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 更多...

第四篇 五蕴非有

第四篇 五蕴非有壹 媒介「四大」说清楚明了宇宙物质世界人缘和合的现象,然而有情众生非仅具有物理机能,还拥有心意情识,它们又是若何在缘起轨则之下运作呢?佛教的「五蕴」观念,进一步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贰 何谓「五蕴」《大乘广五蕴论》说:「蕴者,积聚义。」五蕴就是说,世间的有为法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种元..

佛说五蕴皆空经

佛说五蕴皆空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当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忧?。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次苾刍。于汝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是无常。白言大德..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第一节 五蕴佛法以有情为中间为根本,情是情感活动,小至接蚁,大至人类,时刻在情感的生命狂流中。但有情各类有迷悟、有思惟境界不合,总不外有情是物质和精神的和合物,故佛不偏物质,不偏精神,而二者合论。有情的身心不外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范畴,亦即以此三科观察有情之本相。一、..

佛学基础知识(第七页 五蕴)

首页>>佛学基础知识(目录)>>第七页 五蕴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 主讲果逸居士 笔录五蕴 一、五蕴: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 (..

大乘广五蕴

首页>>佛学书库>>大乘广五蕴论大乘广五蕴论 安慧菩萨造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诏译  佛说五蕴。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复云何。谓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轻性。界者。能持自性所造色故。   云何四大所造色。谓眼根。耳根。鼻根..

大乘五蕴

首页>>佛学书库>>大乘五蕴论大乘五蕴论 世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薄伽梵略说五蕴。一者色蕴。二者受蕴。三者想蕴。四者行蕴。五者识蕴。   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云何地界。谓坚强性。云何水界。谓流湿性。云何火界。谓温燥性。云何风界。谓轻等动性。云何四大..

大乘广五蕴论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大乘广五蕴论讲记大乘广五蕴论讲记 于凌波居士 著目录第一讲、五蕴聚合说第二讲、五蕴论与广五蕴论第三讲、云何色蕴第四讲、四大与极微第五讲、受蕴与想蕴第六讲、行蕴中的相应行法第七讲、相应行法中的善与烦恼心所第八讲、相应行中的随烦恼不定心所第九讲、行蕴中的不相应行法第十讲、识蕴——前六识第十..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佛陀说我们这个身——这个身其实包括心(我们的五蕴身心)。我们的五蕴身心多诸障碍,举手投足都是跟烦恼障、业障、报障相应,这就是我们的身心。而如来的清净法身——什么叫清净法身呢?唯识学..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不知道

在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五蕴,五蕴是一体,色是物质现象,这个色不管大小,决定有受想行识。我们过去读五蕴,都以为是人身体,现在知道了,不是的。物质跟精神是不能分开的,而且先有精神,后有物质。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看不懂,看了百遍、千遍,都没看懂。《心经》一天念好几遍,「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不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