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大乘起信论译文

《大乘起信论》译文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大乘起信论》白话(一)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殊胜于色法安闲无碍,以最胜语业救世的大悲佛陀!我归依佛陀的法身实相妙体,那无..

【财神】佛教里有财神吗?黄财神的修炼方法

财神(佛教解释)财神,是指治理钱财的神明。原始的佛教是没有财神的,在传入华夏后,与华夏文化融合之后才出现的。在佛教中,虽然没有专门称呼财神的说法的。然则佛和大菩萨都具有施予众生安泰的悲愿,所以,求药师佛、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只要忠诚和如法,都是能满愿的。当..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咒语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不论器械方,都有咒语的流传、应用和崇奉。一提到咒语,人们常把它和迷信连在一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咒音有奇特的力量,科学界有人作过检测,初步认为咒音是一种..

日常生活中应该若何修行?

一、若何处理衣食住行衣服,为蔽体御寒之用,但求整洁、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但也不能有意穿著垢腻破烂之衣,而表示修行。因衣服不整洁,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佛陀曾教学生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

广义窍门经

广义窍门经一卷(出中阿含经一品)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如是我闻。一时净命舍利弗。住舍卫国。只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是时净命舍利弗。语诸比丘。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舍利弗言。长老。我今为长老说法。初善中善后善。义善语善。纯一无杂。圆满清净。今为汝等。显示梵行。..

元音白叟:成佛的诀窍

一九九六年六月讲于济南元音白叟开示成佛的诀窍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心中间法是密法的心髓部。密法含九乘次序递次,就是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心中间法是密三乘最后的心髓部分。在西藏、在日本,要经由好多年的修行,才可以传授这个法。现在我们可以不要经..

大乘起信论原文(马鸣菩萨造 梁真谛三藏译)

本文是大乘起信论原文阅读译文请点击:大乘起信论译文马鸣菩萨造梁真谛三藏译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安闲,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赓续故。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

佛说八关斋经

佛说八关斋经宋居士沮渠京声译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倾听倾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若信族姓子族姓女。欲知圣八关斋。便教某甲算作是说。如同阿罗汉。尽形寿不..

佛说息诤人缘经

佛说息诤人缘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摩迦子聚落之中。坐夏安居。诸苾刍众去佛不远亦各安居。时有沙门名曰尊那。在惹卢迦林中坐夏安居。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是极恶者忽尔命终。彼尼乾陀有子。欲于沙门而兴斗诤。作如是言..

分别善恶报应经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序递次乞食。至兜儞野子输迦长者舍。在门外立。是时输迦长者家有一犬名曰商佉。常在门首。于是长者常用铜器盛以美饭。..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汝说善恶业报差别窍门。汝当倾听。善思念之。是时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所以人..

无字经书

无字经书禅林寺院里又来了甲乙丙三个新学僧,老禅师为他们讲禅开示辅导经文。两年之后,老禅师又让他们自己诵读经文。又过两年,在一个例行的斋日,老禅师发给每人一本厚厚的经书,让他们自己去研修。可是,当他们一一打开时却发现,他们领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无字经书--整本书不见..

修善如爱己

修善如爱己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不仅非常护持佛法,也经常听经闻法,静坐思惟种种道理。‘世间上的人,如何才是真正地爱自己?如何又会伤害自己呢?’一日波斯匿王打坐时,心底浮现这个问题,彷彿幽幽淼淼的湖面,微微泛起一丝涟漪,思绪沿着这一抹波光..

花饰比丘的因缘

花饰比丘的因缘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等待佛陀开示时,突然于人群中传来阵阵骚动。有人说:你看!那位比丘的耳朵上别着一朵好大的须曼花!出家人怎么可以戴装饰品呢?真大胆!竟然在尊贵的佛陀面前戴花。天帝请示佛陀问:世尊!请问这位比丘为何在耳..

阿难与摩登伽女

阿难与摩登伽女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主要依据《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说摩登女经》之记录整理而成。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由此可见阿难少年英俊,相貌庄严。而阿难陀的年轻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烦。据《楞严经》第一卷记载,..

财施与法施

财施与法施求陀那与安息罗比丘结伴到舍卫城托,在回祇园精舍的路上,求陀那忽然有感而发对安息罗说:“今天受信徒的丰富供养,我打从心底感觉到惭愧不安,想想我们学道甚浅,如何能消受得起这分厚重的供养呢?”安息罗颇有同感地回答:“是啊!信众布施之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报?..

禅学中的智慧故事

禅学中的智慧故事1.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一路上,道..

山穷水尽之时 必是柳暗花明的前兆

山穷水尽之时必是柳暗花明的前兆明朝时,有一位小沙弥,他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就想到郊外走走。他远眺普陀山的最高峰,心想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感应奇迹很多,就想那最高的山峰说不定有道场或修行人在那里。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往普陀山最高..

白净比丘尼

白净比丘尼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舍卫国中有一户富豪人家,他们都是佛陀的在家弟子。这位富豪的女儿生得相貌庄严、端丽,最奇特的是,她一出生时身上就裹着一件雪白的柔细软毯,所以双亲特为她取名为“白净”。随着她日渐成长,这件与生俱来的雪白软毯也随着变化而非常合身。时..

金刚经灵异录:欲求见佛

欲求见佛陈女士是浙江吴兴人,性情温柔闲静,敏慧绝伦。因为世代信佛,加上她的宿善关系,所以自幼就浸在佛风法雨的环境中。起初她跟家人学念弥陀经,弥陀经背熟后,再学金刚、法华等经,此后,她即终日以读诵为乐。她觉得欲求佛法有实验,必须受戒持斋,使身心清净,才能与佛法相..

净土圣贤的传记4

净土圣贤的传记4法持,姓张,润州江宁人。幼出家,年十三,谒黄梅忍禅师,蒙示法要,领解幽玄。后事方禅师,为入室弟子。已而专修净业。唐朝法持,润州江宁人,小时候出家,13岁拜谒黄梅弘忍禅师,蒙禅师开示法要,领解了佛法的深妙之处。后来又承事方禅师,成为入室弟子。以后就..

金刚经灵异录:怡然而逝

怡然而逝王龙溪先生是阳明先生致良知之学的衣钵弟子,他把良知之学与佛学,融会贯通,相互发明,为宋明理学家尊奉佛法的第一人。他有位同学姓陈单名让,做绍兴的司理(管理公产的),奉皇帝的诏命变卖地方废产‘以实公储’,因为龙溪先生的生活情况不太优裕,乃选择没有管理的寺庙..

罗汉托空钵

罗汉托空钵在过去久远前,有两兄弟。他们都是穷人。哥哥心想:“生活如此穷,当求解脱。”所以就出家修行,后来证得阿罗汉!弟弟心想:“生活如此穷,当修福报。”所以就修福,后来弟弟死后,投生到国王家的大象,八人照料,生活无缺。有一天,这哥哥阿罗汉,来到王宫附近,看到这..

牟尼公主施灯功德

牟尼公主施灯功德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舍卫国人民因感念佛的恩德,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皆持香油灯具至祇洹精舍供养佛陀。由于供养者众多,所以油灯一直从精舍延伸到外面的树林;到了晚上,犹如众星遍布夜空,日日如是。阿难见此因缘殊胜万分,欢喜赞叹佛陀的德行高远,并且请示..

如何才能忆起前尘后世之事的方法

如何才能忆起前尘后世之事的方法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一次,阿育王请示比丘们:‘过去佛住世时,有谁行大布施?’比丘们回答:‘给孤独长者最能行大布施。’阿育王又问:‘那他布施多少财宝呢?’比丘们表示:‘他布施了亿千金。’阿育王听到以后,如是思..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

龙树菩萨的出家因缘龙树菩萨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入龙宫而悟道,故以‘龙树’为名。龙树菩萨年少聪慧,于襁褓时即听闻梵志们诵持《四韦陀》;该典籍广博,共有四万偈,每偈三十二字,龙树菩萨皆能了解其中涵义,其才学远近驰名。二十岁时,对于天文、地理、..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威德具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事,关照僧众的饮食起居,佛称赞其‘营事第一’。当时,在僧团中有一位福德浅薄的弥多比丘,几乎每次都拿到粗糙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对驼骠比丘..

四个儿子

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对佛陀异常恭敬崇奉。她天天早上一定要到佛陀面前顶礼,从来没有懈怠、懒惰。有一次,她请佛陀到家里受供,佛陀知道她的来意,有意问道:你设斋供佛,想获得什么样的功德?女居士恭敬地回答道:假如有福报,我愿望求得四个儿子。为什么要求四个儿子?佛陀温..

不关键怕被佛陀度化削发

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度了五比丘,而后有五十位青年跟着耶舍来皈投于佛陀的座下,接着有三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都带着他们的学生来皈依,所以佛陀的僧团很快地增加到一千多人:你们若常读诵《阿弥陀经》就会念到千二百五十人俱逗一句,这是经典中形容佛陀僧团的浩大。当时,佛陀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