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

邪淫的对治方法

男子欲重,女子情重。情与欲是学佛修行中两个很大的障碍,尤其是邪淫,严重损耗福报、折损才智,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想办法对治就非常必要了,下面简单说一下欲心的对治方法。1、当亲眷想。凡长辈者,当成自己的母亲想;同辈的当亲生姐妹想;小一辈的,当自己儿女想。要观想得比较..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五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五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六十五章红尘送色涤眼青02以上是卷四十四。接著卷四十五又是另一阶段,慢慢转入唯识方面。夫已上是引台教,明定慧二法安心,次依华严宗释。《宗镜录》搜集了三藏十二部中重要的修法理论。他说上面四十四卷所讲的,是天台宗的四十八教,..

咒阵体系合集

目录大随求咒阵体系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修行仪轨坚牢地神火供修行仪轨雨宝陀罗尼咒阵体系药师琉璃光如来体系附录一:回向家人学佛附录二:化解心理问题附录三:宝箧印咒组合附录四:僧伽吒经四句偈附录五:连续念诵,方能出咒力,才会有能量大随求咒阵体系随求即得真言曩莫萨怛他..

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极乐世界明观在哪一方向呢?观想在释迦牟尼佛所拥有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日落的西方。虽然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但明观的时候,极乐世界既不能观在东方、南方与北方,也不能观在上方和下方,而应观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

宏海法师:印祖文钞――一函遍复

宏海法师:印祖文钞――一函遍复-宏海法师-佛弟子文库加入收藏|手机请用浏览器访问:http://fodizi.net文库首页随机推荐佛教故事法师大德佛教经文佛教知识名人学佛全部文章佛法入门佛学问答阿弥陀佛佛弟子文库>其他法师>宏海法师>正文宏海法师:印祖文钞――一函遍复宏海法师2019-1..

嘎玛仁波切:慈心与悲心成熟的象征,你具足了吗?

愿行合一若以菩提心的本质来分,可分为“世俗”和“胜义”两种。世俗菩提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寂天大师说过,“愿”和“行”的差别,有如“想”走与“正在”走的不同。如果要从这里到印度菩提迦耶(佛成道的地方)去朝圣,必须先有“我应该计划去印度朝圣,为了达..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阎王老子三封信》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这才是修佛的唯一目的;舍此而别修,就不是佛法的正宗。在人间,谁也免不了要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等,既然人间这么苦,就要赶快求离苦得乐的方法;念佛就是通往西方的方法,..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二章)01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二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六十二章黄土让花红01欲闻利观,破诸烦恼,如日除暗,即应听观。许多人学佛打坐最困扰的问题就是妄想不能断。更严重的问题是,许多习惯性的习气改不了,譬如,有人功夫做得愈好脾气反而变得愈大。这是什么原因要找出来。脾气还是属于比..

宣化上人:不爱不憎为中道

.不爱不憎为中道。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这个中道。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中。.我们的心,都是“他”在,而不是“自”在;他在就是人虽在,可是心不在。.修道人要恢复到○,返本还原,圆满自性的大光明藏,大圆镜智,什么也不缺。.什么是地震..

《西斋净土诗》

《西斋净土诗》(原文全本,整理版)【作者】:楚石大师【写在前面】:偶然读到这部《西斋净土诗》,大喜过望,读来晃如坐在莲花净土之中,闻香风习习,感佛光注照,着实法喜充满。只是,我从网上找到的这个《西斋净土诗》(全本,原文)的电子版,稍微略有缺憾的是,他没有细分章节段..

戒为良药第82季:戒色战场的纪律与执行

前言:最近有戒友反映破戒后再戒,欲望休眠期消失了。欲望休眠期是在戒色后出现的,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过了欲望休眠期,破戒高峰期就会到来,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坚持一个月的原因,总是在一个月左右就破戒了。很多人在欲望休眠内会滋生骄傲自大的想法,觉得戒色很简单很轻松,殊不..

堕胎容易导致夫妻离婚,应该如何忏悔堕胎的罪业?

很多家庭的离婚,都是因为堕胎造成一连带的反应。堕胎后,家庭里有一股戾气,怨气围绕在家庭中,夫妻彼此就会互相看不顺眼,就会吵架,吵架后就容易闹离婚。现在整个社会还没有认识到这股力量的作用。就是堕胎后产生的恶业的力量。一般人很小看这股磁场。总以为过去很多年了,应该..

海涛法师:度众生必须要学习一种了解众生根器和心性的能力

这个大礼堂,如果你各位进入思维,进入思维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缘起甚深,你要进入思维,这个礼堂是什么构建成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你会觉得,哇,这个礼堂就是一个世界,一花一世界,啊,各位穿的衣服,啊,各位的鞋子,手上拿一张纸都跟世界息息..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六十章睛彩吓朦胧02几种教育的根本学说接下来又转入另一个主题:‘明辨利纯[钝]’。学佛的人是利根或钝根?要分别清楚。这一节可以说是《宗镜录》搜集了对法师们的教授法,掌握教育的法则,使我们了解如何去教育一个人。这些教育法则也同..

宣化上人:这是佛教徒入佛门最初的宣誓,也是人生第一件大事

人生第一件大事皈依三宝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件事,要把它重视一点,不要那么轻举妄动。第一,你要选择一个真正的明眼善知识来皈依,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道理,都可以得到正确的指导、正确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要投到旁门左道,听那..

无福难遇,称诵礼拜尊胜成就仪轨

(念诵、礼拜皆可)【恭请诸佛众生观想法】【诸佛众生观想法】愿祈诸佛上空临慈悲摄受垂加护一切众生随缘到父左母右在身侧六亲眷属与宗亲恩师尊长随我后宿世怨敌与仇人冤亲债主在身前修行条件各自足俱受法益同解脱【不空摩尼供云咒】(七遍)嗡啊蒙嘎钵葛玛尼巴德玛哇佳类达他嘎达唯了..

有人骂你,你听不见,他自己就拿回去了

我们经常为什么习定?我们经常练习打坐?就是忍。外相,什么相不理它,就叫寂灭忍,都寂静下来,不躁动,不粗暴。有人跟你说话,做什么事,又跳又扳,声音又大,你给他安然处之,就是不理他,尽他跳吧!他跳跳没劲了,他就不跳了。假使你跟他对吼对闹,他愈跳愈有劲。安然忍。有人..

积福报的秘笈,为什么很多人行善很久却没有发达?

网上有很多帖子讲积福经验,其中大多数是从具体行持来谈的,比如要多放生,放生功德感应如何大等等。这里我想换一个角度来写,主要是积福的大原则,因为原则比具体方法更重要。如果符合了这些原则,即使布施一粒米功德也很大,否则则是事倍功半。要明白积福的大原则,首先要明白业..

嘎玛仁波切:怎样从根本中消除业力呢?

为自己忏悔忏悔,就是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为了破除无知、贪、嗔、痴、愚味这些坏的习气。人之所以会愚味无知,是因为不能反省自己。一个人不能反省自己,就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无始以来,我们对此都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所以至今还在轮回中。无论是世间法的学习还是出世间法的学..

达真堪布:为什么说万法如幻如梦呢?

2019年莲师法会开示(一)关于莲师修法的讲解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莲花生大士是一位大成就者,释迦牟尼佛在《涅经》中说:“我已灭度后,汝等莫忧伤,无垢彩湖中,较我胜士夫。”“无垢彩湖中”,莲花..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远峰不近看02第三个问题来了。什么叫‘观’呢?观心法门,梵文毗钵舍那,即中文‘观’的意思。据我几十年经验,走了不少路,也接触不少学佛修道的人,大多对观的理论始终搞不清楚,一看到观,瞪起眼睛修观。修密宗的修‘观想’,不晓得密宗教理,观是观,想是想,两者绝..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用二河白道喻来守护念佛人的信心(五)

【二河白道喻】善导大师用二河白道喻来守护念佛人的信心(五)我在台湾曾经参访台湾中部,某一寺院道场,这寺院道场非常发心冬令救济,救济当地的穷困人家,花了八十多万的台币,我知道了之后非常感动。因为我们本愿山在每年的岁末年终,也举办一年一度的冬令救济,对于贫穷困苦的..

地藏菩萨感应录

E时代地藏菩萨感应录序风景秀丽的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示迹的道场。学习地藏菩萨,要学习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精神。地藏菩萨这个大愿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悲心恳切,十法界当中,地狱最苦,地藏悲悯..

嘎玛仁波切:心安定了,当下就是净土

何处才得真安乐众生受到苦难的果报是因为前世行恶造业,所以,我们除了希望他们从苦果当中得到解脱,还要祈愿他们能脱离苦因,因为不种苦因才不会继续承受苦果。而现在的我们也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受苦报,如果我们继续造业,来世的苦只会更多更沉重。我们利用观想众生的痛苦,观察..

圣号满愿门:诵持名号秘释和念地藏圣号之法验

持诵圣号,是大乘佛教的一个重要法门,如净土宗盛行的持名念佛之法,在诸位净土大德的弘扬下,千百年来,受持者众,无数人因此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纵观持名之法,不仅在佛教,印度教、道教、基督教等皆有,当然在发心的讲究、义理见地上是有所不同的。如道家金丹派南宗白玉蟾,即..

我为什么姻缘不顺,招黑体质?

问:我脾气急躁,有时候是出于好意,本来是想劝解一下别人,最终别人却总是误解我的意思,总是莫名其妙的招黑,流言蜚语不断,姻缘也不顺畅,很想改变自己的一些状况,却总是不如意。我就想问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姻缘不顺,招黑体质?答:1、首先反省自己有没有邪淫的行为。过度邪..

虚云老和尚:习气如何对治?

莫嫌老大不知愁对境翻能为尔谋训诲未从今日熟契经还向几时求清宵隐几惟贪睡白昼披襟事浪游倘不束心求至道未知黑发可能留讲起办道,诸佛菩萨只叫“除习气”。有习气就是众生,无习气就是圣贤。圣贤的妙用,识得则烦恼是菩提,识不得则菩提成烦恼。烦恼与菩提,如反掌覆掌。这些话说..

我问师父(宏海法师答疑)

问: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师父:第一个,阿罗汉在有余涅位,意根断不断除,断除意根中哪一部分?第二个问题,阿罗汉入无余涅是如何断除意根中的一切法?笫三个问题,入无余涅的阿罗汉怎么还能回心向道行菩萨行?宏海法师答:您问的这个问题,首先,不晓得您此前看过什么书,而产生的疑..

慈城罗珠堪布:为什么说如果你的心是清净的,那么你看到的一切也是清净的

从观待道理去看,清净和不清净的世界是果,它的因法,是众生的心。《维摩诘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心清净的时候,外在现象自然会清净;反之,如果心不清净,看到的必然是不清净的现象,这就是因和果的观待。当然,虽说心清净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都不清净。这等于是在说,世上不..

心里真有阿弥陀佛是一个什么境界?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在净土法门叫正修、正行。【修诸功德。】那叫助修、叫助行。正助双修。『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给我们讲的三心,这是佛在《观经》上讲的菩提心。因为这个经典一定要「发菩提心」,所以菩提心就说得很详细了。《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