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桥旦曾堪布
太桥旦曾堪布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于众修大恩(一)

2020-06-12 太桥旦曾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二)于众修大恩

依靠世俗菩提心转化恶缘的第二句根本颂是“于众修大恩”,意思是要把一切众生,尤其是伤害我们的恶人都视为恩人,然后依照《修心八颂》所说去修行:“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那么,“于众修大恩”的道理何在呢?我们从三个角度来阐释。

1. 世间的暂时安乐要依靠众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今天下雨了,我们的房子有些漏水,按照以往的世俗观念,我们马上会埋怨装修工人;假如窗户受潮关不上了,我们马上会责怪窗户的质量。以前的我们遇到恶缘就是这样,现在我们学习了“报应皆归一”,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能再骂装修工人了,也不能埋怨窗户的质量,只能埋怨自己的我执,这就是上一句“报应皆归一”的含义。

此处,《修心七要》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遇到恶缘时不仅不能怪罪他人,还要感恩他人,乃至感恩一切众生。

为什么要感恩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生存在人世间,一切吃穿住行、幸福快乐,哪一个不需要依靠他人呢?我们的身体是靠谁获得的?是靠父母;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要靠老师;我们生病了怎么办?要靠医生和护士;我们的食物要靠农民;我们的谋生手段要依靠师父的传授;即使我们现在是一个大Boss,有庞大的企业、巨额的资产,但如果没有客户,我们一分钱也赚不到。

我曾经接触过一些企业家,有时会听到他们这么说:“我创立了这么大的事业,提供了这么多工作机会让员工们赚钱养家,我给员工们很多恩德。”这样的话我听了不以为然。老板们不妨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没有员工付出的辛劳和心血,企业会这么发达吗?自己能赚取这么多利润吗?如果员工什么都不做,老板白给他们很多钱,那可以说老板给员工很多恩德。但事实并非如此,员工们为企业付出了无数辛苦,有时甚至会积劳成疾、失去生命。所以员工对老板也是有恩德的。

再比如一位医生,薪水又高、又受人尊敬,这都是靠病人得来的;一位领导,地位是靠老百姓得到的;一位名人,名气要依赖粉丝的支持。这些成功人士是不是应当感恩呢?

我们再从钱财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应当感恩的理由。我们现在愿意富裕吗?愿意晚年富裕吗?愿意下一生富裕吗?恐怕谁都愿意。那么,什么才是富裕的因?一切经论和上师大德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们:富裕的因是布施。所谓“布施”并不是布施给自己,《百业经》等经典从没有记载过:某某人因为布施了自己而大富大贵。但我们凡夫的习惯却正是布施自己,比如很多年轻女性,给自己布施了很多昂贵的衣服、化妆品,甚至布施自己几十万元去做美容,但如果要求她布施几百元去放生,她却会犹豫不决。这样布施自己,将来能富裕吗?既然布施他人能让我们富有,我们是不是应当感恩他人?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佛经常有这样的故事:为什么某人能健康长寿?因为他在某时曾经救护过很多生命。那么这些生命是不是值得感恩?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可能会觉得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而来的。实际上,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干练的能力,哪一个不是父母给予的?不仅是这一世,在无数的生命轮回中,我们每一世都要依靠父母而投胎、仰仗父母来养育,每一个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都给我们带来过极大的恩德。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应当感恩一切众生?

总之,一切众生息息相关,自己和他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的幸福、健康、名誉、事业、财产,乃至一顿美餐、一件衣服、一口新鲜空气,这些暂时的世间安乐都是因缘和合的,不仅要靠自己,更要依赖他人。这就是“于众修大恩”的第一层道理——一切众生都对我们恩重如山,给我们带来顺缘,给我们带来幸福,因此要对众生怀有感恩之心。

2. 出世的究竟解脱要依靠众生

对于想要证得菩提的修行者来说,佛陀和众生是平等的,这不是指功德上的平等,而是指给予我们的恩德是平等的。所以想要成佛,必须以众生为对境。

比如说,证悟佛果必须圆满“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力、愿、智慧。第一是布施波罗蜜,只有圆满布施波罗蜜才能证得初地菩萨。但如果没有乞丐、没有穷人、没有痛苦无依的众生,我们布施给谁呢?我们连布施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是忍辱波罗蜜,如果没有对我们不友善的人、伤害我们的人、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人,怎么修持忍辱呢?那些成就了忍辱波罗蜜的大德,就是因为多生多劫以来,一世一世、一年一年、一天一天,不断面对无数的伤害和侮辱,在恶缘中坚持训练自己,最后忍辱的力量才像勇士一样强悍,像金刚杵一样无坚不摧,看待伤害能像看待空气一样。达到这样的成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众生,尤其是伤害他们的众生。如果总是与友善的人在一起,能修忍辱吗?需要修忍辱吗?高深的忍辱境界要依靠众生才能获得。我们如果想要忍辱的境界,想成为二地、三地的菩萨,想要成就佛果,那就要勇敢面对他人的伤害。否则,又想要境界,又要对别人发脾气,这是自相矛盾的。

其他八种波罗蜜的修持都是如此,都要依靠众生。没有众生,任何出世的成就都不可能获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欠众生的债务没有还清是不能成佛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此生我们吃过多少肉?伤害过多少蚂蚁、蚊虫等弱小的生命?恐怕难以计数。那么,从无始以来我们的恶业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当我们遭逢恶缘时、遇到伤害时,要明白这是因果报应,对方是来讨债的——有些要我们的钱财、有些要我们的情感、有些要我们的健康,有些甚至索取我们的性命。如果我们想解脱成佛,必须要偿还这些债务。我们每遇到一点麻烦,如果心甘情愿地接受,就是还清了一些债务。同时也减轻了自己的我执。所以当然要感恩。

我们现在身体健康强壮,但早晚有一天,身体会抛下我们而去,只剩下神识在中阴中漂泊。所以要趁着有权支配这个身体的时候,拿它做一些布施,还清一些债务。

现在某些有钱人,表面上很富有,实际上一直在造作恶业、积累债务,这些债务将来都是要偿还的。比如我们吃过的肉,如果动物不被残忍地夺去生命,我们能吃到它们的肉吗?将来我们还债的时候,难道不需要以命抵命吗?很可能还要加倍偿还,就像借钱一样,假如我们今年借了一万元,十年后还债时,还一万元够吗?当然不够,还必须要加上利息。而命债的利息是很高的。这笔因果账真是值得好好计算一下。

我们再从佛陀相好的角度来说明“于众修大恩”。

这个世界上最庄严的佛像就是印度菩提迦耶的那尊释迦牟尼佛,那不是用物质手段可以制作出来的。但是和活生生的佛陀相比,这尊佛像还相差甚远。在密勒日巴尊者的传记中,惹琼巴大师曾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空行母把他带到了不动佛的净土,他亲眼见到了不动佛。惹琼巴大师的梦是因修证而成的,跟我们凡夫的梦完全不同。惹琼巴大师梦见的不动佛无比庄严、美好、微妙,世间的一切佛像都无法比拟,那难以言喻的庄严几乎令惹琼巴昏倒。

那么,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从何而来?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都是因利他而来。比如说,在无数世中孝敬父母,于是成就了某一个相好;多生以来对上师极为恭敬,于是掌纹显现出法轮。每一个相好都不是化妆而来的,更不是花钱去整容的,都是无数劫来实实在在、从不间断地“于众修大恩”的结果。

总之,如《入行论》所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意思是说,修行要依靠两个对境,一个是佛陀,另一个是众生。不依靠佛陀,智慧资粮无法开启;不依靠众生,福德资粮无法累积。


如,慈悲心是佛法的根本,而慈悲心从何而来?来自于怜悯之心。我们看着一个苹果会产生怜悯之心吗?不会的。只有看到一个痛苦难耐、奄奄一息的有情众生,我们才会产生怜悯之心。也就是说,怜悯之心是依靠众生而引发的。比如我们看到路边一只疾病缠身的流浪狗,怜悯之心会油然而生。那么,这条狗对我们的帮助大不大?有没有恩德?

回想当初,乔答摩·悉达多太子抛弃王位,离家出走,经过六年苦修证悟菩提,主要的动力和因缘就是因为太子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心中生起了强烈的大悲心。如果没有这些众生,太子不一定会抛弃王位、出家修行,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再比如密勒日巴尊者,他之所以会寻找玛尔巴大师求道苦修,最终即身成佛,也是因为遇到了伯父伯母的虐待、后来杀人复仇等一系列恶缘。

这样的先辈圣贤数不胜数。所以,对于修行人而言,众生太重要了。出世的究竟解脱必须依靠众生,所以要“于众修大恩”。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