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的佛教
实证的佛教

实证佛教修行方法连载26声闻法观行--识蕴的观行

2020-04-01 实证的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六节 识蕴的观行

识蕴的定义

《增一阿含经》说: 「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识,此名识阴。」所以,识阴就是六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跟意识这六个,就是这六个。第七识、第八识,都不在识阴的范围。

能了别的心总共有八个,但是《阿含经》所定义的识蕴只有前六识,经教的定义特别重要,你不能随便去修改它。人家怎么定义,你就按照这个定义去做观察,你不要说:「八个识统统都是无常法。」佛经没有这么讲,而是说识蕴是无常法,识蕴的定义就是六个识。所以你一定要小心,只要错一点点,就会发生错乱。定义很重要,你第一个先看经典的定义,再来就是看它(识蕴)的属性(无常)是不是事实、是不是不可推翻。

识蕴的无常

应注意的是,眼睛闭起来或者是在黑暗中看不到东西,仍然可以看到眼前一片黑,这时候眼识仍然是存在的。乃至盲人在清醒的时候,眼识也是存在的,因为他仍然知道眼前是一片黑。可是,如果眼识消灭(例如睡着的时候),会连一片黑都察觉不到,这才是眼识的不存在。

譬如录影机,每秒钟至少要拍下十个画面,播放时我们才会感觉画面连续的移动,否则将会如同幻灯片的放映一样,不能发挥录影机的功能。眼识存在的时候,必须不断地快速代谢,才能够连续地了别色尘。在黑暗中,若是突然开灯,我们会立刻察觉到──这证明即使是在黑暗中,眼识的了别并未暂停过──眼识在开灯之前仍不断地了别。换句话说:眼识只要运作,一定是忙烦的。

睡觉时眼识不存在,这是多数人知道的。清醒位有时眼识也不存在,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例如修行人在禅定中,可以只保留意识,关闭前五识。有时候一个人很专心地想一件事(例如参禅),人家叫他,他听不到;明明睁着眼,可是把手在他眼前挥来挥去,他却看不到;这时候也是只有意识,而没有前五识。人在清醒时,一定会有意识的现起,除非睡着或昏迷了,但是前五识则是依需要而启用或是停用。因为人类非常依赖眼睛,所以眼识停用的机会比较少,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就经常被停用;例如读书时常常不知道舌头尝的是什么味道,现在你看到这段话,可能会发现原来有些苦涩。

为什么佛经说「缘眼及色,眼识生」呢?例如在禅定或专心思维的时候,眼识虽然暂时停掉,但是如果有人用强光照他的眼睛,这时候他的意根会察觉到色尘发生重大的变化,便会启用眼识去了别色尘。眼识启用之后,也是因为有不坏的眼根,再加上色尘精彩的演出,所以眼识自己会决定继续看下去,即使意识的注意力已经转到别的地方,眼识还是会继续了别一阵子。这是眼识刹那、刹那地出生,所以也是「缘眼及色,眼识生」。如果意识很久都没有去注意色尘,眼识就会自知无趣而自行关闭。前五识是依意识、意根而启用的;但是前五识的关闭,却是由它们自行决定的。除非意识很久都没有去注意五尘境界,否则前五识是停不下来的,所以修证较深的禅定并不容易,并非一上座就能立刻关闭前五识而进入二禅。

至于「缘耳及声,耳识生」「缘鼻及香,鼻识生」「缘舌及味,舌识生」「缘身及触,身识生」,原理都跟「缘眼及色,眼识生」一样,不在这里重复叙述,但是实际观行时,必须逐一将它观察、思维过一遍,以确定佛经所说无误。

最重要的知见是「缘意及法,意识生」,意识的生起,虽然也是缘于根、尘,但是和前五识的生起有相当的差异,因为意根是心而不是色法(前五根都是色法),在《阿含》中都称为意,在大乘经中则称为末那识;意根不但有了别粗糙法尘的功能(前五根没有了别法尘能力)并且有作主的能力。我们睡着时,前六识已断,当天亮或半夜尿急时,我们之所以能够醒来,全是因为意根有了别粗糙法尘的功能。意识和意根所了知的,都是法尘(但意识对六尘能作深细的了别)。法尘并非离于色、声、香、味、触而存在;例如眼识了别青、黄、赤、白等色光,但是意识则可以进而分别美丑等。意根了别的法尘也离不开色、声、香、味、触,但是它只能了别五尘的重大变化。意根的了别是永远不休息的,所以睡着的人仍然可以被强光、巨大的声响、猛烈的摇晃等所吵醒(所谓吵醒,是识阴被意根唤起而能够了知状况)。有趣的是,人在单调而持续的噪音(例如冷气机运转的声音)中睡着以后,若噪音忽然停止,他也会醒过来,因为意根察觉到声尘有重大的变化而唤起识阴了别。

了解以上的知见之后,就可以观察自己是怎么醒过来的。假设一个人是被闹钟吵醒,当闹钟响的前几个刹那,意根弄不清到底发生什么事,只知道声尘起了大的变化,于是就启动意识。意识启动之后,需要详细知道发生什么事,于是又启动耳识,然后意识、意根同时都知道:原来是闹钟的声音。这就是「缘意及法,意识生」。

意识生起之后,意根就能透过意识而了知精细的法尘,这是意根最喜爱的,所以它会让意识不断地了知、思维下去。这是意识刹那、刹那地出生,所以也是「缘意及法,意识生」。一般人的意根攀缘的习性非常强,若不是因为头脑及身体疲倦必须睡眠,意根是不肯让意识停下来的。

由于识蕴六个识都必须缘根(眼、耳、鼻、舌、身、意)、尘(色、声、香、味、触、法)而生,不是自己法尔本有,因此有时是不存在的;所以识阴是无常法,无常法一定不是「我」。这个知见好像没什么,但很多人却把识阴当成「我」,例如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其实,思维是意识的功能,有思维活动只能证明有意识存在,可是笛卡儿却把意识当成是常住不坏的「我」,所以才说:「我思故我在。」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如果意识是「我」,那么睡着了、没有意识的时候,「我」跑到哪里去了?是暂时断灭吗?[1]

我们要想想看,识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是能够了别的功能,是由很多心所有法不断地运转所形成。就像瀑布是由很多水滴所构成的,把水滴拿掉就没有瀑布;六识也是一样,把心所有法拿掉,六识也不见了。

比方说想,想就是了知,想是一种心所有法。你现在耳朵很清楚地听到一个声音,这是想。通常,我们把能够听的心称为耳识,但是耳识所以能够听得很清楚,是因为它有想心所,把很多听得到东西的心所有法串起来,就是能够听的耳识。这样讲有没有听懂?(当然,还要其他的心所有法配合,一起运作,才能完成耳识的全部功能。此部分过于深细,不必在这个时候深究。)

旧式的摄影机里头有一卷底片,这卷底片分成很多格,每一格移动到位、感光之后再卷回摄影机,这样才能拍摄运动的物体。同样的道理,我的手在这边挥来挥去,你都看得很清楚。那是因为,这一格你看到并记录起来,下一格你又看到又记录起来,有很多格都被你记录起来,跟摄影机的原理是一样的。早期比较粗糙的卡通,一秒钟是十张片子。后来的电影就是二十四张,甚至三十六张片子。因为它变换得很快,所以你会觉得画面是移动的,实际上那是由很多张静止的画面所构成的假相。

六尘境界是不断变迁的,所以能够了别六尘境界的六识也必然是不断变迁的。要变异对变异,才能够了别──识阴在存在的时候就是变异的,这样才能了别变异的六尘相。你现在想想看,我这个话有没有道理。影像既然是移动的,能够察觉的识也要跟着转变,不然就看不到东西了。所以识阴存在的时候,它就是刹那、刹那变异。

接下来我们观察识阴什么时候出生。前五识必须依靠五官,当你还没有眼睛的时候,当然没有办法看,那个时候不会有眼识。同样的道理,耳识、鼻识、舌识和身识,都必须等耳根、鼻根、舌根和身根发育完全之后,才会存在。人类的意识以大脑为运作的所在。受精卵只有一个细胞,那个时候没有大脑,意识是不可能存在的。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准确地判定六识什么时候出生,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它是原本没有后来才出生的。

最后再观察识阴什么时候消灭掉。睡着的时候,它会消灭掉。睡着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知道,等到清醒的时候,识阴再度出现。还有昏迷、死亡,识阴当然也会消灭。全身麻醉是昏迷的一种状态,那个时候医生帮你动手术,在你身上又切又割,因为六识都不存在,你全部都没有感觉。死亡当然也没有感觉。所以,睡眠、昏迷和死亡的时候,识阴都是断灭的。其中,睡眠和昏迷的人可以苏醒过来,那就是识阴的出生。死亡的人必须等中阴身现起,或者是下一世出生,识阴才能再度出生。

这样我们就完成识阴无常所需要观察的事项。现在,请你再好好地想想看,刚才我讲的这个道理对不对,有没有可能会被推翻。如果你心中确信,不管任何情况之下,这个道理都不可能被推翻,这样你就完成了识阴无常的观行。这个观行并不是很困难,如果你怕有遗漏,就好好地把识阴无常的这个部分多读几次。

[1]笛卡儿应该不会有轮回的概念,所以他所说的「我」,只是指一期生命当中的主体。即使如此,这个「我」至少应该在一期的生命当中,始终都存在的,不能有时候没有「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