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

呷绒多吉上师:认为上师对自己没有其他师兄好,这也是自己的坏念头,实则都是平等对待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4)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吾同等或下士,虽以傲慢作侮辱,吾恭敬彼如上师,恒顶戴为佛子行。我是这样的人,有时候真的记不住给了哪些居士什么加持品,但心里是很平等的。给新来的居士加持品有可..

意念没有距离,真能感应,化解灾难

今天还有同学问我,明后天我要到澳洲去,人家告诉我澳洲南部大火,北部有水灾,现在地球上处处都有灾难,气候异常,这什么原因?佛经里头解释,但是很多人不相信,认为什么?认为这是宗教、这是迷信,那就没法子。世尊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灾难是怎么发生的?水灾是贪欲发生的..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3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妙法莲华经》的五重玄义,对于这部经的大义有了大致的了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释经文。晋朝的道安法师弥天高判,把经分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本经共二十八品,智者大师的分法是:第一品是序分;从第二品《方便品》到..

一切苦乐自己负责任,不可以怨天尤人

因,我们都有,善因也有,恶因也有,每个人都具足,但是因要变成果,当中要缘,没有缘它不能结果的。好像树的种子,我们以桃,桃的种子是因,单单有桃核,如果它没有土壤、没有水分、没有阳光、没有肥料,它长不好,长不出来。阳光、水分、土壤这些都是它的缘,缘具足,它就能生长..

大愿法师:如何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礼拜供养,这里面讲到乃至于“一时礼拜供养”观音菩萨都有无量的福德。我们要把这个“礼拜供养”分四个方面来略解说一下――第一个方面,我们怎么去礼拜观音菩萨才是正确的呢?一边打妄想一边礼拜,当然不正确。散乱心、傲慢心去礼拜,当然不正确。其实我们要以什么方式来礼拜?要知..

呷绒多吉上师:比我们差的人还有脸骂我们欺负我们,怎么破?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2)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与吾同等或下士,虽以傲慢作侮辱,吾恭敬彼如上师,恒顶戴为佛子行。这个偈颂是说,名利地位各方面比我们高的人,或与我们同等地位的人,乃至比我们地位低的人,无论是..

这三种障碍只要有一种,你想进一步就非常困难

在《华严经》上佛给我们讲到,菩萨有三重障,菩萨不能向上提升境界,这三重障一说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你要有高度的警觉。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佛,听了,听懂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做不到。境界一现前,烦恼习气马上就露出来,佛法忘得一干二净,这里头有三重障。三重障,第..

遇到不顺的境界就觉得厌烦,这不能往生

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执著造成的,你只要能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轮回就没有了。正是永嘉禅师在《证道歌》里所说的,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趣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一场梦,迷的时候,昏迷的时候才会产生梦境,清醒过来,梦境就没有了;清醒是比喻觉悟..

忏悔:因果真实不虚,邪淫果报严重!

chr()关键词:忏悔、忏悔录、忏悔文、忏悔业障、邪淫的危害、邪淫因果真实不虚,邪淫果报严重!——佛弟子SFY真心求忏悔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弟子感恩菩萨,感恩数世的因缘让弟子与佛结缘..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也是大哲学家。他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谈及到人心理的毛病――九结。结就是用绳子打结的这个结,打了死结,打不开,所以很麻烦,很痛苦。一、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不下:爱结爱结,也叫贪欲结。贪欲结能导致什么呢?..

达真堪布:要想获得永恒的快乐,就必须把这个笼子打开

开显解脱道传承及相关开示(十五届万盏法会开示一)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是万盏法会的第一天。这几天都会授与传承,今天是《开显解脱道》仪轨的传承。在念这个传承之前,跟大家简单地讲一讲相关内容。《..

对真学佛人而言,害你的些人他们都有福了,为什么?

逆境恶缘有好处,天天有人毁谤我,有人障碍我,有人破坏我,还有人陷害我,好事。为什么?在这个环境,你能不生气吗?你能没有怨恨吗?你能没有报吗?在这个环境,把这些东西统统都磨乾净,都磨平、磨光了。所以境界真的没有好丑,问题是你自己会不会用心。你要是用它来修行,好境界,..

我们居住环境很多灾难,自己身心不健康,都是心行不善所引起来的

今天科学家劝导大众,人不可以有不善的念头。为什么?不善的念头会造成自己身心不健康,还会造成我们居住环境很多灾难,都是心行不善所引起来的。大乘经告诉我们,我们的心有贪痴慢疑,这个在佛法称为五毒,很不善的念头。贪的念头会引发水灾,地球上海水上升、江河滥、海啸,这些..

拜佛当注意:你应当如何正确拜佛?

经常拜佛,可以让你心得清净,增长智慧,增加福德。--慈悲柳枝水1.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佛法: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府首返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开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开乌云,现自身佛性光明,处..

嘎玛仁波切:不枉费此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冲破我们不善念的自我设限之重围

我们匆忙的一生,大多数人最上限不会超过36500天。在用数字化具体而直观的生命基数中,不知道又有几人能看清,时间的紧迫和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此生努力的方向和真正的价值所在。从生命诞生那一刻起,我们就懂得索取和占有,大多数婴儿从出生时就会紧握双拳。这是一种本能,作为六..

《百业经》:(64)俱天太子引诸青年得证圣果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

呷绒多吉上师:想要认识自己的烦恼就必须要闻思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508):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要闻思?目的就是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烦恼。闻思的目的是认识自己的烦恼,并不是他人的烦恼缺点;不是你懂了佛法后去看他人如不如法,或者哪个人心清不清净。很多人学了几年佛法后,就会说“这个师兄不对的,那个行为不如法的,这个..

对一切众生都像对阿弥陀佛那样恭敬,你一切罪业都消掉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就得出一个结论,「故知凡夫往生,非凭自力」。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肯定的,不要以为自己可以能往生,那你的傲慢心就生起来了,我自己功夫怎么好。你再好也不行,为什么?烦恼没断,真断烦恼才行!见思烦恼断了,你才能出六道,你还出不了十法界,往生得要出十法界。见..

这是给我们很大的警策

*清净平等觉怎么修的?这一句佛号修的。平时心里就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只许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不许想任何事情、念任何事情,都放下,这才真正叫一向专念。本经修行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就是真信、真愿。*我们现在必须要有个高度警觉的念..

打工少年与观音菩萨的二十年

少年丧母后,我离开故乡来到省城打工。白天工作时还好,夜深人静想到故乡荒山的一黄土一座孤坟,便经常泪透枕头。直到遇到初恋女友,才逐渐消散这心里悲伤的乌云。四年后缘尽。看着女友背影离去,我需要酒精的麻醉,才能睡去。有一天下午,我独自来到一位老居士的家里,和老居士说..

佛教给我们一个巧妙的方法突破六道轮回

「随喜功德」一定要懂得,我们自己成就自己无边真实功德太重要了,绝不造罪业,这是破我们无始嫉妒、傲慢的习气。请法师讲经跟请法师常住在这个地区,我们刚才跟诸位细细讨论,还是以高科技才能把佛法推向全世界。真正有计画、有步骤来培养弘法人才,培养翻译的人才,人数不必要多..

星云法师:如何增加福报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财富不一定是我们的,增加物质、财产有时反而是个累赘。唯有福报是真的,到哪里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报呢?一、少贪多舍:舍就是一种布施、结缘,缘结得越多,就像播了种,必有收成。所以少贪多舍,必能增广福报。二、少聚多..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07

庚二、别显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大安法师:《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1-2)

《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1)――大安法师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看偈颂:【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这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第六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威德就像须弥山王殊胜、微妙,没有比这个佛的威德更超过的了。阿弥陀佛为什么会生起这一愿呢?..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心灵愈染污,治安愈败坏。如何才能挽救世道人心、减少犯罪、自求多福、消灾免难,乃至如何才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永息战争、天下太平呢?这些都是现代人最关心与忧心的问题。然而,尽管有不少人关心与忧心,但对于世间乱象、天灾..

钱财为什么不跟你走

佛友问,自己最近生意不景气,尤其今年一直亏本,用佛法怎么解。世人苦,就苦在要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好。我有个观点,钱不要来的太快,也不要来的太多,也不要太容易。如果太快了,太多了,人就容易奢侈。钱多了,就不把钱当成钱来看,就造成奢侈。福报一浪费,你再赚..

学佛的功夫就在你面孔上,决定骗不了人

时勤时懈,常自放逸,什么原因?末后这一句,『意无懈时』,意是念头,没有懈怠,懈是懈怠。「懈怠之因,愿不深故」,信念不坚。「愿不深切,行持无力」。我们听了这几句话,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看看周边这些同参道友,跟经上讲的差不多。总的一句话说,行持无力,修行功夫不得..

度众不以为烦-佛为度一人曾用8万年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六精进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人民生活快乐幸福、财富圆满,寿量可达八万四千年。当时有一王子名为吉祥宝,相貌端严、财富广积、为人傲慢,他从未拜见过净现如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