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2024-05-26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类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托而寻找于宗教;各类宗教也为了人类调和的共存而制定各自的道德准则。佛教,严格言之,它长短宗教亦非哲学,它是佛陀的教导;然则,佛陀也不例外埠制定了众生共存的准测,在佛法中称之为戒律。戒是防非止恶的感化,律是和合僧团的法度模范,戒律,从佛教整体性来看,其目的无非要使人们依教奉行而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所以在大智度论中谈及佛法的修学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何为诸恶?何为众善?若何防非止恶,广行众善是我们本文所要研讨的。

通俗迷心心念引因果、心念为恶源

防止诸恶(五戒)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言

不喝酒

通俗迷心

在还未深入研讨善法与恶法之先;让我们先合营来研讨一般人所迷惑善恶及倒置因果的问题。一般人往往在于自己心理上无法了知,心念是一切善恶及因果的总根源。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又云:一点动则万变,江村烟雨蒙蒙。这就是言心念是一切因果善恶之本。佛法对人生的看法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上;一切万法不离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则得恶果,而我人命运果报之源则建立在心念上。所以心中的起心动念,直接影响了身、口二支的行为,又因为身、口惯性地行为,无形之下也造成了习惯及性格了,正由此即造成了未来命运的果报矣。是以,我们认为修行的基本功夫,当先学曾子一日三省己身的功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同伙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又更进一步地,深省到起心动念,善念或恶念之间。从上面对于心念深刻的研讨,我们得知佛法的修学是从心念高低手的。但一般人们,当您向他们言及修行及学佛,他们总回答:我的心好,何必学佛呢?由此可知,一般人对于自己的心理是迷惑不知的。

据佛法的唯识学,对心理上有很具体的分类。我人的善心所只有十一个,而恶心所却有二十六个之多。下面,就让我们依唯识学一一简要地介绍它们。善心所十一个包括有:

(1)信

(2)精进

(3)惭

(4)愧

(5)无贪

(6)无?

(7)无痴

(8)轻安

(9)不放逸

(10)行舍

(11)不害。

恶心所二十六个包括有:

(1)贪

(2)嗔

(3)痴

(4)慢

(5)疑

(6)恶见

(7)忿

(8)恨

(9)恼

(10)覆

(11)诳

(12)谄

(13)骄

(14)害

(15)嫉

(16)悭

(17)无惭

(18)无愧

(19)不信

(20)懈怠

(21)放逸

(22)昏沈

(23)掉举

(24)失念

(25)不正知

(26)狼藉。由唯识学的分类可知,我们的心,恶心所是多于善心所的,做作恶业的比例是多于做作善业的;是以,腐化恶道的机会是多于生于善道的,所以不时检束自己实是修行者的当急要务。又,一般人言:心好,何必学佛!这种观念是迷惑不知的。

从上文我们即知修行当好好的观心,修心,去恶从善的根本乃由心地高低手用功。但,成圣贤与成凡夫之分乃在乎一念之判而已,从博地凡夫只要严察自心,战战兢兢,成圣成贤是绝对可能的;相反地,假如博地凡夫不严察自心,未断一切恶,永远沈渝死活苦海是难以避免的。

至于凡夫若何能离苦得乐,若何克念作圣呢?佛法中的四正勤则是最有效地方法。四正勤等于:

(一)已生恶当令断

(二)未生恶使不生,此两点就是诸恶莫作。

(三)未生善当令生

(四)已生善使增长,此两点就是众善奉行。

我们假如能在此方法上努力用功修持,又能做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斯恶法能断,善法增长,意念则能渐趋于清净矣!聪明当然也会日日增长,佛法的体悟也会渐趋于正见。所以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句话等于一切修持窍门之本。

现在我们已知要转凡成圣当依四正勤去努力,诸恶为何?佛法上若何防止诸恶?下面,就让我们从五戒与十善来研讨,五戒: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言

(5)不喝酒

这是道德的最低准则,也是保人身、防恶道的根本;十善

(1)离杀生

(2)离偷盗

(3)离邪行

(4)离妄言

(5)离两舌

(6)离恶口

(7)离绮语

(8)离贪欲

(9)离嗔恚

(10)离邪见,这些包括了身三业,语四业及意三业,其实,它们也是五戒的具体分类,为了究竟离十恶,我们可进一步地做下列几项:

(1)救生

(2)布施

(3)梵行

(4)诚实语

(5)和诤语

(6)爱软语

(7)质直语

(8)不净观

(9)慈消极

(10)人缘观

果真能依循以上十项,身、口、意三业已算趋向清净了,但,这样照样属于消极的防非止恶而已,更进一步地当积极的积德才对啊!

结 语

以上几点,我们概略地懂得,心念引因果,心念是恶源;一般人迷心不知自心中恶心所多,又,圣凡之分判是在一念之间;四正勤是修学之根本,诸恶分身三业,四口业,意三业,但五戒及十善是防非止恶之本;六度波罗蜜,普贤十大愿王及发菩提心是积极地积德。有了这些基本概念,信任您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话也该有了概略地懂得。

下一篇:戒淫妙法——菩萨九想观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