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经典禅修
南传佛教经典禅修

《静寻经》讲解三

2020-04-01 南传佛教经典禅修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陀前面说的两种方法,如果用了还没有解决问题,可以再用第三种(忘掉不善寻思):

比丘应当努力忘掉、不作意这些寻思,当他努力忘掉、不作意这些寻思时,这些引发贪嗔痴的寻思被弃除、平息。弃除它们后,心专一而得定

首先还是要说明:前面两种方法,即使还不能完全平息妄念,对今天讲的方法也会有帮助。尤其是第二种方法:思维不善寻思有种种过失和危害。知道这些过失和危害后,要忘掉不善寻思就相对容易了。注解给出了四个忘掉不善寻思的方法:

1.大声念诵已记住的法义。

2.阅读记有佛宝和法宝功德的手册。

3.整理自己的物品。

4.缝补袈裟。

第一个是大声念诵记住的法义。比如现在有很多朋友都喜欢《大念处经》。如果坐禅的时候,有妄念总是挥之不去,这时候干脆就先不坐禅了,先背《大念处经》,《大念处经》比较长,把《大念住经》背完,妄念可能就忘掉了。

第二个是阅读记有佛宝和法宝功德的手册。现在有手机了,你可以就把佛宝跟法宝的功德存在手机里面。当你需要忘掉妄念的时候就可以阅读。《清净道论》佛随念和法随念的章节里面就有佛宝和法宝的功德,大家可以去学习。还有一个替代的方法:大家可以去阅读佛陀的传记。推荐大家读比较正统的版本,比如智髻尊者写的《亲近释迦牟尼佛》。我看到有的小说家写的传记编造的成分多,和佛教经典脱离严重,这样的版本就不推荐阅读了。了解佛宝和法宝功德有什么好处呢?能够鼓舞我们的信心。妄念生起有时跟我们对于禅修的信心和兴趣降低有关系。说句实在话,对很多人来说,在短时间内禅修取得很明显的进步,不太容易。即使开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后面也有可能会退步;或者开始进步很快,到了后面很长时间又没有明显的进步了。时间长了就会疲沓,对于禅修的兴趣,对于三宝的信心都会降低。这个时候怎么办?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佛宝和法宝的功德再去复习一下。佛陀的戒、定、慧功德,还有教化众生,了知世间的功德,读过以后心会很振奋。你可以思维:佛陀有这么多殊胜的功德,也是通过禅修获得的。如果我们禅修也能获得同样的功德,这样你对禅修的兴趣就容易恢复了,这时忘掉不善寻思也就容易了。我自己解决情绪低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文,尤其是自己喜欢的经文。看了以后就会感觉精神为之一振,禅修的动力就恢复了。我们身处世俗的生活环境当中,时间一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世俗的烦恼所污染。读读经文,正知、正见重新再提起来,出离心再重新发起来,就容易摆脱各种世俗的烦恼。

第三个整理自己的物品。比丘随身会带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剪刀、指甲刀、针线一些生活必须品。想忘掉不善寻思就可以把袋子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然后一件一件地整理好再放回去,在这个过程当中,注意力就能发生转移,不善寻思就被忘掉了。我们在座的都是经常用电脑的,电脑里肯定存了一大堆的资料:文件、视频、音频等等。 不妨把这些资料做一个分类整理,比如禅修的归一类,经藏的归一类,论藏的归一类,律藏的归一类等等(以后需要哪些资料,就很容易找到)。而在整理资料过程当中,注意力自然就转移了。其他的比如整理一下你自己的抽屉,整理一下自己的书架,乃至清扫、整理房间都有类似的作用。这些方法看上去很平凡,但很实用。

第四个是缝补袈裟。这也是主要是针对出家的比丘尊者来说的,袈裟在古印度是很贵的,属于贵重物品(两件袈裟就可以换一头羊)。所以袈裟破了一定要缝补。在缝补袈裟的时候,注意力自然会转移到缝补袈裟上,这样就容易忘掉不善寻思。

注解提到一般情况下用修建住处来忘掉不善寻思就不太适合。为什么呢?因为房屋的修建很费时,做了这个工作可能就没时间禅修了。但注解又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明在特殊的情况可以用修建住处的办法。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古代的斯里兰卡。有个沙弥叫帝萨(Tissa)。帝萨沙弥出家一段时间后疲沓了,想还俗。他于是向戒师提出要还俗。他的戒师没正面答复他,只是对他说:“现在我住的这个寺院比较缺水,想换一个地方,我想去吉大拉山(可能吉大拉山那里水源比较充裕),你应该去过吧,你带我到这个吉大拉山吧。”沙弥于是就把他的戒师领到了吉大拉山。吉大拉山有个寺院。但是戒师对这个寺院不是很满意:这个寺院是给一个僧团住的,太大了。戒师就问这个沙弥,“你能不能帮我找个小一点的,适合一个人住的的住处?”沙弥觉得戒师过去对自己有恩,帮他找一个住处也是应该的,就答应了。沙弥费了不少功夫找到了一个山洞,觉得大小挺合适,只是还需要清理和修整,而且工作量还不小。既然已经答应戒师了,沙弥也就不管工作量大不大,开始了他的修建工作。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他就从头开始学相应部的经文,而且还禅修。他修什么业处呢?就是修火遍。他就这样边为戒师修建住处,边学经文,还一边修火遍。最后等住处完成的时候,相应部经文也学完了,修火遍还达到了安止定。沙弥于是报告他的戒师住处完成了。戒师就对他说:“你辛辛苦苦费了很大功夫才完成的住处,应该自己先享受享受。这个山洞,你自己先住住看。”这个沙弥很听话,他就住在这个山洞禅修,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故事里的这位戒师非常善巧,他让沙弥帮忙建一个住处,转移了沙弥注意力,忘掉了还俗这个不善寻思。实际上,与其说是让这位沙弥为戒师修建住处,还不如说是戒师让沙弥给自己找了一个适合禅修的住处。但戒师如果直接对沙弥说:“你去为自己找个合适的住处,学相应部的经文,修火遍。”那沙弥可能会想:“我都要还俗了,还做这些干什么?”而加以拒绝。但是戒师很善巧,他让沙弥帮个忙。这下沙弥就不好拒绝了:还俗前帮师父个忙是应该的啊。

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禅修这件事情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但是说句实在话:如果整天禅修的话,几个月可以,一年就勉强了,二年、三年恐怕就不行了。因为这样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太单调、枯燥了,受不了!和我们过去世俗的生活差异太大了!有的禅修者一直整天禅修,绷得太紧,精进过度反而容易退心,完全放弃禅修。为什么呢?烦恼是会反弹的,禅修一段时间疲沓了,烦恼就会反攻,抵挡不住,很快就退心了。当我们对禅修感到疲厌的时候,可以做其他事情去转移一下注意力,避开烦恼的反弹。比如可以停下来学学经文,学学巴利文,或者去做做义工。不但能避开烦恼的反弹,还可以增长自己的多闻和福德,很快恢复对禅修的信心和兴趣。(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