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贪是烦恼第一个根本,不贪就不愚痴,不贪就没有嗔恚心。

    贪不到才生嗔恚心,贪到他就不生嗔恚心。

    佛在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这是大家都要记住的,你一发脾气,你修积的功德就烧掉了。

    发脾气,是造地狱的因。

    嗔恚心可怕!嗔恚一起来之后,谁受害?自己受害。

    别人有没有受害?别人一定不会受害。

    你要觉悟,你发脾气受害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要想身体健康,一定要常生欢喜心,并且常“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一切法从心想生:悲观厌世的人,看到什么都讨厌;达观积极的人,看到的事没有一样不喜欢。

    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心好,一切都好。

    吉凶祸福,皆在我们一念之间。

    自己一念正,就能化凶为吉,转祸为福。

  • 【南无甘露王如来】你跟一只鱼说法,它听不懂,但你在说法前念‘南无甘露王如来’,你所念的心经、大悲咒等等,它都可以完全吸收。你的孩子在学校上课,下课前一分钟念‘南无甘露王如来’,刚刚老师讲的都可以记在脑子里面。

  • 这几年由于各种因缘,我接触了汉地不少知识分子,发现他们大多数人仅仅关心眼前的利益,成天盘算着短短几十年怎么过得舒服一点。至于更为漫长的来世,他们往往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觉得是一种杞人忧天。这样的心态,很难接受更高深的佛法。就算学了一些大法,也只是为了人天福报

  • 投胎的时候,六道的众生都是以淫欲而正性命的。

    女人来投胎,她就看中了那个男的,她的父亲;男人来投胎,就喜欢他的母亲,异性相吸。

    投胎时,喜欢父母哪个相,就取那个相貌,所以,小孩出生之后,就像他的父母。

    相貌能不能改?能改,从心地改。

    看相的人常说,一个人四十岁以前,相貌是前生,就是你投胎那个时候决定的,四十岁以后的相貌,与前生不相干,为什么?是你在这一生当中修积的。

    所以相貌是会转的,年轻跟年老的时候不一样,年老的时候的相貌,是你这一生修积所变的。

    你的心地如果是觉而不迷、慈悲好善,那你的相貌是一天比一天殊胜!“相随心转”,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要自己负责任。

  • 法指什么?《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我这一念与《阿弥陀经》相应,与《无量寿经》相应,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这就是一念佛,这个佛就是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相应,我这一天相应就一天佛,念念相应就念念佛,日日相应就日日佛。

  • 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引起一场误会;一句道歉的话,可能平息一场战争;一句劝慰的话,可能治愈人的伤口;一句风凉话,可能让人恨你一生;一句公道话,可能让人感激一生;一句谎话,可能让你失掉人心;一句实话,可能让你威信倍增;一句直白的话,可能使紧张的气氛升级;一句赞美的话,可能化解一场危机。

  • 小孩子用沙堆屋子,假使人家把这个屋子捣毁了,他就大哭。这个屋子既不能住人也不能摆东西,现世后世毫无用处,因为小孩子愚痴,才这么哭。赞叹、名誉这些东西,现世不能延寿无病,来世也不能得什么福德,所以人家破坏你的名誉、赞叹,不值得什么不高兴的。

  • 净业三福里面讲慈心不杀,要去放生。如果你有病,通过放生就能健康。为什么放生能够得健康长寿?你放生,物命由于你得到了它的长寿和健康,反过来当然你就能得健康和长寿了。如果你终断了它的生命,那你的生命也会受到夭折的威胁。

  • 金庸:‘一个人在世几十年,最后终究要死,一死就什么都没有了。几十年的光阴,如果全部花在以多得一万、两万、八万、十万元的金钱为目标,心灵中充满了贪婪、空虚、疑虑、寂寞、挫败、恐惧、忧愁、失落,是不是十分不值得呢?’

  • 「大师受戒后不久,别莲花寺回南五台道纯师父身边,受命到圆光寺看管观音殿。一日下山至刘村西寺,见一石板,磨去水垢后原来是一块碑刻,记载着“观音大士降伏毒龙,现比丘身开南五台道场”的历史,南五台山的开山缘起终于彰显于世,对此大家都颇感欣慰。」辑录《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余池明著

  • 问:我痛苦的时祈祷佛,为什么不起作用?答:这就像去医院看病,有些病能完全治好,有些病则效果不大。既然有些病治不了,我们还要不要看病呢?还是要看。祈祷佛也是这个道理。

  • 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缺憾开始的,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学会说:我不再需要什么,我很满足。不要以为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才艺技能,从而成为一个更美丽、更圆熟、更富有、更令众人羡慕的人。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我们恰恰需要做减法。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

  • 「能发善心,必有善果。且私伪之心自消,心中坦荡荡,任何灾难皆冰雪消融矣。望大家大发善心,凡在天地间者,皆爱怜之,护育之,视之如己。更能以因果报应,念佛求生西方之道劝化之。倘人各行此,则国不期护而自护,灾不期息而自息!」辑录《印光法师文钞》·上海护国息灾法语

  • 同修告诉我说,冬天饮一点酒不令自己醉,暖身补血,是没问题的,师兄认为对吗?

    答:有些人说,喝一点酒不怕,喝一点点对身体也有帮助,喝些补酒,行气活血。其实不然,虽然可能酒有其正面的功能,冬天古人爱煮酒喝,行气活血,不错,酒有这样的功用。但事物必有正反,佛陀或有智慧的圣者看到,一事一物一思想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一种下种子在识田里就很容易起现行。

    喝一点点,虽然不会马上发生犯戒之事,但这个小种子种下在识田里,慢慢每次起现行时,令以后果报的力用增长,一次比一次强。

    所以有人喝酒,开始喝一点点,然后越饮越多,从喝普通的酒开始到追求喝美酒,人生的欲望没有厌足。从唯识学的观点看,种子一旦入了我们的识田,就很难清洗出来。

    所以

    “少喝怡情”其实是不对的。特别我们受了五戒的佛教徒来说,一定要注意,不要用这种说法来自圆其说。

  • 持续不懈培养的耐心、宽容心,能让我们免于负面情绪的干扰,不会一碰到事情就立刻起反应。因此我们不该将耐心与宽容心看作懦弱或自暴自弃,而要将它们当作一种坚强的能量,一种能保持身心安顿的深沉能力。

  • 「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父母兄弟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辑录《印光法师文钞》

  • 好事从我做起,好话从我说起,好心从我生起。

  • 有僧宝在,佛法就住世间。僧宝没有了,三宝也荡然无存了。说出家人缺点,就失福。在家居士不仅要学佛,还要勇敢地做护法,护持三宝,护持正法。

  • 当阳光照在脸上,一切黑暗都会消失。当正念提起,烦恼业障都会消失。当智慧和慈悲生起,所有的敌人都会顺服!

  • 除非你了悟自心本性,否则无论什么念头,也只是概念性的想法而已。除非你可以驾驭自心,否则你做的任何事也只会延续迷妄而已。除非你厌倦了轮回,否则你做的任何事,也只会是投生恶趣的种子而已。 ---- 莲师心要建言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