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

唯识学探源

首页>>佛学书库>>唯识学探源唯识学探源印顺大师著唯识学探源太虚日人先有着「唯识思想史」者,留学僧墨禅曾翻译而未刊,适汉藏教理院讲师印顺,亦有「唯识思想史」之作,先就其半,乞余检定。余告以唯识思想史,已有成书,别命他名为妥。闻之,因仅述至唯识学未成立前而止,余遂为..

大乘起信论直解

首页>>佛学书库>>大乘起信论直解大乘起信论直解憨山大师著刻起信论直解辞起信论者,乃马吓鸣大师为破小乘、外道邪见,宗百部大乘经典所作,以为发起正信也!故立论宗法界一心,开真妄二门,彻生灭之本、穷迷悟之源,指修行之正路、示止观之妙门,总括一万一千余言;理无不尽、事无..

宝积经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宝积经讲记宝积经讲记印顺大师主讲悬论宝积经讲记──民国五十一年讲于台北慧日讲堂──一大宝积经与宝积经『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唐代的菩提流志,在武后神龙二年开译,到先天二年编译完成的。在中国佛教界,『宝积经』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高的地位..

生命的回归

首页>>佛学书库>>生命的回归生命的回归济群法师著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问题是:生命的回归。生命盛开在我们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使世界充满勃勃的生机,也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发展。从广义上说,不仅自然界的一切机体都蕴涵着生命的力量,甚至星辰和整个星系,也都有自身形成、发展..

禅学随笔

首页>>佛学书库>>禅学随笔禅学随笔铃木大拙(日)著编者前言文学博士铃木大拙﹐京都大谷大学佛教哲学教授﹐生于一八六九年。他可说是当今活着的伟大的佛教哲学权威(一九六六年已去世)﹐而且毫无疑问的是伟大的禅学权威。关于佛学﹐他用英文发表的主要著作约有十二部﹐或者更多一些﹔..

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

首页>>佛学书库>>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陈兵教授著彻底净化自心,清除一切粗细烦恼的污染和无明的遮蔽,令心识本具的清净光明像烈日驱散阴云般朗然显现,从而解脱一切痛苦,获得圆满的自我实现,是佛教所有修证法门的核心。心识彻底净化的人格表征..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首页>>佛学书库>>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今将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初明..

菩提道次第略论

首页>>佛学书库>>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造大勇法师译讲智湛居士笔录法尊译补严定恭校尘空治润出版说明一、本书原由大勇法师译讲五卷,及法尊法师于一九四二年补译止观章,但仅作略译,编辑成为第六卷,合前五卷即成一般普遍流通之版本。二、一九三九年康定缁素,..

慧律法雨

首页>>佛学书库>>慧律法雨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宁静慧律法师著目录《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幸福与安祥降低欲望和标准道,就在你心中去贪则清凉傲慢招苦宽恕别人,升华自我放下一切,专心念佛知足则幸福常存感受错误添烦恼万法唯心造觉悟人生心的真相观照当下一念包容异己虚伪与真..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亲闻记

首页>>佛学书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亲闻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亲闻记净空法师讲述释经文各位同修:这次讲经法会选的是《楞严经》中最重要的一段经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古人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佛在大乘经论中常讲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是断了善根的人。佛..

谈心说识

首页>>佛学书库>>谈心说识谈心说识释依昱著目录平川彰教授序观心·关心(再版序)前言第一章心与识的定义——五种感觉意识的作用第二章创造奇迹的意识——第六意识的潜能第三章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转染成净、平等性智第四章生命的根源为何第五章自由自在的心境——本我、超我、..

佛学四讲

首页>>佛学书库>>佛学四讲佛学四讲张澄基博士讲词沈家桢居士编写目录佛学四讲简介佛法与禅定佛法宗教与今日世界佛法为今世所急需大手印愿文介绍大手印愿文大手印愿文释附论:我们急切需要一部佛教‘圣经'佛学四讲简介一九五六年我曾在香港和台湾作了几次通俗的佛学讲演,听众希望..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首页>>佛学书库>>大乘无量寿经菁华大乘无量寿经菁华净空法师讲述一九九三年八月于旧金山大觉莲社吴真度记壹、讲经缘起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这次我们在大觉莲社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预定是四次,一共有八个小时给诸位介绍《大乘无童寿经》,《无量寿经》在净土宗称为大经,在美国也曾..

济群法师开示问答

首页>>佛学书库>>济群法师开示问答济群法师开示问答济群法师作答济群法师在苏州西园般若堂2001年4月7日,苏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博士生及部分教师来到戒幢律寺,在般若堂认真地听取了济群法师题为《认识佛教》的讲座。讲座结束后,法师还就师生们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问:..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讲于北京居士林(本记据黄老居士录音带整理成文后,复经黄老居士亲自校订)目录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教相解释论文诸位大德,我们共同研究华严念佛三昧论,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一切..

佛法与现代文明

首页>>佛学书库>>佛法与现代文明佛法与现代文明陈兵教授著人类文明,沉睡般度过了漫长的史前蒙昧时代,又踽踽跋涉,穿过六千年有遗留信息的历史尘烟,到近两三个世纪,方才进入加速前进的阶段。这是一个兴起于西方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文明在西方的发达,被认为植根于..

太虚大师的唯识思想

首页>>佛学书库>>太虚大师的唯识思想太虚大师的唯识思想济群法师著一、前言太虚大师在近代佛教史上以唯识大家著称于世,出家不久就从道价老法师学《相宗八要》。随后专研《楞枷》、《深密》、《瑜伽》、《摄论》、《成唯识论》等,其中尤以《成唯识论述记》、《法苑义林唯识章》用..

五位百法

首页>>佛学书库>>五位百法五位百法——佛法中对世间万有诸法的分类一、五位百法的意义所谓五位百法,是将宇宙间的一切万有诸法分为五类:心法八种、心所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计有百种法,所以称为“五位百法”。即: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

量子力学与唯了别学

首页>>佛学书库>>量子力学与唯了别学量子力学与唯了别学杨新宇著解题识,了别义,唯了别学即唯识学,言唯了别学而不言唯识学,因唯识之识字一般做名词解,此处之了别做动词解。做名词解,识为识体,犹有“我执”;做动词解,了别乃了别之“行”,刹那刹那迁流不息,中无实体,实乃..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于凌波居士著目录【第一讲】不觉、邪觉、正觉【第二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第三讲】循八大人觉经走向正觉—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第四讲】佛教的宇宙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第五讲】人生是大苦聚—多..

常有恐惧心理,应如何改变

问:我常常有这么一种恐惧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亲债主干扰,有时候会做像鬼压床这样的梦,突然心跳很快,就像爆发心脏病那样,有时我赶紧念佛,然后就平稳了。我应当如何改变这种心理?答:兹因吾人无始劫以来,造作诸多恶业,贮积于阿赖耶识中,起现行时,便表现为恶梦。潜意识中..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它们相依,因缘生灭的相续流转,使到我们感..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七十六章 性情烹造化01

第七十六章性情烹造化上次讲到《楞伽经》心量与非心量的问题。佛学有一个‘无量无边’的名词,无量无边是没有边际、没有度数。一般而言,物理世界形而下的任何东西都有度数、边际,唯有此心――形而上之体是没有边际、没有度量的。不过,这么一说,大家可能又只认为无量无边是指形..

嘎玛仁波切:明明以前没见过这个人,却感觉对他很熟,搞不好你前世欠他的债还没还完

学佛,要学佛陀怎么净化业力,如何让福慧不断圆满的方法。很多业力在没有产生果报之前,是可以净化掉的。佛陀传授给我们这种净化的方法,他当时怎么做的,我们就应该怎么跟着他学。比如你买了一台手机,在手机里下载了很多内容,有些是干净、正面、积极的;有些是不净、负面、消极..

超度是这么回事情

我们今天就是许多在佛事里面,譬如我们明天晚上圆满,我们放大蒙山施食。大蒙山施食的对象是鬼道,仪规里面虽然是尽自己的心力来超度他们往生净土,实际上能不能达到?太难太难了!你们看过《梁皇忏》,那是宝志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再来的,以菩萨威神之力,..

嘎玛仁波切:要趁一切还顺利时,尽量净化罪障

1虽说万法本体性空,从胜义的角度而言,没有清净和不清净之分,可是我们还没有证悟,一切善恶仍然有因果业报,很多业果还没有成熟。要知道,我们是依靠过去的福报,才有现在的暇满生活,所以要趁一切还顺利时,尽量净化罪障。2无始以来,大家的阿赖耶识都存储着自己身口意所造作的..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五章)04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五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五章开掌大千小04心的十种作用范围而我们修道则是要离这个心缘相,把现有心理思想的境界,让它能够不起。离开了心缘,你才能初步地明心,见到自己的心量。他现在依《摩诃衍论》的说法来说明心量,分为十种,这不同于唯识的分法。‘..

大乘无量寿经解参考译注及心得报告(8)

丙他力妙法,善护行人其他法门,全凭自力,末世①修行,多诸障难。例如《楞严》中广明行人于禅观中之五十种阴魔②干扰。行人正见稍失,便陷魔网。故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可见行人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犁③,是故其..

南怀瑾:谈过午不食

南怀瑾居士谈过午不食关于静坐中生殖机能反应的调整与对治的方法,也很繁复而一言难尽。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甚至,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

改变命运,秘诀在哪里?

因缘果报呢?没错,因缘果报哪能说没有?不学佛的人,不会修行的人,他的确是被业力支配,也就是说他是被命运转。学了佛的人知道,因要变成果,当中有个缘;因不能控制,因是已经有的,但是缘能够控制。所以佛法改变命运,秘诀在哪里?秘诀就在缘上。譬如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有阿鼻地狱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