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明如居士:为什么业对果有决定作用?

业果规律是彻底洞悉了万法真谛的遍智佛陀向我们所揭示的宇宙间最根本最重要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如此的幽微与深奥,所以对其产生信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深刻理解这个规律,需要我们对其再再地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如何观察和思考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次第去观察和思考:一、..

王博谦居士《学佛浅说》

人何以要学佛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知道释迦牟尼佛,何以出生的缘故。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大事,就是人们的生死大事。列位要知道,人人都有一个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在佛教的名词,叫作佛性;在世俗通用的名词,叫作灵性。本是无形..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学佛就是为了破除魔障,人生到处是魔,开眼闭眼都是魔。罗汉在中文的意义是杀烦恼贼,翻成杀贼不是太高明,所以还是用罗汉。人生有四种魔:烦恼魔、阴魔、死魔、天魔。第一个..

根据佛经教义,在家居士对弘扬佛法负有责任吗?

问:根据佛经教义,在家居士对弘扬佛法负有责任吗?索达吉堪布:其实,佛陀对在家人和出家人是一样要求的。《大宝积经》里讲:“在家菩萨荷负重担发大精进……教化众生而无疲倦。”故在家人也应该肩负起度化众生的重任。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将佛法如意宝传给有缘众生?..

索达吉堪布:忍辱是不容易修持的,但它是菩萨的殊胜学处

懂得以上道理之后,不论何时何地,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断除一毫一厘在内的所有恶业,积累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也就是说,只要是善法,就一点一点积极参与;只要是恶业,就一分一分谨慎断除。当然,凡夫人断恶是很困难的,有时候明明知道不对,却也难以控制自己,语言和行为..

对大乘行人而言,为何特别要注意不能生嗔恨心?

问:对大乘行人而言,为何特别要注意不能生嗔恨心?索达吉堪布:《大宝积经》云:“尔时,优波离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贪心相应而犯于戒,或有菩萨瞋心相应而犯于戒,或有菩萨痴心相应而犯于戒。世尊!如是菩萨于三犯中何者为重?’尔时,世尊告优波离言:‘若诸菩萨修行大乘如恒沙..

有些人修佛法反而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原因何在?

问:有些人修佛法反而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就像《宝性论》中所说 ,从空中降下的八功德水,到了盐碱不同的地面,就会变成不同的味道。同样,佛陀从慈悲的云中,普降下八圣道的雨,融入不同众生的相续,也就成了三乘等不同的解味。因此,同一个法被不同众..

心直口快里真的有慈悲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通常被用来当成表达的工具之一。谚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古亦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由此可知言语的重要。而在佛教里亦将爱语列为四摄法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修行中的重要作用。謹言慎行。虽常有人自认发心良善,所言所行..

索达吉堪布:财富的多和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诚如《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

对甚深法义不能理解入心,修行更谈不上。这种情形下学佛还有意义吗?

问:有人对佛法有一定信心,但对甚深法义不能理解入心,修行更谈不上。这种情形下学佛还有意义吗?索达吉堪布:《大宝积经·如来不思议性品》云:“诸佛不思议,佛光不思议,信者及获福,亦尔难思议。”大意为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佛光的功德不可思议,如果有人对佛陀和佛光有信心..

如何能避免受自己分别心驱使,去做一些无有意义的事情?

问:如何能避免受自己分别心驱使,去做一些无有意义的事情?索达吉堪布:若见解、智慧不到位,就会轻易听受我执分别念的指使。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放置闻思修行殊胜的正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摧毁可怕的我执分别妄念。《大宝积经》云:“比丘舍多闻,言论不如理,损减诸禅定,常思惟..

人死后去了哪里?七七四十九天 他们在干什么?

何为中阴身(资料图)人在死后至未投生之间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作中阴身。因其极轻灵、敏锐,故觉知力为生前七倍,且具他心通,可阅读他人之心识。此段时间长短不等,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中阴身速度犹如光速,于一念顷即可投生他方世界。在业力尚未形成前,可神通自在,随心..

不要放置闻思殊胜的正法

置法殊胜牟商利,置师经院逛城区,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在修行过程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哪些法对自己的解脱非常重要,哪些法并不是直接的因,所以经常放置、舍弃出离心和菩提心等佛法方面的修学,去经商牟利,做各种各样的世间事情。有些人已经放弃了自己所依止的上师..

自患痼瘤水肿时,是无戒肆耗信财所致

自患痼瘤水肿时,是无戒肆耗信财,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断夺信财等。在修行过程中,当自己身患各种痼疾时,比如肿瘤、水肿等,一定要想:虽然这与即生自己在饮食、行为等方面不善有关,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往昔该守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等戒律没有好好地守护,同时还肆无忌惮地享用、..

对自己今生来世负责之人,皆应闻思修行佛法

于诸所知蒙慧时,是行本应放置法,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串修闻等慧。在平时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有些人的智慧被各种无明烦恼所蒙蔽,迷迷糊糊、懵懵懂懂:听闻时,讲了半天也听不懂到底在说什么;思维时,对法义一点都没办法理解;修行时,心一直散乱。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往昔行持..

索达吉堪布:“佛眼”中的爱情与婚姻

世间对爱情颇多溢美之辞,如“只羡鸳鸯不羡仙”。意思是,只羡慕像鸳鸯一样,与爱人携手同老,相伴终身。除此,就算是天上的神仙,超越三界的佛陀,给我,我也不羡慕。欲界生命都耽著情爱,有一首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出自元朝词人元好问的《摸鱼儿·..

日常生活中怎样修正知正念

正知正念就是随时随地看护自己的身语意,使它们不偏离佛教的见解。佛陀当年为弟子们开示的四念处法门,是很好的修习正念的法门。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如实地观照身体、感受、心念以及一切事物、现象,不经由概念、解释,不预设结论,只是纯然、如实地观察、体..

某某做尽坏事 日子越过越顺?因果是否不存在?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一点好结果也没有,生活中事事不顺,遇到很多逆境。因果是不是根本不存在呢?”我回答说:“这并非因果不存..

藏历具醉月十五,阿弥陀佛节日,作何善恶成百万倍!

今天是9月16日,藏历七月十五,是阿弥陀佛节日,在此殊胜日行持一切善法具千倍功德——念佛、诵经、持咒、放生犹为殊胜,功德巨大。阿弥陀佛心咒:“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德吽舍”,回向给六道一切有情众生:愿善知识法体安康,正法永住!愿众生脱离苦海、受持佛法、发菩提心!《大宝..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

因果是丝毫不会错乱的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一点好结果也没有,生活中事事不顺,遇到很多逆境。因果是不是根本不存在呢?”我回答说:“这并非因果不..

到了死亡时,业果自见分晓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一点好结果也没有,生活中事事不顺,遇到很多逆境。因果是不是根本不存在呢?”我回答说:“这并非因果不存在,而是你对因果规..

龙树菩萨提供的睡眠窍诀

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上夜及下夜,睡时亦非徒无果,于中夜具正念眠。作者对乐行国王说:贤善明智的君主啊,你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时刻在修行佛法中度过。现在很多人生活没有规律,凭分别念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真的跟动物没什么差别。有些人虽然信佛教,但一天的生活中根本没有..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魔障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魔、蕴魔、天魔所不能损。纵于死时,虽有死魔,亦得自在不起死想。何以故?由彼正士,住于空性、无相、无愿,于一切法无所分别,不生不灭,不堕不起,不来不去不住,不染不净。”心不参与,住在空、无相等当中,就不会被魔损..

为什么佛教徒都需持守戒律,其利益何在?

问:为什么佛教徒都需持守戒律,其利益何在?索达吉堪布: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必须要有一个戒律的所依。戒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依戒住。如果自己各方面的因缘具足,就应受持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持守戒律利益何在

问:为什么佛教徒都需持守戒律,其利益何在?索达吉堪布答: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必须要有一个戒律的所依。戒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依戒住。如果自己各方面的因缘具足,就应受持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

世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

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在佛教中,对金钱如何看待呢?他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既不是美也不是丑,它能给人们带来痛苦,也能带来快乐,关键要看用它的人怎么用。在唐朝,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叫张说,他撰写了一篇不到两百字的《钱本草》,其中就..

索达吉堪布:这世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

文:索达吉堪布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在佛教中,对金钱如何看待呢?他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既不是美也不是丑,它能给人们带来痛苦,也能带来快乐,关键要看用它的人怎么用。在唐朝,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叫张说,他撰写了一篇不到两百字的《钱..

财富的多和少,跟自己的福报有很大关系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杀生:前世造杀业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诚如《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所言:“杀生无善报,短命多诸疾,来世生恶道,具受种种苦。”杀生不但没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当多。在这些果报中,首先就是会短命,比如有些..

发心与因 果

一、发心与因果观察发心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心的动机,调整自己的发心,因为正确的发心非常重要。虽然我们自认为自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但从无始轮回以来,自私自利的习气根深蒂固,利益他人的发心却比较薄弱,实际上是否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者就很难说了。因..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益西彭措堪布:邪念一动,就是罪业对于邪淫的意乐,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罪业。下面看《感应篇例证》中的例子:贵溪有位书生叫宋不吝,十五岁时入学,才学出众,但是屡次考试不中,他想自己一生没作过大恶事,为什么这样潦倒,就请张真人代写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