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普陀山佛教
南海普陀山佛教

佛教常识丨人为什么总是不自由?全都因为这根看不见的“锁链”

2020-12-16 南海普陀山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 人为什么总是不自由?全都因为这根看不见的“锁链”

因为无明,我们沉溺于生死轮回无法解脱。生,不由我们自主。死,更看不清归路。全因一根看不见的“锁链”所缚束,生死轮回,无休无止。然而佛门的有些祖师大德却为何能决定生死“来去自由”?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时,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十二因缘”,众生为何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自由,正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十二因缘”之间的关联。


 十二因缘 

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说的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这十二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像一条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锁链”,将众生困在生死轮回之中。这十二因缘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无明


我们因内心的贪瞋痴而迷惑无知,对善恶因果不明白,不知不觉,这就称为“无明”。在十二因缘中,“无明”是过去世烦恼的总称。



因为无明使我们迷惑,所做的相应行为又造下身口意三业,此称为“行”。这些行为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果报,推动众生去投胎,被动接受善恶诸业的果报,从而在生死中轮回。

十二因缘可分为三个阶段,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无明、行,都是属于过去世的。



众生死后,生前的名色散掉,心识继续活动,形成意生身,也就是中阴身,它受到过去世所造的业力影响,到相应的地方入胎,投生为新的生命。


名色


名者“心”也,“色”者身也。“识”入胎后,身躯及精神组成胞胎。胞胎渐渐长成,在六根还未发育完全前,称之为“名色”。


六入

名色慢慢生长,六根生出来后,就有“六入”,又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因为“六识”从此生起,好比树根能长出树木,故称为“六根”。六根成长依胞胎,成长圆满之后胎儿就从母胎中出来,此时六根就具足了。



根、尘、识和合的心理作用,成为“触”。胎儿从母胎中出来后,六根就接触到外境。胎儿一出世,第一个接触外境的是身触,而第一个受是苦受。同样的,眼、耳、鼻、意,与外境接触时,也产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和意触。



有了这个触后,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从而生起苦乐忧喜的感觉。十二因缘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一直到受,这些都不是我们所需所要,是因为过去无明造业,现在承受到果报,而使我们拥有之。



我们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对于所受的事物,称意的就贪爱,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但我们往往分不清究竟何为苦,何为乐,眼睛整天看东看西,看电子产品......明明眼睛很累很伤,却把这种苦当成乐,依然对境界贪爱执着。

此贪爱有很多种,主要有两种:

一者是境界爱,比如我们对于所看到的东西起爱染心;

二者是自体爱,即是我们贪爱有一个“我”,贪爱这个身体是“我”。由此贪爱引发一切烦恼而起种种造作。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明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种“执着之爱”不仅引发种种烦恼,更是致命的。



由于这个贪爱心加深执著,不愿意舍离,称为“取”。不止不愿舍离,还希求将来获得更多,即是希求将来有。

取可分为四种:

欲取即是我们执著,希望获得更多自己贪爱的东西,称为欲取。

见取对于我们的知见、思想起贪爱,追求更丰富的知识,认为自己懂得道理是最好、最优胜的而执著它,称为见取。

戒禁取此亦是一种贪爱,执著守持某些戒律能解脱,能得福报等等。

我语取此是对我的贪爱。这些执著都是贪,是我们过去的业习,现在显现出来。比如你有抽烟的业习,现在眼前有一只香烟,就对他起贪爱;没有抽烟业习的人,就无此贪。

我们过去有种种习气,如今境界当前,就唤起了种种贪爱。在这十二因缘中的“爱、取”既是眼前的迷惑,也是一念“无明”之心。无明有贪、瞋、痴等种种烦恼,但是此十二因缘中着重指的是贪爱,它最严重,因“爱、取”故生将来“有”。



因为我们执取渴求,希望能够拥有许多东西,采取了一些行为,又造作了身口意三方面的新业,又对下一世的果报埋下了因。

十二因缘中,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都属于现在世。所以,我们想要通过修行来解脱生死轮回,着重要从这些环节下手。



依爱、取形成的惑业,成为业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继续发生,我们的身体败坏后,未来世再从新投胎受生。


老死


有生故,将来必有生理及心理退化、贪生怕死、厌老死等身心之苦。故说十二因缘相续,无有穷尽,它形成一连串的因果。

十二因缘中的最后两项——生、老死,都是属于未来世的,是未来将导致的果。


守护六根门头


十二因缘是生命现象的总结,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在《长阿含经·大缘方便经》中,佛陀用了逆观十二因缘。从老死作为观察人生的起点,正是因为生才有死,而生的条件虽有种种,但最重要还是众生为得到所“爱”事物而做的种种“取”,形成了身口意上的业力,推动着一轮轮的生死循环。而“爱”又缘于“受”……一直倒推,根源就在于无明。

这十二因缘的每个要素环环相扣,修行就是让我们能斩断这个链条上的其中一个接点。很多祖师大德就是从守护“六根门头”入手的,时时观照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但这并不是不看、不听、不想,而是如实的看待人事物,没有什么能引发贪爱,也没有什么是厌恶的,就谈不上生起瞋恚之心了,就不会因此而造恶业……

十二因缘是极为重要的佛法义理,若能通过观十二因缘而证悟者,即被称为“缘觉”。

以上仅做粗略介绍,天台宗、唯识宗等经典中有更深的阐释,可继续深入修学。


天台八教系列全集

天台五时系列全集

三皈、五戒系列全集

居士、菩萨戒系列全集

《佛学基础》系列全集

南海普陀山梵呗(合集)

佛国巡礼丨全山寺院VR全景

道慈大和尚讲述普陀山佛教事业发展历程

H5专题丨《普陀撷珍》—普陀山近年来的发展

普陀山道慈大和尚与居士及僧众对话的点滴记录

2019年普陀山佛教协会秋季传授三皈五戒法会视频回顾

2019年普陀山佛教协会春季传授三皈五戒法会视频回顾

2018年普陀山佛教协会传授三皈五戒法会视频回顾

文章来源 / 网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