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树增实修般若 xmsxbr

53篇 阅读量57306

道不可坐论, 德不可空谈。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迷人依念而活,觉者依心而行。是因依念迷失自性,念有四相生五毒,贪嗔痴慢疑、财色名食睡,烦恼分辨执着无明。一切论道皆念之理,故道不可坐论!觉者依心行止,观注当下无不自性..

轻安是心歇下来的感觉

轻安是满足感,只有满足了才能找到轻安。没有满足就还有欲望,还有有求之念。这里指在找轻安的念头,就是欲望。只要动念就找不到轻安,因为轻安不是找来的,而是识心歇下来,自会岀现轻安。在法上讲,当无..

脱掉肉身刹那的解脱

道友:师父我之前读过《阿含经》,有提到一还果和七世,但是所谓的一还果,在肉身脱掉的那一刹那,是怎么去转身解脱可以不再来?戴老师:是根据我们本初来转身解脱的,本初在肉身脱掉的刹那间会放岀光明,..

平等观

我们大家都在体会如是心,在觉的层面上更加体悟一切平等观。在无相上做功德,功德不分大小,功德即是如是心。只要在事相上,体会如是心,功德是平等的。在事相中体会如是心的时候,就是为了让心如大海一样..

念佛加持

为了降伏住我们的心,念佛还是有许多好处的,能够摄受住很多业力相。如果用如是心念佛,等于无相念佛,在这法门中,虽然念而无念,可是又有在念的觉知,这里就有秘密了。也就是说,念佛的那个“佛”存在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在这里讲到,一个..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在这里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色身是具足如来藏性和圆满法性的功能..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即不要去思议,佛说不思议是让人用本心、清净心去体悟事实真相,这也是唯一知道真相最快的方法。——摘自《金刚经解义》如是心经典文章欢迎点击阅读用六根降伏妄念清净心如是安心《实修般若》连载..

‘不住相’即是‘不着相’

如果我们认为在修行的时候一定会得福德,因有福德之念,福德已经少了。遇到相的时候,要知道相就是因缘的根本。例如我们遇到事情时,都会有两种结果,有着相的或不着相的两面。如果不着相,所做的就叫布施..

惯性就是业力

惯性就是业力。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之所以有序,也就是因为惯性有序。有序的惯性叫正,无序的叫反,无序的下场最终很惨。无序的星系最终只有两种归宿,要么被强大的恒星吸入,要么被黑洞吃掉;而有序的行..

自造福田

有些人说修行,修到最后一切都没有了。这是大错特错!这是顽空论!修行就是在空性中体会觉知,在无相的法性中提高觉知力和各种殊胜的滋味,这样便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永不退转的感知力,正的惯性也叫定力。在..

降伏其心,摆脱阿赖耶识的控制

为什么我们要降伏其心?想要证得佛境,拥有佛的智慧,就必须用“如是”降伏其心!用“如是”慢慢地降伏业力、惰性、惯性、分辨,使业风不起。《金刚经》“应如是降伏其心”。这里最重要的两个字“如是”,..

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智慧,不一定全是自己的,是有很多因素组合影响的。因为当你的智慧成就,你就是佛,佛也就是你。当你完全无念无我的时候,任何人的心本身就是如是,你的如是心没有被障碍,就会感知到..

如是心消除恶业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人哪怕做了多么大的恶..

度尽众生,方证菩提

我们在发四弘誓愿的时候:“度尽众生,方证菩提”。是要把众生度尽一个都没有了,才能证得无上菩提。其实这个众生并不是外面的众生要度尽,而是要度自己的众生,我们心中的众生,也就是我们的念头“一念一..

无所得

如是心是非常放松的,心体是柔软的,当我们非常放松,放松到不能再松的状态时,心就没有了任何执着。实际上在我们修行的时候,都有一种执着,但这个执着并不是念,而是久远以来的惯性。当我们认为有修行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听闻“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生其心即是“如是心”,已经见到"如是"的空性了。我们现在也知道“如是”,也已经生成一定的空性了,虽然还没有成熟,但是已经感觉到了,那种感觉不就是嘛!我们有见闻..

如是愿心

如是就是真正的我们!我们所做的一切事,一切相、一切法皆是如是自性所显,也皆是我们心的呈现。当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在法界天所感知道的一切,皆是心性的呈现。用如是心生活也即转成方便法了。当我们..

发大愿心

发大愿心“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一段是佛陀告诉我们怎么样去发愿心,发无上菩提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何使我们降伏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