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如何才能令正法久住?】有些过去的佛没有结戒,正法的时间就很短;结了戒的正法就会长。所以舍利弗就请佛结戒,希望正法久住。如果依戒而行,那就正法久住,如你不依戒行,佛戒是结了,你不去听他的话,正法还是住不了。所以这个戒是很重要的事情。

  • 【受戒有什么好处?】受戒的时候,自己发了愿,自己就规定自己:“一定不要做坏事!”后来经常忆念这个誓愿时,就有惭愧心现前,虽然面对那些五欲之境,也可以因为惭愧心忆起,忆念到自己受戒发愿的那些事情,可以止住,自己制持,不犯戒。

  • 海公上师经常给我们说这个话“但事耕耘不问收获”,你种地,好好把地种好就是了,该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拔草,什么时候上肥,根据规律种,决定将来的谷子长得非常好。如果你专是想了今天谷子长得好不好,长了多少了,明天还有不有长起来,天天要去想这样子,而把种地的事情忽略了,决定长不好。

  • 你要么不修行,要修行非要戒不可,一时也不能离,哪怕梦中也不能离戒。

  • 【回向】把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根,不做自己自私自利的回向,都分给一切有情,大家是共产主义,都大家分了。并且以猛利的欲乐,极坚强的一个意乐心,回向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样的回向就是成佛的因,将来的果就是成佛,永远没有尽的。

  • 【出离心和菩提心有什么关系?】出离心跟菩提心是不能分割的,有了出离心才能生长菩提心,没有出离心的话,菩提心没有根子的,没有根子的不会长苗,不会长芽,也不会开花,也不会结果。

  • 【忏悔时应具备怎样的心态?】三个人同时吃了毒药,一个人已经死掉了,一个人快死了,还有一个人没有死掉。没死的那人,他心里非常之恐怖,赶紧求方法把这个毒解掉,或者吐出来。同样,自己做了坏事,将来要受大苦报,赶快要把这个坏的心除掉,这样子迫切的心情,追悔力量才大,才能够真正的忏悔。

  • 寒山大师:瞋是心中火 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 忍辱护真心

  • 玄奘法师去印度,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古代的大德这个精神,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对治一下。

  • 【定业】三宝面前培的福,或者造的罪,虽然不是极重的烦恼心,或者不是极大的清净心,也不是经常做,但是他们福田殊胜,决定受报。所以说到寺庙里来,一点头一稽首,乃至一声南无佛,将来决定成佛,也是这个原因,这个果报是决定有的。

  • 【智慧从哪里来?】从闻思修来。闻慧、思慧、修慧,最后是无漏慧。这个路子是不能改异的。

  • 【如是因如是果】供施的财物有色香味触的差别:顔色好,香味好,味道好,碰上去是舒服的。这样供的东西,供养的果报就分别是:顔色好的,得妙色;香味好的,得好名;味道好的,感到大家欢喜;假使碰上去是舒服的,就感到自己的身柔软触,还有随时乐触:夏天不感到热、冬天也不感到冷。

  • 【众人前讥笑他人,犯饶益有情戒】“不于众中轻笑他,令生赧愧心轻蔑”。在大众之前不要讥笑人家。这个我们很要注意,同学里边开玩笑,当了大众面前讥笑他,挖他的短处,这个都不顺菩萨的道,是犯饶益有情戒的。

  • 【求加持】在碰到什么问题、碰到什么障碍的时候,要通过这个皈依求加持,这是我们每个佛弟子应该好好锻炼、好好学习的。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情的辨证关系是很复杂的,不能简单化的判断一件事是好的、坏的。有的人遇到一点小事情,愁眉苦脸的想不通了,甚至想自杀了;有的人,碰到一点好事情,就高兴地飘飘然,洋洋得意——“嗨,不要高兴得太早 ,后边还有其它的事情来。”看事情都要两边看。

  • 尽量总是把父母想在前头,把自己想在后头。自己享受的东西就先想:这个父母还没有吃过,他先吃;他不要吃了,我再吃。还有其他的,用的、穿的,都是一样。

  • 佛教是讲孝顺的。很多人漠视这个事情,总以为父母是一般的凡夫,不尊重他;三宝那些才是值得恭敬的。——父母要恭敬的!经上有说,父母面前造的罪、培的福,都有不可思议的果报。

  • 【如何对无常生起定解?】一切事物,你能够看到的、听到的,好好地去观想,不断地思惟修习,能够引生出(对无常的)定解——定解一切(有为)法绝对是无常的,没有一个例外的。这个定解生了,修行就上路了,精进就起来了。

  • 【忏悔的时候要见罪见堕】见罪:犯什么罪要明确知道,是根本的、支分的,是粗罪、还是小罪。见堕:你犯了这个罪,将来要堕什么地狱,要受多少时间的苦,这都要看到。这样才生恐怖心。否则犯了罪,也不知道犯了,犯了罪之后,将来受苦也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怕,无所谓,——这样子不会忏悔。

  • 【初学者如何建立对三宝的信心?】初学者的信心,要从观佛的功德等上建立起来,多看些书,多听一些善知识、善友的话,建立我们的信心。到了见道以上,对佛的信心亲自证到,那就不怀疑,再也不会退了。初学时,信心的建立并不是靠证到的,是靠善知识、善友建立起来的。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