界六道的芸芸众生,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在佛家看来,无非是众生自心所造所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被奉为大乘佛法的心要,为千经万论所反复宣说,按此..

22、关于放生的开示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录选

首页>>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录选(目录)>>22、关于放生的开示关于放生的开示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关于放生的功德大家可能也听说过许多了,在这里我要就几年来放生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许多人听说放生的功德很大,放的众生越多越好,就盲目地过分追求放生的数目,数目..

14、布施波罗蜜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录选

首页>>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录选(目录)>>14、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佛法中有六波罗蜜多,为什么称之为六波罗呢?因为只有通过这六种殊胜的方法,菩萨才能到达究竟的彼岸。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方便,最后一度是智慧,是方便与智..

佛学基础知识(第五页 烦恼)

首页>>佛学基础知识(目录)>>第五页烦恼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果逸居士笔录烦恼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苦圣谛中,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去所做的业及现前的烦恼。过去所做的业已造,现世要受报;而现前的烦恼决定于我们,可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证果的圣人,可以..

神僧传

首页>>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目录)>>神僧传神僧传明成祖编永乐御制神僧传序神僧者。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也。然皆有传。散见经典。观者猝欲考求。三藏之文。宏博浩汗。未能周遍。是以世多不能尽知。而亦莫穷其所以为神也。故间繙阅。采辑其传。总为九卷。使观者不必用力于搜求。一..

明高僧传

首页>>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目录)>>明高僧传明高僧传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明高僧传叙释迦世尊自周昭王甲寅降生西竺成道涅槃。垂千余载而至汉明帝。摩腾竺法兰始入中国。帝为首创白马寺以居之。自是佛法兴而僧徒渐盛。于是则有吴之康僧会晋之释道安宝志僧倜支遁无谶。神僧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