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离心

慈诚罗珠堪布:释迦牟尼佛为你揭示流转轮回的真正原因

我们用自己心里所产生的错误观念,将自己捆绑在自己制造的轮回樊篱之中,并不间断地遭受轮回之苦。释迦牟尼佛正是证悟了“自我”的不存在,从而推翻了长久沉积的我执。我们应当弄清楚,我们今天流转轮回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谁让我们流转轮回的?除了佛教之外,其他世间的学问――包..

济群法师:学佛人在发心中的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1、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

希阿荣博堪布:临死前才开始修行,是解脱不了的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云:“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有人说现在不忙修行,只要记得临死的时候念佛就好了,阿弥陀佛亲口说过,临终时念他,必得往生极..

方海权:释迦牟尼佛贵为皇子,为什么要出家学道

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出家之日,佛陀为什么出家,为什么要舍离宫庭尊贵的生活,妻妾的温情,众宫女最好的奉侍,皇权的荣耀。因为释迦牟尼佛出游时看到人间生老病死苦,也明白自己尽管享尽荣华富贵,也只是短暂的。如何能长久快乐,富足,尊贵,是必须通过修行就能证得,于是佛陀..

南怀瑾老师:没有发起这种心,学佛都是空谈

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之欲望。在我们没有证道以前,都会有欲望,但是修行的欲,是发起善法之欲,善行善思维,是成佛功德的根本,所以善法欲要发起。善法的欲一天一天要增加。厌离心也要发起,世间法一天一天要厌离。出离世间的心没有发起来,是无法谈学佛修道的,不管在家、出家,..

索达吉堪布:面对病魔违缘的殊胜窍诀

我们如果得了绝症,有几种方法:第一种,一心一意地皈依、祈祷。如果我得了这种病,那我就想无始以来在轮回当中,生生世世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病魔、违缘、障碍等等,除了三宝以外,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依处,祈祷上师三宝给予我加持和保护。如果对于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话,让我病也..

呷绒多吉上师:有了这两个条件,才会得到真正大乘不共的皈依

开示连载(379)上师教言集:皈依有很多种,有的人是为了人天福报而皈依,这样的皈依解决不了什么很大的问题,没有很大意义。所以我们的皈依,是要真正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为了众生的解脱成佛而皈依,这个要明白。那这样的皈依需要什么条件呢?皈依之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种心态。有..

为什么世间有那么多婴灵在受苦?是菩萨不管吗?是菩萨不慈悲吗?

尊敬的诸位师兄大家上午好!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23分,2016年3月13号。周末的上午,大家睡得一定很香,希望老宋的讲故事没有打扰大家的清梦,醒来慢慢听。万事就怕形成一个习惯,在当时讲故事之初,我就不敢发愿,为什么不敢发呢?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其实我是一个懒人,懒到自己..

海涛法师:你若稍有放逸,业障就来了,立即使你受苦

我们参加八关斋戒,乃至拜《梁皇》,都要有正确依止的三种心,尤其当我们具足这三种心,才具备忏悔的力量。三种心分别是:一、出离心。因为深深感到生命之苦,所以生起出离轮回痛苦的决心。这也是佛宣说真理的第一个圣。有了出离心之后,将一切众生当作父母,所以生起第二个心,大..

索达吉堪布:磕大头真正的密意,打开脉结

很多人问:磕头为什么有功德呢?这是有原理依据的,这些都是佛陀的智慧看见的。有什么样的原理呢?人的身体和心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身体的状况直接影响心理状态。身体虚弱的,就会烦躁、分别念多、易生气;身体强壮的,会很容易生起贪欲心;身体肥胖的,会非常贪睡、愚痴心增上。佛陀..

如果不懂佛理还学佛修行,就叫盲修瞎炼

明理也很重要,如果不懂佛理还学佛修行,就叫盲修瞎炼。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信心是从明理中来的,明理了才能有信心。学佛修行一定要明理,要如理如法,不要盲修瞎炼。现在有几种盲修瞎炼的情况,我们都要警惕。第一种就是没有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学佛修行的方向目的,方向目的不..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79)

上师教言集:皈依有很多种,有的人是为了人天福报而皈依,这样的皈依解决不了什么很大的问题,没有很大意义。所以我们的皈依,是要真正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为了众生的解脱成佛而皈依,这个要明白。那这样的皈依需要什么条件呢?皈依之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种心态。有了这两个条件..

独尊湛现:何为道业的成就?

阿弥陀佛,大家好。关于佛法大乘与小乘,有为与无为,这个要分清楚。比如现在我们发心做事情,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善,那个恶,这个对,那个错。这都是属于有为法,就是对影像造成分别,执着。这也都是属于小乘。大乘佛法是什么?大乘就是对影像没有任何的执着与分别,对影像没有..

念佛诵经的人为何能够改变命运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因果从未欺骗过众生,惟人自欺,无视因果。到头来,果报还是要自己承受的。我们常听到“业因”和“业果”这两个名词,而“业”又是我们的身口意所造作出来的,当产生结果的..

宏圆法师:修行是把三宝当护身符还是依三宝得解脱

佛灭度以后,佛法流行于世间也是有一个时间段的,有正法、像法和末法。比如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五百年,这个期间叫做正法。正法的正,它的意思就是证得的意思,就是说释迦如来虽然已经灭度了,而佛的法教仪式还没有改,众生有法可依,有仪式可得,有果可证。当然这个正是证果的证,所..

黄念祖:末法时期,为什么在家女性更容易成就

现在和过去不一样。释迦牟尼佛说:到了末法,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功,女的比男的容易成功,都是倒过来了。所以现在女居士,要把握住这个机会。确实,女的比男的好修,男的不大容易信,事情也繁忙。你看看,一个家庭,女的信的多,男的信的比较少。女的总之可以抓住点时间,多修一..

到禅堂里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庞蕴。庞蕴有一首诗:“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我们这个禅七,也是十方同聚会。文殊阁、普贤阁有来自各地的居士们,在这里打禅七。打禅七就是要修习无为法,无为法是解脱的法。但是,同样在一个禅堂..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在一个很漂亮的花园里边,有一个守这个园子的人。突然有一天这个园子里边生了一颗很茁壮的树,长得很快。而且这个上面的树荫越来越大,很茂密。那么很多人就到了园子里走累了,在这个树下来乘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也有,觉得..

正德法师:我是如何下决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后,于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我师父接手了一个寺院,没有人管理,那时我还是个在家居士,就经常去帮忙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被慢慢感化出家了。另一方面,在寺院做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寺院的清净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出..

达真堪布:念佛念心,修行修心

我从七岁出家到现在,一直在学习佛法、研究佛法,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谁说什么我都不会动摇。学佛不是儿戏,而现在很多人学佛是在茶余饭后,闲了才学一学,根本没有入门,不知道里边的情况,还站在门外。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真的不容易!没有因缘、没有福德..

仁清法师:不定种姓和决定种是什么意思

我原来讲过种姓,就是佛教的种姓,种姓有两大类:一种是决定种姓,一种是不定种姓。决定种姓是什么,我从发心一直到成佛,发的是出离心基础上的菩提心,一直在修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会遇到违缘了,遇到障碍,也会遇到不顺的时候,也会生烦恼也会发火,但是从来没失菩提心,直至..

智敏上师:成佛的关键在哪里?

我们加入一点发菩提心的内容,这在经里边,意思是有,但是《心经》很略,没有明确地说,文中的“菩提萨”,就是发菩提心的人。所以我们在这里要把发菩提心的一些内容加进去。前面说了,我们讲《心经》,有三个重点:一个是讲般若空性;一个是讲出离心,出离心我们讲过了――观苦,..

唯有痴情佛难度

文/寂灭佛教认为,凡夫俗子都有三毒:贪、嗔、痴。“贪”指的是对美好的东西有贪求、贪恋。贪名贪利贪色、贪声贪味贪香。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因缘、根性不同,所贪的对象也就不同。“嗔”指的是嗔恨心,凡是不顺自己心、不如自己意的,就会生起嗔恨心。“痴”指的是不明是非、不分..

嘎玛仁波切:别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犯了错要知道反省,反省之后能坚决改过

1很多人为自己的嗔恨心找理由,将所有罪过都推卸给别人,仿佛天底下最好的只有他,别人都有错。这种将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的偏差想法,是现代人不容易了解自己的最大根源。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除了佛陀完全清净之外,菩萨、罗汉有时还有不及的地方。所以,凡夫..

喜欢玩手机、看电影、经不起外境诱惑怎么办?

我们造的罪业非常可怕,行持的善业却微不足道,那么,对于无始以来串习的散乱实执,有什么办法可以断除呢?大家应该清楚,散乱分为外散乱和内散乱。所谓的外散乱,指世间各种琐事,比如喜欢看电视、看电影;经常做生意,跟别人谈话聊天,没有实义而忙忙碌碌,耗尽了所有的时间和精..

净土法门:如果你业的障消除了,就会出现这些征兆

1.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离心就会升起。那么你的贪心,执着就会慢慢减少,起码的你看淡世间的物质的执着,情感的执着。如果你学佛了,抓着佛法紧紧不放,世间的物质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说明你的业障并没有消除,因为学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舍。有的人学佛,不过是为了现世..

一句佛号就是止息妄念的好方法

不学佛之前,都是散乱、黑暗、狂躁的心,在里面加入佛号,就有转化的功能。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让它逐步有序地安静下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禅的境界。一.浊水投珠原来我们对境,都是散乱的,现在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心转换一个攀缘的对象,攀缘这句佛号。这句佛号就以在..

海涛法师: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要有十种心

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也就是学佛要有十种心,这十种心是个次第: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断恶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三、出离心,有了因果心以后,即使你福报大到做上帝,做全世界最有钱的,还是有生老病死、有轮回,所以你..

仁清法师:想成佛想往生极乐世界怎样修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信众:师父,在家人如果也有出离心,这条路该怎样走?您说念佛法门也好,求生极乐世界也好,修佛法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成佛,想成佛然后就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该怎么修,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师父:这里面有几个常识,就是把平常修持过程当中可能掌握不住的疑难问题的难点,再根据你的..

仁清法师:开悟可以是刹那之间

信众:我的感觉就是总是松散提不起来,做功课也不如原来,原来也不怎么好,现在觉得心里很散乱。师父:修学过程当中,我们的业障现前,包括烦恼、妄想纷飞,甚至是道心不坚固,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些现象。作为我们凡夫来讲,并不是一发心就一路畅通,完全是顺缘,不是那样的。根据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