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之道

2024-05-26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圣贤之道

中国古时刻的教导不外乎要使学生遵守古圣先贤之德,求得高尚品德正仁正人的风仪。所以期望学生希圣希贤实是祖先教导的目的。我国近代净土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也是语重心长地劝勉我们要以希圣希贤为榜样,求生净土为圆满究竟。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以来,成佛众生因果轮回报应的思惟,逐渐地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支巨流,佛教精深的哲理会一时受到很多常识份子的重视,是以,中国历代的高僧都是儒佛兼通的,而在他们化导众生或者著书作品中往往引导一般初学者,以人伦为基本,以出世的佛法为修学的目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愿望您在佛法修学上也能依此原则去修学佛法。

圣贤之道

诚至诚恳

恭敬心

明肄业问

增常识

行 法

持戒

念佛

诵经

拜佛

圣贤之道

为对应初机学佛者之方便,我们将成佛之道称之为圣贤之道。在本文中我们将概略的演述,修学净土窍门应若何来成就圣贤之道:修持念佛净土窍门,首先需要具备诚与明,诚至诚恳与恭敬心,尤其是以至诚肯切的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以期接踵赓续而达到一念响应一念佛、念念响应念念佛的一心不乱境界,是以,至诚恳是求一心不乱的基本。其次是恭敬心,对佛、法、僧三宝要有恭敬心,对一切众生同样要有平等恭敬心。印光大师曾言:佛法要在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则得十分利益,是以恭敬三宝及恭敬一切众生也是修学佛法的基本。所谓明,简言之就是智,修学者要依佛法的聪明去修持,以聪明作先导,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修持净土窍门乃依信愿的果断为聪明,以般若来疏导烦恼。信愿与般若可由诵读佛经及参悟佛理中开辟出来;又佛法修学不离世间法,所以我们建议您从古圣先贤所遗留的典籍中去进修若何待人处世,做一个世间的仁人正人,出世间正信的佛教徒

修学者应将所知的一切(指从经典中所理解或参学所体悟到的)付诸於外表的行为,在社会上处处为人榜样,使因果的原则能分明,假如能依此偏向去努力,则所处的情况自然会祥和安宁;在家庭生活方面从孝顺父母、恭敬兄姊、爱护弟妹、夫妻相敬如宾,一切皆服从为人处世应有的伦理原则,那么家庭必和气美满。大学中曾说:齐家、治国、平世界,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当以身作则才对。

我们小我的外在行为虽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所处社会情况的祥和及家庭的和气,但其主要的原动力则是内在的小我意念,心坎的烦恼是做作恶业之根;为了对治内在的烦恼,我们建议初学者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聪明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及观法无我)来除妄心。众生一切苦楚及烦恼的根本,依佛法来看,都是由分别、执着、五欲、六尘所生(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低廉甜头复礼,返妄归真的功夫,实是修持的需要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唯有依上所列的方法有恒去做,心灵上必会渐趋于清净与安宁。

行 法

一切修行窍门中,最简略单纯又直接了当的莫过於念佛窍门,三根普被(上、中、下三根),利钝全收,一句佛号念到底,圆转五浊成净土,临终带业往生,当生成就的窍门唯此而已,这是佛陀彻底悲心为末法众生特开的窍门,其目的不外切望末法众生能即出轮回、出离三界(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了生脱死再?娑婆广度有缘众生。在净土行法上略分为正行与助行,而念佛求清净心及一心不乱实是净土的正行;其他有几项助行,我们简略地介绍。首先,修学者要持清净的戒行,以戒行止恶而使行为有所规范,以戒行悛改恶习使身心清净;其次,修学者要做日夕课诵以作为修定摄心之力,以读诵大乘经典作为开智及解义之助;再次,要专拜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以求佛菩萨加被除障消业。能如上正助双修,则修持会逐渐进步。然则,佛法大乘的精神是主张自利利他,是以随分随力的广度众生同生西方是不能分开隔离的,以上一切行法,正修、助修、积福等等,都是为求临终时心神不倒置,一心不乱,而达到往生西方的目的。

从上几点,我们概略地介绍了一个在家学佛者,若何当生成就圣贤之道,我们愿望您能明佛理及先圣之言,要心存恭敬及至诚,在日常生活中力争道德的教养,在修行上正助双修,日久功深心坎自然渐除妄心、克情欲以达清净。

最后,我们恭敬忠诚地将所得的功德,所修持的福份回向一切有情众生。

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下一篇: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