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谁在操控世界

2021-01-23 慈诚罗珠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谁在操控世界



佛陀一生中,在显宗方面转了三次法轮。其中第一转法轮,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境界还不高,所以要从第一转法轮的内容出发。

 

第一转法轮的内容,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虽然在第一转法轮中,已经有了四谛,但第三转法轮里面,也讲过四谛。比如说,全面解释第三转法轮主要内容的典型论典,是《宝性论》。


此论中,也讲过四圣谛。也就是说,四圣谛不仅是小乘佛教的观点,同时也是大乘佛教的观点。四圣谛在大乘、小乘、甚至密宗里面都会出现,它是学佛的总方案、总框架,所有从小乘佛教到密宗的修行,都不会超过这个框架。

 

·总说四圣谛

 


为什么叫做四圣谛呢?因为四圣谛都是从圣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普通凡夫的角度来讲的。

 

比如说,从圣者的角度来看,苦谛意味着无常、痛苦、无我、空性。但从普通凡夫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不是空性、不是无我,有些时候也不是无常和痛苦的。但实际上,世界的确是无常、痛苦、无我、空性的,所以叫做四圣谛。此处的圣者,不一定是菩萨。小乘见道以上的修行人,都叫作圣者。

 

为什么有四个圣谛呢?首先,除了轮回和涅槃,没有第三个中间地带。所有众生要不就在轮回当中,要不就已经解脱,趋入涅槃了。而轮回又有轮回的果和轮回的因,涅槃也有涅槃的果和涅槃的因,这两对因果加起来,就是四圣谛。




涅槃的因,是道谛,也即修道。涅槃的果,是灭谛,消灭、断除了所有的烦恼和痛苦,最后剩下的真正面目,就是灭谛。关于灭谛,从小乘到密法的见解都有所不同。


回的果,是苦谛。轮回的因,是集谛。所谓“集”,就是招集的意思。因为贪、嗔、痴以及杀、盗、淫、妄等业会招集各种苦果,所以叫做集。实际上,所有与菩提心、出离心以及证悟空性没有关系的有漏十善和十不善,都是招集轮回各种苦果的因。这两对因果,也即佛教的因果观或缘起观。


讲因缘,讲缘起,是佛教的特点。佛教不承认有什么主宰世界的神,也不会说世界是无因无缘的,而会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因缘。不是神在创造世界,而是因缘在操控世界。


包括解脱在内的所有幸福,以及堕地狱在内的所有痛苦,都跟任何他人与任何鬼神没有关系,都是自己一手操纵的,如果想解脱,很简单,自己去努力走解脱道就行了。不需要去取悦于鬼神,也不怕鬼神不高兴,他们没有能力让我们堕入轮回。


让我们堕入轮回的,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因果,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非常符合科学的论断。




这两对因果的前后关联是怎样的呢?

 

《宝性论》中说,四圣谛的顺序,像一个人生病、治病乃至最后痊愈的过程。

 

首先,要知道自己生病了。譬如说,有些人尚处于亚健康状态,病情还不是很明显,往往不知道自己有病,便会拒不接受治疗,这样一拖再拖,等到最后,已经是癌症晚期,想治疗也来不及了,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不了知病情而错过治疗时机的典型例子。


认识到并承认自己有病,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像四圣谛里的苦谛,首先必须知道轮回的本性是痛苦。虽然做人或天人的时候,也有短暂的幸福,释迦牟尼佛对这一点也不会否定,但这些幸福却是很渺小、很短暂的。


如果我们没有看清大方向,只看到这一点点眼前利益,就会沉迷在这些微乎其微的幸福、快乐当中,忘了去追求解脱,这等于是讳疾忌医导致病入膏肓的愚蠢之举。



 

第二,如果发现身体有病,就一定要找到疾病的来源、因缘。如果不明确病因,就根本无法下药,以对症治疗。同样,如果不知道轮回是怎样产生的,形成轮回的主要因缘是什么,就根本无法从轮回中解脱。


就像一些外道,虽然他们非常强烈地渴望成就,并因此而经历了很多苦行,这些苦行连很多佛教徒都无法堪忍。


现在印度还有这样的“苦行僧”,他们去朝圣的时候,即使路途再漫长、再遥远,他们也不会站着走,而会像动物一样爬行而去;有些人甚至会在木板上钉上成百上千个尖锐的钉子,然后躺在布满钉子的木板上;有些人会去跳楼,还有些人会让自己活活烧死……因为他们认为,肉体和业是轮回的因缘,轮回是肉体和业力汇集的结果。


如果其中一个因缘受到破坏,轮回就不会持续。因为缺乏智慧,不知道轮回的因究竟是什么,所以即使毫不留情地反复折腾肉体,也只是一错再错,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这就像医术低劣的庸医误诊了病人的病情,武断地认为病人的病因是另外的某个因缘,

当然就会下错药,不但对病人的病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把病人弄死。

 

还有,自古以来,很多外道流传着一些供神的方法,就是用活的动物,甚至是活人拿去供神。直到上个世纪,都有人在偷偷地做这种活人祭祀。如此残忍的行为,却被他们认为是“解脱的方便”——用鲜活的生命祭祀,可以取悦于神灵,神灵就会让他们“解脱”。


这些错误观念,导致了错误的行为,不但不能让他们解脱,反而让他们造了更多的恶业。最后的下场,就是堕入地狱、饿鬼道。

 

佛法认为,苦谛的因不是神的安排,也不是源于肉体,而是起于烦恼以及因烦恼而造作的业,这就是集谛。

 

首先知道自己有病,然后找到疾病的来源,分别对应于苦谛和集谛。

 

第三,知道有疾病,也找到了疾病的根源以后,就要吃药、打针进行治疗,仅仅知道病情,却不愿治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同样,知道了轮回的因,就要去修行,这就是道谛。修道与治疗,是互相对应的。

 

第四,通过治疗,最后疾病康复、重拾健康。同样,通过修行,就能获得解脱,也就是灭谛。解脱、灭谛,对应于康复。

 

识别二维码,关注慈诚罗珠堪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