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

100、哲学引我入佛门智海浪花

100、哲学引我入佛门哲学引我入佛门在色达喇荣佛学院的北山脚下有一个哲钦山沟,为群山所环抱。清澈见底的哲钦河水,宛如一条银练在飘动;绿茵茵的草地上,铺满了各种鲜花,尤其是那一片片盛开的黄色小花好似黄金镶嵌在大地上,耀眼夺目。坐在草地上,我静静地品味着在盛夏的都市..

91、日出东方智海浪花

91、日出东方日出东方当佳颖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到眼前这个非常朴素的女孩就是那个已在美国呆了七年的安妮(Anne)。几个月前就听她在电话里告诉我说要到我们学院来看看,机票早就预定了,就等放假。她还告诉我,她有位朋友就是在我们这儿出家的,她是从他那儿才打听到我..

92、三宝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智海浪花

92、三宝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三宝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得到智慧眼之前,我们很难看到顺缘违缘的究竟实义。正像最伟大的藏传佛教佛学家麦彭仁波切所说的那样:“有些情况表面上看是违缘,实际上却是顺缘。反之亦然。”我们世间不也有很多看似生活得四平八稳,实则一直在不断地累积恶业的..

87、千金散尽品佛味智海浪花

87、千金散尽品佛味千金散尽品佛味世人多喜追逐财色名食,不惜一生为之牵肠挂肚。也有些人虽然前世善业果报现前,但他却能不贪今世之富贵,而将之再运用到广泛的慈济利民之善举上来。结果福报反而愈发增上,并为来生做好了积极的准备。有智慧之人就是这样从长远角度考虑,力图使人..

88、以思辩求真智海浪花

88、以思辩求真以思辩求真要想弄懂科学、佛学,都很需要哲学层次上的辩论。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说道:“应观察自己所作之事应理否,而不得观察他人之所作所为。”而最殊胜的辩论哲理的风尚则存在于藏传佛教中。每当我经过学院的辩经场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来,现在的许多年青人..

89、对于生命的感悟智海浪花

89、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命的感悟有一次出于好奇,我也来到了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九寨沟。到达那里时,发现整个风景区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同行的道友告诉我说,每天大约都有两万多人来此观光。而当我饱览了这里的风光后,不由得就从心里感叹道:九寨沟的确是人间仙境..

85、品味人生智海浪花

85、品味人生品味人生这个社会充斥着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因确立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各奔东西。有学识、有胆识的人往往一定要找寻到人生的究竟意义,而凡夫俗子则大多跟旁生一样,在浑浑噩噩中挥霍掉宝贵的生命。但想找到人生的究竟意义未必就真的能如其所愿,所以我想..

84、在求索之中智海浪花

84、在求索之中在求索之中在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前、中期,别说博士了,一个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都极其微小。而今,大学可谓已普及于社会民众当中了,以至一个无有任何学历、文凭的人,反而会成为人群中的少数分子。在文化教育的层次、范围不断提升、扩..

66、红蓝白的变奏智海浪花

66、红蓝白的变奏红蓝白的变奏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是有学问的人;财富当中,我最心仪的是佛教的法本。智慧实实在在乃天地之精华、人伦之经纬。自古以来,凡有高尚德行之人无不对之重视有加。也正因为有如此偏好,我才得以有机缘经常与各类有学识之人交往。在我接触的知识分子当中..

65、净化心灵的甘露智海浪花

65、净化心灵的甘露净化心灵的甘露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论与冲突,其实均来源于内心的贪执。早在六百多年前,大成就者、著名佛学家无垢光尊者就曾说过:“人对任何一件东西,贪执愈强所导致的痛苦也就愈大。”我对这句话曾思考过很长时间,并最终从中得..

44、发现真理 追求大乐智海浪花

44、发现真理追求大乐发现真理追求大乐如果佛法能融入每个人内心的话,我相信人人都会有一个根本的变化。越是深入佛法,越是按照佛法行持,你会发现自己的身心越是能够更快地离苦得乐。我想这一点德空应该体会很深吧!据说上大学那阵,他也跟当时的整个青年族群一样,标榜风流、追..

42、我以科学论佛法智海浪花

42、我以科学论佛法我以科学论佛法生活在这个人类共同依赖的器世界的人们,却有着种种不同的观念。观念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但无论如何,所有的看法、观点都应当是合理的。不过紧跟着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合理”的标准是什么?现在的佛教界、科学界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互相诋..

40、雪域情怀智海浪花

40、雪域情怀雪域情怀藏地在无数高僧大德的加持下,从古到今都是一块吸纳各方知识精英的宝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佛法的威力与藏传佛教的独特魅力,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宝,并最终获得妙法甘露。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已有数不清的知识分子在雪域得到了解脱身心的..

34、心路漫言智海浪花

34、心路漫言心路漫言人们喜爱的夏日时光很快就要溜走了。当漫山遍野的青青草地开始渐转渐黄时,我就感到色达的夏天快要被秋季完全挤出我们的生活空间了。喇荣的四季就是这样,春夏很短促,秋天更是短暂的过渡,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冬天了。每到冬天,我们就开始期盼下一年的春暖花开..

33、心中的启明星智海浪花

33、心中的启明星心中的启明星今天是二○○一年七月十二号,很平常的一个日子。但对圆弘来说,意义却非同小可。八年前的今天,他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而如今的他已是一名比丘了。相处了这么多年,我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常常听人说,圆弘日后恐怕会有一定的修证吧!对于他的具..

21、心中的香格里拉智海浪花

21、心中的香格里拉心中的香格里拉真正的佛教徒都会把佛法当成洞达宇宙人生实相的最究竟真理,尽管世间的非佛教徒们会认为那只不过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看法。且不论佛陀所宣示的出世间甚深胜义谛,仅从佛法揭示的关于人生的生、老、病、死诸问题,都可以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佛理的真..

17、永生智海浪花莲花山居十网

17、永生永生我们研究佛法的目的之一,便是要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特别是要确证前后世的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否则佛法的许多教义都将不复安立。正如《涅槃经》所云:“不知后世,无恶不作。”假如没有因果轮回、前后世的概念,那么人们的所作所为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违背..

15、放下包袱智海浪花

15、放下包袱放下包袱释净意,今年三十七岁,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前年冬天他初次来学院的时候,突患重病,生命垂危,后被送往县医院急救方得以脱险。后来学院创办为僧众服务的扶贫医院时,从生死关头捡回一命的他便主动发心当了医院的大夫,于紧张的闻法之外,又开始了救死扶伤的行..

14、我的转变智海浪花

14、我的转变我的转变在佛教历史上,有一些大成就者在未接触正法以前是以杀生造恶业为生的。如米拉日巴尊者,刚开始求道时以学咒语杀人为宗旨,后值遇真正的大善知识方才扭转过来,开始走上正道。《百业经》中也有记载,有个曾杀过五千余人的恶人,后来在佛法的调教下也获证了阿罗..

9、生命之光智海浪花

9、生命之光生命之光学佛之人无论通过显宗还是密宗,只要如理如法、清净行持下去,则都能摆脱轮回烦恼,获得生死解脱。比如对在汉地唐末宋初时曾达到巅峰状态的禅宗,我本人就十分欣赏。尽管没有时间按禅门风范行持,但我一直非常赞叹禅宗的甚深见解。我个人以为禅宗的最高境界与..

11、斩断情缘智海浪花

11、斩断情缘斩断情缘有一次在成都中央花园,正当我们一行人在花园的草坪上静静体味四周静谧、祥和的氛围时,两个年轻的姑娘绕过喷泉来到我们面前。一见面她俩就要皈依、出家、取法名。详细了解以后得知,两个姑娘一个来自山东,一个来自东北。来自山东的女孩当时穿着一身蓝套装,..

4、因指见月智海浪花

4、因指见月因指见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总能让人的心情愉快起来,特别是在色达这样一个冬天几乎要占去长达七、八个月光景的地方。当大地复苏、万物开始吐绿的时候,遥望远山近水那一片充盈绿意的大地,我就感到心灵的天窗似乎已经打开,春天的气息源源不断地扑面而来。就在这样的一个..

2、我的佛教科学观智海浪花

2、我的佛教科学观我的佛教科学观今天我坐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寂静神山的山谷中,详详细细地记录下田博士的学佛经历。放眼望四周,我们藏地的这些清净山河虽没有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之类的跨越时空的设备,但我们在这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却可以处处得闻三宝的法音。看看蓝天..

超越生死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超越生死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超越生死【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人生的问题很多,但如果给以高度概括,那便不外“生死”二字了。通常人们关心生活,然而,生活只是生的一部分。哲学、宗教重视探讨生的来源及死的归宿。佛教作..

对生死之谜破解历程的反思《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对生死之谜破解历程的反思《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对生死之谜破解历程的反思当结束这本已显冗长的书之际,还有必要对人类关于自身生死之谜的破解历程来一番大略的回顾与总结,以便从整个人类认识史、文明史的视角,对佛..

第七章 生死之超越《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七章生死之超越《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七章生死之超越中国佛教徒常说:“生死事大”,强调生死问题是做人应予严肃对待的头等大事。从佛法的眼光看来,人生、者、病、死、恩爱别离、怨憎相会、所求不得、贫穷、灾祸..

第八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八章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八章中土人士的生死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华夏,是有高度发达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华夏民族的传统生死观,具有不同于印度、欧西生死观的显明民族文化持质。从公元一..

第三章 “业”与轮回《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三章“业”与轮回《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三章“业”与轮回现代汉语中,“作业”、“造业”、“事业”等词被频繁使用,但知道它们出自佛教典籍的人并不多。这些词语中的“业”,本为梵文“羯磨”(Karma)的意译,..

第五章 死亡、死后与出生《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五章死亡、死后与出生《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五章死亡、死后与出生佛典中把众生一期的生命,分为生有、本有、中有、死有四大阶段,这里的“有”,为生存、存在形式之义。生有,指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本有,..

第六章 心识与轮回《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六章心识与轮回《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六章心识与轮回三界六道的芸芸众生,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在佛家看来,无非是众生自心所造所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被奉为大乘佛法的心要,为千经万论所反复宣说,按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