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更多...

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

我们的经题后半段有「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清净心。得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得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后面是觉,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生实报庄严土,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净土无比殊胜,是可以带业往生。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没有的,没有带业的,一定要消业,业障统统消..

道证法师:真正的顶礼,是解脱我们的骄慢,降伏自己的烦恼,开显出佛性的智慧和福报

真正的顶礼,是解脱我们的骄慢,降伏自己的烦恼,自自然然开显出佛性的智慧和福报,增福增慧。有的人,他虽然是顶礼,但是他的内心是另外一种想法,他觉得说:我会顶礼呢!我是很懂佛门的礼节,我很持戒,所以我才向他顶礼,其实他没有比我厉害,是因为我很持戒、我很有礼貌,所以我才向他顶礼。如果,是用这样的心境来顶礼..

悟道法师:烦恼障从哪里来的?

所知障从哪里来的?佛在《华严经》说得很好,是从妄想来的,妄想累积就变成所知障;烦恼障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执著累积就变成烦恼障,这是《华严经.出现品》上说的。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每个众生都跟诸佛如来一样,没两样。今天会变成凡夫是什么原因?「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

学佛人要用智慧,把困难和烦恼作为一个垫脚石

有一个农夫,他有一头驴子,这头驴子不小心掉到一口井里去了,这个农夫绞尽脑汁想把这头驴从井底救出来。但是几个小时过去了,放绳子、吊啊,都弄不上来,驴子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想了一想,他决定放弃了,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已经大了,也活不了多少年了,不值得费太多的心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我也不能..

嘎玛仁波切:掌握这招,你的烦恼也能变成功德

烦恼也可成功德烦恼,每个人都有。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烦恼和痛苦是一体的。佛教里将烦恼视为一种负面的思想或情绪。有了烦恼,便会产生痛苦。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脱离轮回最大的障碍就是烦恼,而菩萨在成佛之前的障碍称为所知障,烦恼和所知二种障碍的本质就是光明的如来藏。原始清净的如来藏,经由我们的主意识,通..

宣化上人:为什么你烦恼总也不断?智慧总也不现?

一九八二年五月九日开示于万佛圣城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很自然的一种道理。你明白这个道理,成就是住,就是坏,就是空;生也就是老,就是病,就是死。若无成,就无住、无坏、无空;若无生,就无老、无病、无死。可是众生用妄想执着来分别这些事情,分别几个大劫,也分别不清楚,时时还是那么糊涂。刚刚要明白一..

道证法师:涅槃,是这种用智慧,将烦恼的火都灭尽的境界

“涅槃”,是由印度梵文发音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很多人都误会它是“死掉”的意思。其实,“涅槃”本来的意思是指:火吹灭了,也就是火熄灭那个状态。什么样的火呢?就是“烦恼的火”。我们内心的烦恼,譬如: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都像是火,不但使我们自己感觉很烧热,还会烫人。我们说“涅槃”本来是火熄灭那个状..

得失心没有了,烦恼至少去除百分之八十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 我们今天「调伏」,以戒调身,以定调心,这就晓得戒定的重要。一心系念是调心,持戒念佛是调身,「身心柔软」就是身心自在!我们比不上菩萨,原因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诸法的实相。换句话说,不认识自己,也不了解环境。所以我们纵然是很认真的去调,得的结果还是相当有限,比不上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的真..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这讲到他过去的一个因缘。乌刍瑟摩是一个比丘的名称,翻成中文叫火头,他是佛教的一个金刚护法神。这个时候他就在如来的面前,他是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前面的尊者都是先坐着,然后再站起来禀告佛陀。但护法神是不能坐的,..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是要顺别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固执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才可以依自己的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