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宗道法師|善导大师《赞佛偈》和传统《赞佛偈》有什么不一样?

2021-07-18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善导大师《赞佛偈》和传统《赞佛偈》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宗道法師

朗读 | 佛平

在講善導大師的《讚佛偈》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傳統的《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我們再讀一下善導大師的《讚佛偈》,字數是一樣的: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六方如來舒舌證,

專稱名號至西方。

到彼華開聞妙法,

十地願行自然彰。

兩首贊偈的區別

這兩首偈子有什麼異同?哪裡一樣,哪裡不太一樣?比較一下。大家讀這兩首偈子,心裡感受有什麼不同?

我的感覺是,傳統的《讚佛偈》說的是別人家的佛。這是什麼意思?就是它在描述一個事實,這個事實的對像是阿彌陀佛,但是這尊佛跟我有多大關係呢?好像沒有多大關係,所以叫“別人家的佛”。

但是,善導大師這首《讚佛偈》,講的是屬於我的佛,是我們自己的佛,跟我們有很強的關涉、關聯。而且說得非常清晰明了,一看就知道該怎麼做,會跟這尊佛產生什麼關係,非常明顯。

傳統的《讚佛偈》,講的那尊佛很漂亮,是金色的,相好如何,白毫、紺目是什麼樣的,也是描述阿彌陀佛。但是,稍微跟我們有點關係的,就是“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可是,說到九品,我們到底在不在其中?好像還是另當別論。然後,如何修持?怎麼登彼岸?阿彌陀佛怎麼度眾生?沒有指明。所以,差別還是挺大的。

善導大師的《讚佛偈》為何不流行?

傳統的《讚佛偈》,作者是北宋的擇瑛法師。有人可能問了,“按說善導大師是唐朝的,比北宋早,為什麼善導大師的《讚佛偈》沒流行開呢?怎麼到今天大家用的都是北宋的一位法師寫的《讚佛偈》呢?”而且,這位法師的名氣也不大,除了這首《讚佛偈》,幾乎沒有別的著作,他是天台宗的一位法師。但是,今天寺院的早課晚課,一定會唱這首贊偈,幾百年來都是這樣。

善导大师的《赞佛偈》出自《往生礼赞》,没有被大家采用,反而用了一位天台宗的法师写的偈子,流传了几百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善导大师这一系的思想,包括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以及之前道绰大师的《安乐集》、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龙树菩萨的《易行品》等,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年,所以退而求其次,就用了别的法师写的《赞佛偈》。这首《赞佛偈》明显带有“别人家的佛”的感觉,不亲切。这就是文化断层、原点缺失造成的。

所以,这一千年来,可以说纯正的净土法门不存在。所谓“纯正”,就是纯而不染,没有染上其他宗派的思想。这一千年来,中国的净土宗都是杂糅的。所谓“杂糅”,就是净土宗不再清纯,杂了别宗的思想,比如天台宗的思想、禅宗的思想、密宗的思想,等等。

甚至在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里,很多祖师解释净土时,没有像昙鸾、道绰、善导这样,完全站在净土的立场解释净土。像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整个框架是华严宗的框架,讲“十玄门”,一般人根本读不懂;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也是在天台宗的教理架构下解读《阿弥陀经》:这都是有缺失的。所以,净土宗成了历史上被众说纷纭的一个宗派,各有一套说法,都不一样,都不统一。而别的宗派就没有这样的情况。

世间有句话,叫“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净土宗就是这种情况,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个人给她描一下眉,那个人给她扎个小辫子,那个人给她抹个红脸蛋……任人打扮。所以,最后看起来就很奇怪,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学净土法门摸不着头脑。

一方面,因为原点不在了。本来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这五位祖师是同一鼻孔出气,讲的是一回事,丝毫不错,但是原点不在了,所以就任人打扮。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方面,“任人打扮”除了任高手打扮,就是任一些祖师级别的人作处理,还有就是任底层人作处理。所谓底层人,就是普通大众,他们有时候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大众之间会口耳相传,说净土宗是这样的、那样的,夹杂了个人的思想。

我打个比方,大家就好理解了。我过去是学中医的,学了八年。出了校门,一直到今天,我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跟别人讨论中医。有人说“法师,你是学中医的,我们聊聊吧”,然后就一通聊,聊的结果是,他比我这个学了八年中医的人还有理,说话还占上风。因为我不喜欢跟人辩驳,他愿意这么说,那就说吧。因为中医的很多道理不是三五分钟就能说明白的,它其实是一套哲学体系。

但是,西医就很少发生这样的情况。“你是学什么的?”“我是学外科的。”“那你们外科……”,就三缄其口了,就没话说了,因为不懂,对手术的事,一般人没法随随便便讨论。但是,对中医而言,感觉谁都能发表各种宏论,谁都能说上两句。

在佛教当中,净土宗就像中医,因为它的道理看上去很浅,“不就是念佛往生净土吗?造罪造业肯定不行,破戒也不行,至少得念出点功夫,清净心得有吧?”其实,很多都是人们想当然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任人打扮”。

而圣道门就不容易随便插嘴。讲到“中观”,听到这两个字就觉得很神秘;讲到密宗,那是非其人不传的,不能随便评论。

但是净土宗,谁都能说几句。所以,正是因为任人打扮,上到祖师,下到群众,一千年来,历朝历代的人不断打扮它,以至于净土宗早就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赞偈的功能

善导大师这首《赞佛偈》,有点像其他宗教里的赞美歌,基督教里都有赞美歌、赞美诗,经常去唱诗班唱。有很多人问,如何做早课、晚课。我说,有时间就读一遍《阿弥陀经》,然后念佛;如果时间不充裕,就念一首《赞佛偈》,然后念佛就可以了。

因为这样的《赞佛偈》很能熏染入心。善导大师为什么要写赞偈?因为赞偈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愿意读,读多了,赞偈的思想就会沁润到我们心里,不知不觉就让我们建立金刚信心。这在五念门里属于赞叹门。

赞佛的过程就是在消融自我。“赞”是有对象的,赞这个对象就会生起无限憧憬,当下就会自我消融,我执就会淡化。所以,这是很有必要的。

善导大师《赞佛偈》内容广博

而且,这首赞偈的内容非常丰富,甚至可以用“广博”来形容。慧净上人说:“此偈含三经要义、三经正意、三佛本怀唯在念佛往生,显明第十八愿之旨。当知三经一致,唯以专念得生为宗。”就是说,善导大师把净土三经的内容全都含摄在56个字里,这是很不简单的。净土三经有几万字,但是用短短的56个字含摄进来,这是大手笔,是祖师的手眼,一般人做不出来。

我们看这八句话,哪些属于《观经》?哪些属于《大经》?哪些属于《小经》?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这属于哪部经?明显是出自《观经》。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出自哪部经?大家对净土三经必须得熟,不熟的话就比较困难。前一句出自《观经》,后一句出自《大经》。“唯有念佛蒙光摄”,就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当知本愿最为强”,就是《大经》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超世本愿。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出自《小经》,就是东方、南方等六方各有什么佛,这些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就是那一段。

“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这是《大经》《小经》《观经》的内容都有。

再补充一点,其实这首《赞佛偈》不光融摄了净土三经,我觉得也把一个宗派具备的四方面含摄进去了。哪四方面?教、机、行、益,也就是根机、教相、行法、利益。

比如,“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这是讲佛的相,就是报身。可以说,这是把教相含摄在立相里。阿弥陀佛为什么有这样的报身?因为有这样的教相。

根机呢?“唯有念佛蒙光摄”,只要念佛,就符合往生的根机。

行法呢?这里讲“专称名号至西方”,“专称名号”就是行法。

利益呢?“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全部都有了。

所以,第一、第二句“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這是佛的像;第三、第四句“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這是佛的願;第五、第六句“六方如來舒舌證,專稱名號至西方”,這是講眾生的,事從眾生的角度來說的;第七、第八句“到彼華開聞妙法,十地願行自然彰”,這是講極樂的依報,也就是報土。所以,有佛像,有佛願,有眾生,有極樂報土,可見它非常全面。

慧淨上人講,這首贊偈當中還有三佛本懷。“三佛”是哪三佛?就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還有六方佛。六方佛就是十方佛。

(程式問題語音程式無法照原來樣子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南無阿彌陀佛)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消災解厄消業障,若念佛願生極樂則可永離輪迴之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