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佛

施者比受者有福报

佛教徒常常给人留下乐善好施的好印象。施舍,施舍,施就要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施舍出去就是在播种福报,播种之后才能有数不尽的善果。佛教徒心甘情愿欢喜做,并喜欢用“布施”这个词,表意广泛地行施。上供下施,往上叫供养;往下叫布施。为什么这样分呢?供,是因为对..

索达吉堪布:没有福分的人,根本遇不到如此殊胜的忏悔法门!

二十多年以来,忏悔法是我每天都修的:百字明、金刚萨埵心咒、忏悔文,从未间断过。就说《三十五佛忏悔文》,我每天多则三四遍,少则一遍,再累再忙,拖到再晚还是要念完。因为我觉得,这些修法实在太重要了。生而为人,毕竟还有忏悔的机会,如果是转成旁生或天人,那连念一遍百字..

嘎玛仁波切:悔过的心

如果没有悔过的心,任何业力都忏悔不了,洗不干净,这一点你们一定要记住。有些人以为犯错后随意念念百字明、《三十五佛忏悔文》,就觉得自己的业力已经净化了,当然不会这么简单。首先,你要有真正悔过的心,要发自内心觉得自己错了,要有改变的心态,并约束自己以后不再去犯。否..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见诸怨家作损害时,应思维他们被烦恼魔所驱使,不能自主,所以不但不应生嗔恨,而且应生怜愍,需发心令他们远离烦恼。因此,自己应当勤修菩萨行。如《中观四百论》云:“虽忿由魔使,医师不嗔怪,能仁见烦恼,非具惑众生。”月称论师亦云:“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智者善..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菩萨戒律仪论为一切众生受持清净菩萨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浩如烟海的经论中,诸圣者以谛实语同声开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是一切善法的种子,是菩萨弘法利生事业的源动力,以菩提心受持之菩萨戒,是大乘菩萨的根本,利乐一切有情之..

造作恶业后诚心忏悔还会受报吗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符合佛法的缘起观。至于能对治到什么程度,因涉及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论。业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造..

关于回向,学佛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善..

济群法师:造作恶业后诚心忏悔还会受报吗?

忏悔,包括忏和悔两方面。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符合佛法的缘起观。至于能对治到什么程度,因涉及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论。业力主..

海涛法师:天花乱坠、法水布施,天天行慈悲,哪里会不好呢?

问:我是学做施食的初学者,请问师父:在自己家里阳台做施食,水需要泼出地面吗?海涛法师:最好是反正往天花乱坠、法水布施,你要观想它们每天都在楼下等你布施。那些流浪狗讲实在,你如果对它布施过一次,每天它都在那里等你;这些孤魂野鬼也是这样,你一直布施,它就会越聚越多..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领山川,蒲团暖坐。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僧人的生活是..

业力能否忏悔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符合佛法的缘起观。至于能对治到什么程度,因涉及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论。业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造..

历代净土圣贤传一(白话)

往生比丘晋朝慧远大师(莲宗初祖),雁门楼烦人,小时候非常好学,对儒家六经都有广博的通达,尤其擅长《庄子》《老子》。当时的高僧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建立宝刹,慧远就去归投他。当他听到道安法师讲述《般若经》时,豁然开悟。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求学时,对佛法非常精心..

寺院普佛的意义

普佛属于佛教忏仪的一种,内容包括香赞、佛号、忏悔文、赞佛偈、拜愿、三皈依、回向。可按普佛的不同目的而更改赞佛偈及拜愿的所赞所拜之佛菩萨圣号。例如有延生普佛、往生普佛;或特别为了某一尊佛菩萨的纪念日而打的普佛,即有释迦普佛、弥陀普佛、药师普佛、观音普佛、地藏普佛..

能海上师《普贤行愿品颂解》珍贵开示

普贤行愿品颂解礼赞根本总礼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初二句观无限空时,是中一切诸佛是所礼之境,普遍平等性智之大观也。后二句我以清净三业共一切有情平等遍礼无余,是能礼人之贤德也。如是一颂,总示普贤殊胜法门有三要点:一者般若,生佛平等..

忏悔后还会受报吗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符合佛法的缘起观。至于能对治到什么程度,因涉及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论。业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造..

三十五佛忏悔文,忏悔业障,积聚福德!

提示:《三十五佛忏悔文》念诵一遍时间用不上五分钟.实为忏悔业障.积聚福德的方便法门。建议大家每天都能念诵一遍《三十五佛忏悔文》。本文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第六十七节课(题目外加)发了菩提心的人,应力求做到白天三次、晚上三次念诵《三聚经》(注:《三..

如何改善财运、求财得财

财富宝要以世间法论,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要钱,上学读书要钱,结婚生子要钱,孝养父母要钱,买房子要钱,亲戚朋友相聚吃顿饭也要钱.......从出生起,人就自然形成了对财富的依赖需求,缺乏了财富滋养,生命尚且难以维计,何况其它精神需求。由于财富和其它福报..

行善及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

根据佛经论典及古往今来众多高僧大德开示,行善后的回向非常重要。如果希望行善时所造善根能获善报、善根增长、不被毁坏、成熟迅猛、生生不穷,如果希望所造善根确实能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如果希望所造善根能确实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那么一定要善于回向,至..

华中科技大学问答

华中科技大学问答『2011年11月20日晚上』(一)问:通过今天的讲座,我对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听说西方很多科学家,正在试图从逻辑的角度来解释佛教真理。请问,有没有可能通过对物质世界的逻辑思考,解开佛教的奥秘并解释佛教真理呢?答:其实,西方科学家不仅仅是通过物质研究与逻辑推理..

得以亲见文殊菩萨

宗喀巴大师初学之时是看不见文殊菩萨的。那时虽然他已经学识很深,佛教知识非常丰富,但是仍有一些难题解决不了。当时有一位乌玛巴大师,由于他前世所修福报的原因,七、八岁时即能显现见文殊菩萨。后来受了文殊菩萨的灌顶,专门修持文殊法之后,他见文殊菩萨就像我们见师父一样,..

三世诸佛

三世诸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三世诸佛的相关出处三世出现之诸佛。法华经方便品曰:‘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观无量寿经曰:&lsquo..

顶礼

顶礼(佛教解释)顶礼,指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顶礼一次最基本的功德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到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之转轮王位,然其功德之边尚不可尽。所以要真诚、清净、正确的礼佛。顶礼膜拜: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