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白话文

2024-06-10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世尊释迦牟尼修成道后,便这样想道:消除欲念,清净无为,这是最美妙的境界;进入专一静虑的觉悟境界,就能降伏各类妖魔外道。

于是,便在鹿野苑树林中,开始讲示四谛圣道,传授佛法,度脱 陈如等五小我,使他们削发开悟,修成正果。

今后又有其他的比丘(僧人),向释迦佛提出许多疑问,请求佛答复,并指导他是持续修行呢,照样停止修行呢?世尊释迦牟尼对他们予以教化引导,使他们一一开悟。于是,他们合掌、恭敬地随顺释迦世尊所教化的佛法去修行了。

第一章 削发证果

释迦牟尼佛说:辞亲削发的人,能够熟悉到自己的素心,熟悉到一切事物本质的虚幻性,能够悟解佛理佛法,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作沙门。沙门假如能坚持奉行二百五十戒,无论干什么事,或不干什么事,都能做到清心寡欲,勤修四谛圣道,这样他就可以修成阿罗汉。

达到阿罗汉果位的人,能够在天上飞行,随意变更,他的生命无限量之长;他住的地方,都有寰宇鬼神予以戍卫。

沙门修行次一等的是达到阿那含果位。达到阿那含果位的人,他寿命终了之后,灵魂便上升到十九天上,即到无烦天,便能证得阿罗汉果位。

沙门修行再次一等的是达到斯陀含果位。达到斯陀含果位的人,再经历往生一次天上,返回往生一次人世,就能证得阿罗汉果位;

沙门修行再次一等的是达到须陀洹果位,达到须陀洹果位的人,还要经历七生七死,便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能把贪欲除了,才能成道。而要拒却贪欲,就不能忧虑,不能想断而赓续,就像断除四肢之后,就永远不能再用了,下决心拒却贪欲,就不要再贪恋了。

第二章 断欲绝求

释迦牟尼佛说:削发的沙门,只要拒却贪欲,熟悉自己的本性,领会最深的佛理,了悟无为无不为的佛法,心坎不贪恋妄念,身外没有什么贪求,心境不执着在修道上,而实际却处处在奉行佛道,不要做恶事,造恶业,没有妄念,没有虚妄的行为,修到极点无可再修,已经得道,不需再证,不需要再经历成佛的各个阶位,而自己自然就达到最高的果位,这样的沙门就叫做成道了。

第三章 割爱去贪

释迦牟尼佛说:一小我剃去了胡须、头发,而削发当沙门,他遵依佛教道法,抛弃世间的资产财富,拿上饭钵出门乞食,只要能吃饱就行了,天天只在正午吃一顿,一棵树下只睡一宿,很谨慎地不再求其他的享受了。

人之所以会因愚痴而受蒙蔽、犯下过失,就是因为执着地贪乞降欲望所造成的。

第四章 善恶并明

释迦牟尼佛说:世人以十种工作积德,也以十种工作作恶。是哪十种事呢?

属于行为方面的有三种,属于说话方面的有四种,属于意识方面的有三种。

行为方面的三种是:杀生、偷盗、邪淫;

说话方面的四种是:挑拨长短、恶语骂人、说谎骗人、秽言乱语;

意识方面的三种是:嫉妒别人、怨恨他人、愚蠢糊涂。

这十种事,不合乎佛家圣道,叫做十罪行。这十种事假如改正不再犯了,就叫做具备了十种善行。

第五章 转重令轻

释迦牟尼佛说:假如人有许多错误,而他自己不觉悟,不悔过改过,这就顿然落空了悛改之心,那么罪业就会向他奔来,就似乎河水流向大海一样,越积越深越大。假如人有错误,能自己知道错了,从而自己改正解脱,能改罪积德,那么,他的罪业自然就消除了,就似乎病人出了一身汗,逐渐地疾病就会痊愈或减轻了。

第六章 忍恶无瞋

释迦牟尼佛说:当恶人听到有善人在做善事时,就有意来找麻烦,打扰破坏积德。这时,你要自己心平气和,做善事不动摇,也不要恼怒责骂打扰你的那个恶人,不理睬他。那么,那个恶人,就是自己给自己添恶业,裸露了他自己的做罪行动。

第七章 恶还本身

释迦牟尼佛说:有人据说我在信守佛道,修持奉行大仁大慈,就有意来骂佛,佛听到骂声,也不回答。

等到那人骂声停止了,佛就问他:假如你用礼貌仁义对待别人,别人不接收,那么,这个礼貌仁义是否照样回到自己身上来?

骂人的人回答说:是的,是回到我自己身上来了。

佛又说:现在你骂我,我不接收、不理睬,那么你自己就招祸了,恶业就回到你自己身上了。

这就像发出声音就会有反响,影子是紧跟着物体一样,永远也不会分离的,你骂我招祸造成恶业是永远也不会免除的。所以,要言行谨慎,不要做恶事。

上一页 1 2 3 4 5

第八章 尘唾自污

释迦牟尼佛说:无德的恶人要加害有道德的圣人,就似乎面朝天唾口水一样,口水并不能唾到天上去,还会落到自己脸上;迎着风扬灰尘,灰尘并不能扬到别处去,还会反转来撒落自己的身上。

圣人是弗成以毁谤的,毁谤谗谄圣人,自己必定招祸而遭息灭。

第九章 返本会道

释迦牟尼佛说:只是广博地闻听佛法,产生爱佛法之心,这并不能真正修得佛道;只有一心一意奉行佛法,你自然就会得修佛道的极大成就

第十章 喜施获福

释迦牟尼佛说:看见别人在布施,要跟着欢乐、支持,就会获得很大的福报

有个沙门问道:随喜的人都有了很大的福报,那么,布施的人应获得的福报是否会没有了呢?佛回答说:如像有一支火炬,成百上千的人拿上火把来分取火种,也点燃火炬,用这火烧饭照明。然则原来的火照样存在的,并不因他人取火而消失,布施所得的福报也是这样的。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释迦牟尼佛说:施舍饭给一百个恶人,不如施饭给一个善人;

施饭给一千个善人,不如施饭给一个修持五戒的人;

施饭给一万个修持五戒的人,不如施饭给一个修得须陀洹果位的人;

施饭给一百万个修得须陀洹果位的人,不如施饭给一个修得斯陀含果位的人;

施饭给一切切个修得斯陀含果位的人,不如施饭给一个修得阿那含果位的人;

施饭给一亿个修得阿那含果位的人,不如施饭给一个修得阿罗汉果位的人;

施饭给十亿个修得阿罗汉果位的人,不如施饭给一个辟支佛;

施饭给一百亿个辟支佛,不如施饭给一个三世佛;

施饭给一千亿个三世佛,不如施饭给一个达到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佛教最高境界的圣者。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释迦牟尼佛说:人有二十种难以做到的事:

贫穷的人要想布施是很难的,

自己尊贵而富有的人要想学佛修道是很难的,

要下决心停止生命是很难的,

要想看到佛经是很难的,

想生在佛在世的世界里是很难的,

要想忍得色和贪欲的诱惑是很难的,

碰到好的器械不贪求是很难的,

受到侮辱而不愤怒怨恨是很难的,

有权势而不仗势欺人是很难的,

碰到工作能泰然处之是很难的,

要广泛地进修深刻地研究事理是很难的,

要破除高傲自负是很难的,

要不轻视尚未学得佛法的人很难的,

要想具有平等慈悲之心是很难的,

要能不说长短是很难的,

要想碰到有真才实学的有常识的人是很难的,

学佛的人要想明白真正的佛理、明心见性是很难的,

随缘分来教化众生是很难的,

碰到任何情况、处境都能安然处之是很难的,

要想明白世间各类行为方法的实质是很难的。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有位沙门向佛问道:用什么人缘,如何修行,就能得知前世的生命是什么样子,以及能弄明白真正的佛法佛理的?

释迦牟尼佛说:清净你的心性,果断你的志向,一心学佛,便可明白真正的佛理。譬如擦镜子一样,把镜子上的污垢擦去了,光明就显现出来了;你把欲念断除了,没有什么贪求了,便能知道自己前世的生命了。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

一个沙门向佛问道:什么是善事呢?什么工作是最大的善事呢?

释迦牟尼佛回答说:奉行真正的佛法,按佛法去干事就是善事,你的自愿与你所修的道相一致就是最大的善事。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有一位沙门问佛:什么力量最多最大?什么是最光明最有聪明的呢?

释迦牟尼佛回答说:假如能够忍受耻辱,那力量就是最大的,因为能够忍受耻辱的人,他不怀恶心,而且又能使自己安然无祸,身体健康

能忍耐的人,一定不会去作恶的,必定受到人们的尊敬。贰心里那些不干净的杂念消除尽了,心地清净得一点儿瑕疵和污染斑点都没有,所以说这才是最光明、最有聪明的。

从良久良久还没有寰宇以前直到今日,古往今来各个时期,器械南北各个角落,具有最明聪明的人是无所不见、无所不知、无所不闻的。他具有一切聪明,这才真正叫聪明!

上一页 1 2 3 4 5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释迦牟尼佛说:人假如心怀贪求的欲望,就不能获得佛家真理,不能进入佛门

这就像一池本来很澄亮透净的水,你用手去搅浑它。世人都来到这池水前,没有一小我能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影子。人就因为对色财的爱欲交替环绕纠缠着,利令智昏,把心中水搅浑浊了,所以就不明白事理,无法证得佛法果位。你们这些沙门,应当舍弃爱欲,爱欲如尘垢一样洗除干净后,就能明心见性,见道证果了。

第十七章 明来暗灭

释迦牟尼佛说:修持得佛道的人,就好象人手持火把,进入阴郁的房间中,那阴郁就自然没有了,而只有光明存在着。你修习佛道就能获得佛法真谛,你心中的愚痴阴郁就急速祛除了,而聪明聪明就永远存在你心里了。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释迦牟尼佛说:我的这个佛法就是,在意念方面,就是没有意念,连没有意念这个念都没有了;在修行方面,不要执着修行,就和没有修行一样;在说话方面,也不要执着,不要说执著的言语;在修证方面,也不要克意修证,和不修证一样。

你明白了这个事理,就说明你与佛道邻近了;你不明白这个事理,就意味着你与佛道还远着哩!这个中的事理,是用说话也难以说出来的。说话没有了,不为一切物体所拘束,这就是我的佛法。修行这个佛法如果差一毫一厘,就会很快地落空佛道。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释迦牟尼佛说:观察寰宇,要看到它是变更着的;观察世界万物,要看到它们都是变更着的;观察自己的心性,从而获得断除烦恼的聪明。这样来熟悉商量万事万物,明白这个无常变更的事理,你就能很快地得道了。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释迦牟尼佛说:应当想到,身体中属于四大部类的各部件,都各自有自己的名字,没有叫做我的地方。我既然都不存在了,我还不是虚幻不实的吗!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

释迦牟尼佛说:人跟着自己的情和欲去追求虚妄的声名,然则当声名显赫的时刻,自己的身体也就快要死了。

妄想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名声,而不去修习佛法,则是白费功夫,徒劳身心而无益于自己。

这就像烧香一样,虽然人可以闻到香气,而这香自身却已烧完了;或许香火燃烧太大,引起火警会危及自己生命,这危险在后边跟着就要发生了。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释迦牟尼佛说:财和色这两样,对于人来说,是人人都舍不得丢开的器械。这就像锋利的刀刃上粘有一点点蜜糖,蜜糖很少,不敷美餐一顿。小孩子看见用舌头去舔吃蜜糖,那么就有割断舌头的危险。

第二十三章 妻子胜狱

释迦牟尼佛说:人都被妻子、儿女、家庭房舍绑缚住了,甚至比监牢绑缚还厉害。

监牢还有刑满释放的时刻,而妻子、儿女却永远没有远离的可能。

对于这亲情、爱欲和色,难道人不怕被它们奔走支配而不能自拔吗?

虽然这就似乎在虎口上一样,但心里宁可被老虎吃了,也心甘情愿。这的确就等于把自己投进烂泥潭中淹死,所以这就叫凡夫俗子。假如能从情欲、爱欲、色欲这道门中钻以前,那就能超凡脱尘,修成罗汉果位。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释迦牟尼佛说:情爱和色欲,最厉害的莫过于女色。色这种欲望,没有比它更大更厉害的了,亏得只有色欲这一种最厉害的器械。假如再有同色欲一样厉害的器械,两面夹攻,那么,普世界的人,就没有能够修成佛道的了。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释迦牟尼佛说:贪恋爱欲女色的人,就似乎手里拿着火把,逆风而行,一定会有火把烧手的危险。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天神给释迦佛献来了一位美男,想借此来动摇释迦的成佛决心。佛对天神、美男说:这些都是皮囊装着的污秽之物,你们来干什么?走开,我不需用你们。

天神见释迦对于美男都无动于心,便加倍崇敬释迦佛,就问佛若何修道,佛就给他讲说佛法,于是,这位天神(天魔波旬)即刻之间就证得须陀洹果位了。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释迦牟尼佛说:修道的人,就似乎木头放在水中,只要顺着水流向前漂行,不被河两岸的土石所阻碍,不会被别人取走,也没有鬼神的阻挡,更不会被水中的旋涡冲回来,也不腐烂,我敢包管这根木头,一定会漂到大海中去。

修习佛道的人,只要不被情欲迷惑,不被各类邪见扰乱,只要勤奋地修习佛理佛法,我包管这小我一定能得道成佛。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释迦牟尼佛说:切切谨慎不要信任你的意念,你的意念是弗成信、弗成靠的;切切谨慎不要堕入色情之中,堕入色情之中必定急速招来祸殃。假如你证得了阿罗汉果位,那才可以信任自己的意念。

上一页 1 2 3 4 5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释迦牟尼佛说:切切要谨慎,不要接近女色,也不要同女人一路措辞。假如要与女人措辞,也要心地纯粹,不存邪心。

要想到:我是削发的沙门,处在这乱世之中,应当像莲花那样,出于污泥而不被污泥污染脏。见到老年妇女,想到她就同自己的母亲一样;见到比自己年长的妇女,就想她像自己的姐姐一样;见到比自己年轻的妇女,就想她同自己的妹妹一样;见到小女孩,就想她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有一种引度她们离开苦海的善心,这样自己对女色不应有的邪淫恶念自然就消除了。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就似乎干草一样,火来了,就必须远远避开,否则必定遭到大火焚烧。是以,修习佛道的人见了各类物欲色欲,都应当远远地避开它。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释迦牟尼佛说:有人有淫欲的缺点,一向无法除掉。他想要将自己的男根割掉。

佛对他说:假如你想割断自己的男根,不如把自己的淫欲之心割断。

心就似乎当官的一样,当官的假如停止了,他的随从们也都就停下来了。你的邪淫之心假如没有停止,那么你割断男根又有什么益处呢?

佛就对他说了一首偈语:淫欲生于你意念,意念全在思惟间。淫心不起思惟静,色欲顿失行正直。释迦佛说:这首偈是以前迦叶佛所说的。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释迦牟尼佛说:人因为有爱欲,便从此生出许多忧闷烦恼,从忧闷烦恼又生出许多恐惧害怕之心。假如断除了爱欲,那还有什么值得忧闷恐怖的呢?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就似乎一小我与一万个仇敌作战,你披上铠甲,出门迎战,或者意志恐惧畏敌如虎,或者半路退回,或者与仇敌战斗而死,或者打败仇敌,获胜而回。沙门修习佛道,就应当有果断的信心,勤奋勇敢,百折不回,不关键怕进步途径上的各种仇敌,定要祛除一切障碍修道的业障恶魔,从而修得佛道正果。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有一位沙门夜间诵读迦叶的《佛遗教经》,他的声音很悲哀、重要,自己很忸捏,想停下来。

释迦牟尼佛问道:你以前在家时,曾经做什么工作?

沙门回答说:爱操琴。

佛便对他说:操琴时,琴弦假如松缓了,会怎么样呢?

沙门回答说:那就弹不响了。

佛又问:假如琴弦太紧了,又会怎么样呢?

沙门回答说:那琴弦就会断了,声音就拒却了。

佛问:琴弦松紧适中,不紧不松,怎么样?

沙门回答说:那么,琴的各类音调都有了,就会很调和悦耳。

释迦佛说:沙门修习佛道也是这样的,你的心境假如能调剂合适,不紧不慢,不急不慌不懒惰,那么就可以修成佛道了。在修道时,假如急躁暴烈,身体就会疲惫;身体假如疲惫了,意念就会生出各种烦恼来;意念假如生出烦恼,在行动上就会退步,不修行了;你的行动假如退而还俗,那么你的罪业就必定会加重。只要你清净自己的心境,心安意乐,佛道就不会落空,就必定会成道。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释迦牟尼佛说:似乎人炼铁一样,只有把铁的残余去掉了,制成器物,那么这样的器物才会精致结实。修习佛道的人,只有去掉心中的贪欲杂念,你的道行自然清净了。

第三十六章 辗转获胜

释迦牟尼佛说:人要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解脱出来,超生为人是很难的;

虽然超生为人,自己要想成为一个汉子,完全由不了自己,是很难的;

虽然已经超生为一个汉子,要想自己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完整、一切健全无缺,由不了自己,是很难的;

虽然六根完整了,要想自己往生到中心大国,由不了自己,是很难的;

虽然生到了中心大国,要想正好生到佛在世的时代,由不了自己,是很难的;

虽生在佛在世的时代,要想碰到真正修得佛道的高僧大德却是很难的;

虽然碰到了得道的高僧,自己产生崇奉佛法的决心却是很难的;

虽然自己产生了崇奉佛法之心,但要真正悟道、具备佛家无上聪明之心却是很难的;

虽然修得了佛法聪明之心,但要达到最高佛位的无修无证境界却很难。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释迦牟尼佛说:佛家学生虽然远在数千里之外,但假如能一向记住我的戒律,切实奉行,那么他一定能修成佛家正果;

在我身边阁下的学生,虽然他们经常见到我,然则假如他们不按照我的戒律干事,那么他们最终也是无法修得佛家正果的。

上一页 1 2 3 4 5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释迦牟尼佛问一位沙门:人的寿命有多长呢?

这位沙门回答:人命只稀有日时间。

佛说:你还不明白佛家的事理。

佛又问另一位沙门:人的寿命有多长?

这位沙门回答说:有吃一顿饭那么长的时间。

佛说:你不明白佛家的事理。

佛又问第三个沙门:人的寿命有多长?

这位沙门回答说:人的寿命只有一呼一吸这么短的时间。

佛说:好啊,你明白佛家的事理了。

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对于佛教所有的经典言教,都应当信任奉行。就似乎人吃蜂蜜一样,不论是中心的蜜糖,照样外边的蜜糖,都是一样甜的。我的各类经典也是这样的。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释迦牟尼佛说:沙门修行佛道,不要像推磨的牛那样,只在行动上转圈子,而不用心。身体行动上虽然在修道,拜佛念经,持斋执咒,但心坎并不重视建行。假如能真心修道,按佛法奉行,行为上不用修持也是可以的。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释迦牟尼佛说:修习佛道的人,就似乎一头牛背驮着很重的器械,在很深的泥里艰难地行走,疲惫到了极点,不敢向阁下看一眼。只有走出淤泥途径之后,才能稍微歇息一会儿。沙门应当看到,色情物欲比淤泥还要厉害。只有一心一意思念佛道,按佛法奉行,才可以免除人生之苦。

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

释迦牟尼佛说:

我看那国王和诸侯大臣们的官位,就如同飞过墙缝的灰尘一般眇乎小哉,而且转瞬即逝;

我看金银玉石宝贝,就如同瓦片砖块一样;

我看高尚华丽的丝绸衣服,就如同破布一样;

我看三千大千世界,就如同一颗诃子一般大小;

我看浩瀚阿耨达池水,就似乎涂足的油一样少;

我看佛教的各类修行方法,就似乎变更着的许多金银珠宝聚在了一路;

我看无上乘的佛法,就似乎在梦里看见的金帛一样虚妄不实;

我眼中的佛道,就似乎空中的花一样,并非一成不变,人皆成佛,佛道自然就不存在了;

我看佛众的禅定,就似乎须弥山柱一样,出于海而毫不动摇;

我眼中的涅槃,就像日间或晚上仍然醒着一样;

我看世间一切事物的倒置与正立,就像六条龙在乱舞一样,随时在变更无定;

我眼中的平等之法,就像一块真实存在的大地;

我看弘扬佛法,就似乎春生、夏长、秋衰、冬枯的花木一样,生生灭灭,时兴时衰,随缘而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篇:【心中间法】是什么?心中间法去手印分化图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