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教理行果乃佛法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捷径。昔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今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华严导归之后,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祗园演说以来,西天东土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辑录《印光法师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 我们在无明的长夜当中酣睡不能醒过来。当我们忆佛念佛,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我们就从恶梦里面醒过来,醒过来就觉了,觉了你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 孙思邈《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 如果我们不能利益众生,但至少也不能做出伤害众生的事。有些人也说,当我们对世界微笑,世界亦会对我们微笑。因此相同的道理,如果要获得别人对我们的关怀与照顾,自己也是有责任的,若是一味的只批评外境而不去反省、思惟自身应有之责任,则是偏颇的。——GaMaBa

  • 荆州长宁寺塔。是育王造。下有舍利。入地丈

    余。

    石函五重。盛碎身骨益州三塔。大石

    (

    今名福感

    )

    武担

    (

    今名静乱

    )

    雒县

    (

    今名宝与

    )

    并有神异。如别传。又问。杨都长干塔鄮塔。是育王者非。答云。是昔刘萨何感。今往杨州上越城望见长干有异气。因摽掘获。如今传所明。余问。若尔已有长干。便为佛剎不。答非剎干也。是地之名。名陇为干。塔逼长陇之侧。书不云乎。包括干越。干越名陇也临海鄮县塔者。亦是育王造。是贤劫初佛中者有迦叶佛臂骨非人所见。罗汉将往铁围山留小塔。其塔大。有善神且现二鱼。井中鳗

    [

    *

    ]

    鱼。护塔神也。其侧有足迹石上者云。是前三佛所蹈处也。从地踊出。为开俗福也。昔周时。此土大有人住。故置此塔。又问。若尔周穆已后诸王逢置塔时。何为此土文记罕现。答云。灵塔为于前缘。多宝是神灵所造。人有见者。少故文字少传。杨雄刘向寻于庙书。往往见有。佛经岂非秦前已有经塔今衡岳南可五六百里。在永州北。有大川东西五百余里。南北百余里。

  •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怨恨,那么这个世界怎能给予我们幸福!不要给自己的冷漠找任何的理由,不管有多少艰难,也应该坚持自己的善良;不管有多么孤独,也要坚守那份人格的高尚。拥有宽容的美德,我们将一生收获笑容。

  • 我们要拿敬佛的心去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这是佛教给我们的。

    我们对佛恭敬,对人不恭敬,那就错了。

    我们对人不敬就是对佛不敬,我们对佛的礼敬里面就有欠缺,就不圆满了。

    对善人要敬,对恶人还要敬,为什么?善人、恶人都是人,善人、恶人都有佛性,善人、恶人将来都要成佛。

    真心待人处世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样样都要觉、事事都要觉、时时要觉、处处要觉,觉而不迷,这就叫阿弥陀佛。

  • 当寺院没有讲经说法,只剩旅游观光;当僧人不求闻思修行,只会算命念经;当信众不解佛法教义,只懂烧香拜佛。这样的佛教,仍是佛教吗?

  • 释迦牟尼佛与弥勒菩萨曾共同修行,何以释迦佛较早成就佛道? 他们未成佛前曾共同修行,由于释迦佛多修一个赞叹法门,即我们经常诵念的「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就是释迦佛过去修行时所诵持,是赞叹十方诸佛的慈悲庄严及功德,故较早成佛。

  • 一个人的痛苦,根源在哪?在迷惑、不明事理,他思想错误是他痛苦的根源。“知足常乐”,知足的人就不痛苦了,贪心的人给他再多的东西,他还是痛苦。所以唯有透过教育,让他转迷惑为觉悟了,他才能根本解决痛苦。

  • 什么是真学佛,什么是假学佛,我们要清楚、要了解!你们没有真正的智慧,你怎么能看得出来?学佛是要求智慧,要求真实智慧,是为这个来学佛;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不是求福报,不是求长寿,不是求儿女。

    世出世间法什么都不求,我就是求开智慧,这就对了。

    学佛没有别的,只是求“正觉”而已。

    你真正觉悟了,你绝对不会做坏事,绝对不会存坏心。

    不存丝毫的坏心,这个人才是真学佛!

  • 对净土法门而言,信心很重要,对这个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这个信透过了,一切就好说了。那信心怎么建立?还是从仰信开始。对佛的慈悲智慧所宣说的这点,来建立信心,这就称为“就人立信”。由于是佛所说的,建立信心,这叫仰信。

  • 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只要心里动了七情五欲,你这个心就被染污。

    你心里面还有贪嗔痴慢,还有七情五欲,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清净心里是一法不生的,六祖常讲本来无一物,哪有贪嗔痴慢?哪有五欲七情?要知道,七情五欲一动,就是罪障现前。

    佛菩萨尽情享受,不生七情五欲,他为什么不生这些烦恼?因为他知道相假体空,他知道事实真相。

    七情五欲是烦恼,我们凡夫享受里面有贪嗔痴慢,有七情五欲,这个享受不正常。

    享受里面没有贪嗔痴慢,没有七情五欲,这才叫正常的享受。

    这个正常的享受,叫做“三昧”。

  • 我们这个生命体,是善恶交杂来到这个世间的。善的业感召好的境界,恶的业感召不好的境界,它是交杂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的苦乐也是这样的交杂。

  • 印光大师曾盛赞《金刚经》云「受持四三二一句者,功德难宣,持全经者,又何待言。是以自古至今,人多读诵,其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预圣流,没归安养者,何可胜数。其次则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

  • 学佛不是一定要你出家,也不是让你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个正常生活的人,一个善良的人,懂得用佛法降伏自心、调柔安静,消除贪婪、傲慢、嗔心等烦恼,做个有正能量的人。

  • 「持念佛菩萨名号,必须恳切至诚,自可所愿皆遂。倘仍悠悠忽忽,则亦只得悠悠忽忽之感应,决不能如愿悉偿。欲学佛法,必须要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屏弃酒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辑录《印光法师文钞》·复永业居士书

  • 有人说:“我业障很重。

    ”你问问他,什么是业障?他也说不出来。

    罪业很重,什么是罪业,他也搞不清楚!《地藏经》上讲得清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罪业是什么?罪业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打妄想。

    由此可知,学佛人他学什么东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

    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 很多父母都拼命地挣钱,当牛做马,受尽劳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其实,若是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他最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如果你真想利益他们,就把他们领进佛门,让他们断恶行善、积累福德,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利益。

  •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格言别录》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