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读书人
传统文化读书人

南怀瑾:有三句话可当咒子念,能够破一切魔障

2021-01-02 传统文化读书人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南怀瑾:有三句话可当咒子念,能够破一切魔障

01

这个比你读了一千部《金刚经》还厉害

你要学禅宗,你们年轻人,最好把永嘉大师《证道歌》背来。怎么背?唱啊!“君不见……”,那个东西叫什么,铁打板来打:“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得儿啦哒哒……”这样唱起来,很好背,非常好听。你们也不晓得,你唱这个啊,妙老听到也不好意思讲你不对了;只好妙老就“嘿嘿……”,他一定这样子的。你把永嘉禅师的《证道歌》背来唱来,把誌公禅师的《十二时辰颂》背来唱来,编成歌曲来唱,比你读了一千部《金刚经》还厉害,我告诉你。真的哦,不是开玩笑,什么佛法道理、修道都在内了。

——《南禅七日》

02

如果学会了这一点,社会上热闹的街道就是道场了

唐代六祖的弟子——永嘉大师,这和尚年纪很轻,不过,他先学天台宗的大止观,看了维摩经而大彻大悟。后来见六祖之后,作了一首《证道歌》,全部的佛法都包括在里面。永嘉大师原来是学天台修止观的。自己修止观,自己悟道了。学任何法门都可以悟道。他悟了道没有老师印证。不过,他自己很有自信,晓得自己悟道了。

有一天,碰到了一位道友——左溪朗,两人谈了起来。他的朋友说:“老兄啊!你是见道了,不过,须要找个人印证。”他说:“现在天下哪有大善知识,我找谁去印证?”他的朋友叫他去找六祖看看。他就去了。到了广东曹溪,见到六祖。六祖坐在那里。他绕六祖走了三圈。然后,叉手而立,不讲话。六祖说:“出家人要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你是哪儿来的?怎么这么傲慢?”他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绝不象我们,要问怎么打坐?怎么参话头哦!六祖说:“你既然晓得这样,何不去了生死?”他说:“那个体本无生死,还了个什么?”六祖说:“如是,如是。”好!好!好!已经对了。六祖给他印证了。当时小和尚们一个个都愣了,怎么回事?永嘉这才向六祖礼拜,然后准备要走。六祖就说:“你从浙江那么远走到广州来,我说了一句话,说你对了,你就走了?路那么远,住一晚,再说。”永嘉大师就在那里住了一晚,然后回来,这就是有名的“一宿觉”。

回来以后,作了一首有名的《证道歌》,把整个的佛法三藏十二部,变成文学化的东西。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

三毒水泡虚出没。

……

好了,先讲这几句。悟了道的人,那真是闲道人,心中无事。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用心去除妄想,这不是妄想吗?想求一个真如境界,这不是妄想吗?妄想本空,用不着你去除。所以说「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我们念头妄想都是无明,那个能起无明的是什麽?就是佛性。这个幻化空身就是法身,不要另外找。「法身觉了无一物」,什么是法身?本来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就是自性法身。你要是有个空空洞洞,那已经是有了。「本源自性天真佛」,这个就是佛,心即是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你懂了这个以后,身心的色受想行识,如空中浮云,就不怕妄念来了,不怕五阴了。贪嗔痴这三毒,不要去跟随它,它本来是没有的东西,所以说「三毒水泡虚出没」。

这一篇文字真好,比《金刚经》、《般若经》什么经典都好。所以说禅宗把真正的佛法心要,变成中国文化的佛法。我这么一讲,等于讲了半部经。……

再讲一段永嘉的《证道歌》听听吧!

 真不立,妄本空,

有无俱遣不空空。

 了即业障本来空,

未了还须偿宿债。

不要去求一个道,真也不要执著。妄想本来是空的嘛!有也好,无也好,两方面都排遣掉,都不管,有无两头都放掉。也不要去求一个空,自然就空了。“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这样念起来,比念《金刚经》、《般若经》都舒服。“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人生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前生的欠帐,欠帐就要还帐,还了业债就本来空,还未了的时候,就面对现实,还债去。

希望你们把《证道歌》都背下来,一辈子受用不尽。万一你们一个人上山住茅棚,什么经典都不能带时,只要把《证道歌》背熟了,就够你用功了,就够你成佛了。

——《习禅录影》

03

成佛有三句话,你们可当咒子念,能够破一切魔法

讲到天台宗到了永嘉大师《禅宗集》就讲,成佛有三句话,“法身不痴即般若”,你一念清净,万缘放下,证到法身,大彻大悟这是大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什么是智慧的解脱呢?一切不执着,佛不是告诉你“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吗?你不妄想当下即是。“解脱寂灭即法身”。永嘉大师这三句话,这个逻辑反反复复把佛法最高的、彻底的中心告诉你了。

这位永嘉大师老乡真了不起啊!所以我当年开始学佛,很有机缘,拿到了他的全集。那时我还在军校当教官,在办公室把它全部读完,还列一个表,非常佩服,真是天天顶礼膜拜他。“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这三句可以说如珠走盘,没有一个方向保留的。三句即一句,一句即三句,一念寂灭清净当下成佛。而且他的全集虽然薄薄的一本书,却相等于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你们可以去研究。宗喀巴大师比他晚一千多年,他当年写《禅宗集》,叫人先学做人,怎么样修行,怎么样修小乘,怎么样修大乘,最后大彻大悟成佛。“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你们可当咒子念,能够破一切魔法。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东方出版社

南怀瑾 | 家人之间做好这六点,感情会越来越好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家办公,孩子也都延长开学,父母、夫妻跟孩子同处一室,关在家里不能出门,时间久了,难免偶尔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小矛盾。

南怀瑾先生曾说,“不要以为修行就是找个茅棚,找个清净的地方…大菩萨的入世修行才难,你要在人世间做个贤妻良母或者是做个尽责的好父亲好丈夫,这就不容易了。

家人是我们此生最大的缘分,家庭是磨练心性的重要道场。如何做到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我们听听南师给出的6条珍贵建议。

近期,家人为你做的哪件小事,让你印象最为深刻?欢迎文末留言和我们分享。

01

父母难相处,夫妻难相处,这些做不到,还想度众生?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来学佛,我问他你的父母怎么样了?他说这不要管了。咦?父母都不要管了,好不孝顺的东西,还跑来学佛?孝顺都没有做到,人道都没有做好,还想成佛呀?

“哎呀,老师,我那个妈妈脾气好古怪,好难相处。”对呀,父母难相处,夫妻难相处,这些做不到,还想度众生?父母不是众生啊?丈夫、妻子、儿女不是众生啊?欺人乎! 欺天乎!自欺嘛! 自己的亲人父母都没有尽到孝心、爱心,对别人,对怨家,那就更不用说了。

注意!普贤菩萨是讲修行的,如何去修呢?不要以为修行就是找个茅棚,找个清净的地方,或者说我要闭关。闭关是享受,闭关从某一方面来讲是世界上最大的偷懒,住在里面,什么事情都不做,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修行好办。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找个茅棚,找个清净的地方…大菩萨的入世修行才难,你要在人世间做个贤妻良母或者是做个尽责的好父亲好丈夫,这就不容易了。这是担负妻子儿女的痛苦,而且要咬紧牙根有苦都不说,一切如梦如幻,於此痛苦中,一心清净,不起恶念,处处利他利人,这才是真修行。(《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

02

做不到此心的和平,要想求家庭、社会、国家能够和平,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六和敬是我们在团体中最重要的相处之道。

僧团不一定指出家,在家真正发心修持的也算是僧团。僧团相处有六和敬,就是六个条件,彼此和平相处,没有闹意见,互相尊重。这个敬就是“敬事一切,起除慢法”的敬。我们从经验知道,只要几个人相处,乃至两个人住在一起,就不得了,别人都是混蛋,只有自己是个好蛋。人与人相处能够做到六和敬,然后再扩充到这个社会,就天下太平了。什么叫“六和敬”?

第一是“身和共住”,是什么意思?你可以解释成不打架就是身和,没有一个生病的,四大调和,每人都精神饱满,无病无痛,彼此客客气气。身也包括面孔,没有坏脸色给人看也是身和。中国的大庙子一进山门就看到弥勒菩萨的笑脸,学佛就先学拉开嘴巴笑,先学假笑也好,慢慢神经拉开了,看到人就笑,总比哭好看嘛!我最怕看到同学整个人绷在那儿,这是学佛的样子吗?一点都不能使人喜欢,我看了就讨厌,笑脸总可以学吧?

学佛第一步先学中国的弥勒菩萨,肚子大包容大,脸在笑。这个都学不会就是身不和敬。身不和怎么共住?身和还要注意衣冠整齐,生活整洁,自己生理行为每一点都要搞得干干净净,不使人家讨厌我。最难的是,即使别人做不到,你也要容纳他,能做到就不得了。不但学佛,与同事之间也能够做到才行。人与人之间就是相处不了,身不能和,因此就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出家要生活在一起,第一就要学六和敬。居士也一样,自己既然晓得缺点,就自己找一个山头,孤峰顶上,气吞诸方,不要说人来不到,就连鬼也来不到,那连八和敬都做得到,要发脾气可以一个人对着树发,那气也出了,多舒服啊。这样你也做不到!我那时一个人住峨嵋山顶,“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那个境界就是如此,连一和敬也不用。这六和敬真做到,天下就太平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做到了。

“身和共住”我们谁做到了?每个人身体都不调和,多愁多病之身,都要别人照应你,你照应不了别人。所以佛说多拿医药布施,他生他世就无病无痛。我就有这种朋友,活了七八十岁,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伤风感冒,健康得不得了,也不学佛学道。不知道多值得羡慕。

六和敬第二是“口和无诤”不讲伤害人的话,即使骂人也要有骂人的艺术,而且还要看对象。像我骂这位陆居士几十年,他从来不生气,再怎么大声骂他,还是一张笑脸,我真佩服他。他对我是口和无诤,这难啰!你观察这世界上很多人的长处是值得学习的。在团体中有的人嘴就不和,本来很好听的话,他讲的就不好听,真奇怪了。再不然,那嘴厉害的故意找些好听的话说,但是那些话一听就晓得,很讨厌。

这口要和是要会讲话,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人家的意见调和了,这是高度的道德修养,是很难的。但是这个口业也是修来的,你前生没有修口业,口德不好,你越劝,人家越要打官司。有的人一来,骂个两句,“搞什么名堂!不成样子!吵个屁!我请你们吃饭去”,别人就不吵了,毫无道理的几句话,也就解决了。这就是他前生修口业,有威德。所以要修口德啊!这是其一。

其二,嘴巴上吵来吵去没有什么事,一句话空的嘛,却抓得好紧,心里生气好几天,不只把脸气绿了,还气乌了。尤其两夫妻之间的争吵,到我这儿来诉苦,我肚子里都打好分数了,两个都不是好东西,为什么?口和就无争论嘛!不过你们在劝夫妻不和的时候要注意,他们讲另一半的不是,你可不要附和,他们回头和好了,就会说起你这个中间人的不是了,这是实际的例子。口要和才无诤,这就是修行嘛!你不要以为是空话,你只会南无南无有什么用?所以大家要反省,有几个人是口和的?同我一样,一开口就使人讨厌就糟了。

第三是“意和同事”,我们处在团体生活要注意,嘴巴不和还容易,有时口里说点假话,唉呀!我对不起,抱歉……可是肚子里却梗着,这会梗出癌症来的,真的哟!癌症就是与生闷气有关的。非常内向的人,你打他都不放个屁的人,然后脸上发青发乌,在里面生气,将来百分百得肝癌。另一种是脾气非常大的,也有肝癌的嫌疑。中国人肝病特别多,肝癌特别多,就是喜欢在心里头生闷气。因为这个民族很奇怪,表面上有个假面孔的,装作没事,心里却生闷气。

意如何做到和?不但和,而且要能与人同事,能与人共同生活。家庭也是如此,你看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意见会相同吗?绝对不会。现在讲代沟就是意不和,意和就没有代沟了。

第四是“戒和同修”,这个戒不但是戒律,也包括生活上的习惯。譬如爱干净的同不爱干净的,就不容易处在一起。像我是非常爱干净的,而且爱整齐,我的东西不喜欢别人乱动乱放,有同学拿了不好好放回去,我就心里讨厌,这就是一种戒不和。但是真碰到了,又能怎么样呢?真把我东西搞乱了,你斜眼一瞪,他笑一笑,也算了,你就要想,这东西最后是会坏、会没有的,就没有事了。

所以戒和才能够在一起同修。戒和,照一般的解释是大家的戒律一样的好,这怎么可能嘛?有人道德好,有人道德差一点。差一点好一点要能和最难,你看六和敬除了和还有敬,敬就是要尊重人家啊!这样才能共同修行。

第五是“见和同解”,见就是意见观念,人与人之间意见会不同。不要讲别的,没有一对夫妻的意见完全是相同的,但也因为两人的面貌不同、个性不同,才能结婚,完全一样是不能结婚的,结了婚会早死一个。吵吵闹闹的反而可以吵一辈子,吵完了又没事了。这种情况我看得多了,如果一直吵架的老伴走了,剩下的一个没有吵的对象也就差不多了。见和是见解相同,如何沟通来达到见和是很重要的修行。

第六是“利和同均”,利不只是钱,连睡上下铺的人之间也有利的问题,这是个比方。利害关系之间能够和平相处是同均,平等平等。发挥起来也包括社会经济问题,这六和敬在佛经中是应用在僧团的生活上,实际上你们想想看,扩充起来,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其中。你们天天要写佛法的文章,就不晓得发挥,把六和敬这么伟大的佛法,只用到僧团中,太可惜了,这是佛的真正教育法,天下太平的大法。

现在考你们一下,“六和敬”从哪里做起?……算了,我帮你们答吧!“六和敬”有两层意义,要先从内心做起,身、口、意从个人自我做起,戒、见、利从行为扩大,由内而到外,人人自动自发,这是真民主,真自由,也是真佛法。这些大文章不去写,一天到晚钻牛角尖,做什么学问?世界不能和平,主要问题不在政治制度或是学术文化,而是在每个人此心能不能和平。因为做不到此心的和平,此心不能了、不能度,要想求家庭、社会、国家、天下能够和平,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这是人类文化的大问题,所谓人类文化,包括了一切宗教、教育、哲学、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等,不只是博物馆的古书,或是什么歌舞才算文化,文化包括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和习惯。如果六和敬能做到了,也许这个世界就能够太平。但是很难,坦白地说,连所有的宗教团体,人与人之间相处,都做不到六和敬。如果有任何的团体可以做到六和敬,他们就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可以称作是真正的僧伽。(《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