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悛改、积德改命

2024-04-2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至诚悛改、积德改命

古德云:人非圣贤,孰 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勉励悛改积德的人,往昔的过失无须过於泄气丧志、退缩;只要即时努力悛改、懊悔、积德、不因循苟且,如斯等于莫大的善。我们当知生命的真实意义,在於追求圆满、至善的品德教养。德业的教养,无过於珍爱与生本具有的善良本性,努力防备并去除后天不良习惯的薰染。一个励志向善者,今生应努力悛改修德,真心懊悔,至诚积德、修行念佛的善缘上用力。终能打破宿命的束缚,成为一个立命者,使本来的命运果报改观,最后达到希圣希贤,圆满、至善的境界

佛教命运观命运是因果

命运可改变

命运操在我

修持可改命

果报必有因寿短

寿长

多病

少病

丑陋

正直 无威

有威

卑贱

尊贵

贫穷

充裕

恶智

善智

改变命运法悛改修德

懊悔换心

至诚积德

修行念佛

悛改修德发三种心

三种改法

老实安份

至诚感通

懊悔换心检查、除习

断恶、修善

小心、决心

至诚积德善有差别

随缘济众

谦德之效

修行念佛依教奉行

诵经打坐

念佛、拜佛

佛教命运观

佛教对於命运的看法是周延深入的。本著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的原则,佛教首推它命运属果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下世果,今生作者是。此偈说明命运是因果。但从因、缘、果的原则来看,佛教并非宿命论者,佛教是主张命运可改变。改变之法,在於应用助缘上加功用行。假使我们懂得修持之法,如理如法地用功,精进於大行善缘力上,命运亦可变为运命。此平生中,开创崭新的未来,是决然可行的。人生未来的命运果报虽属未知数,但只要我们能即时立愿、知过、悛改、积德,未来的命运是可由我们自己开创(正如明袁了凡师长教师平生悛改、积德而改变命运的事实)。佛法之所以宝贵,乃在於转凡成圣、破迷启悟、转变因果的业报;佛教并非迷信的宗教,是讲究自求多福,一切命运果报操之在我!纵使射中注定贫贱、夭折抑是灾害重重,只要从现在起,立志用功在缘上改变它,当生转贫为富、转贱为贵、转夭为寿,是指日可待的。

果报必有因

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果报,依佛法因果的定则来看,一切果报必有前因激发。以下我们简明研讨一般性的果报:

一、寿短与寿长的果报:寿短的前因乃是,愿他人身死、屠杀众生及建造淫祠;寿长的前因则是,怜悯一切众生,戒杀放生及宁静惜福

二、多病与少病的果报:多病的前因乃是,恼害众生、不?病苦;少病的前因则是,礼拜三宝(佛、法、僧)及惠施医药。

三、丑陋与正直的果报:丑陋的前因乃是,?恚门诤、遮佛光明和笑人丑陋;正直的前因则是,忍辱柔和、修造佛像和以食施人。

四、无威德与有威德的果报:无威德的前因乃是,对於他物生嫉妒而不能修福;有威德的前因则是,不怀嫉妒而又诚信不欺。

五、卑贱与尊贵的果报:卑贱的前因乃是,骄己凌人,负他人财物和薄视僧尼;尊贵的前因则是,崇奉三宝、力积德事和处己谦和。

六、贫穷与充裕的果报:贫穷的前因乃是,悭吝不施和常行窃盗;充裕的前因则是,性喜惠施和不负他财。

七、恶智与善智的果报:恶智的前因乃是,亲近恶人、赞赏恶法和吝法不说;善智的前因则是,修习聪明、亲近沙门(削发人)和受持处死。虽然,因果报应是错综复杂的,其目的无非是使我们了知一功果报依佛法视之,必定有它们的前因,不是凭空而生的。

改变命运法

现在我们知道,果报必有前因,但果报的形成,其间须有助缘方得成就。一般而言,以前的前因(已成为事实)无法改变,但未来果报是可如理如法转变的。至於转缘(改变命运)的方法,我们简略提出四个要点:

(一)悛改修德。

(二)真心懊悔。

(三)至诚积德。

(四)修行念佛。以下分几个段落,将每一重点加以演述,愿望您至诚恳切地依教奉行,成为命运果报转变的成就者,临终蒙佛垂慈,接引往生

悛改修德

改变命运果报的重要重点是悛改修德。简述如下:

一、发三种心(一)耻之(羞辱心):孟子曰:耻心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对往昔过恶与恶习深深生起忸捏、羞辱之心,立志悛改。(二)畏心(敬畏心):心念为一切善恶因果之本。过不在久近,能改为贵,所谓一念猛厉,足涤百年之恶,只要有一念悛改向善的心,那么弥天之恶,亦可洗涤清净。然而,寰宇鬼神是难以欺瞒的,我人过恶虽微,寰宇鬼神实鉴临之,重者则有灾祸之报,轻则损其现福,是故有意悛改者,弗成不畏惧的。(三)勇心(英勇心):人无法悛改、除习,是由於因循与退缩之故。立志悛改则须勇往振作,不迟疑、不烦等待。小过应视如刺在肉,速与铲除;大过则当视如毒蛇啃指,速与斩除,无有涓滴疑滞。

二、三种改法至于悛改,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三种工夫各有不合,所得效验亦异。(一)事改:此从外勉强改之。例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骂,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二)理改:此各种过恶据理静静思惟,至理明彻於心,事恶自止於外矣!古云:上天有好生之德,杀彼养己若何自安?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自会生同体大悲之心。如是见思,必不忍杀它而利己,此名理改。(三)心改:华岩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善恶,皆当溯源於心。对於各种过恶与习惯,不必一一推徵,但当一心正念(或持弥陀名号),念念不令间断,邪念自然无由生起。纵有邪念,当下就要教它断灭。若能如是悛改,是名心改。

三、老实安份修行与悛改贵於老实安份,无涓滴苟且侥幸的心理。所谓老实安份者,就是:(一)收转野心,不要胡思乱想。(二)循礼守义,弗成放纵懈怠。(三)还醇守朴,不务自作聪明。(四)真实无伪,不稍敷衍自欺。具足这几条,悛改修德就有基本了。

四、至诚感通悛改迁善,当有至诚恳切之心。至诚乃是绝对完全之其实,其披露於寰宇之心。悛改迁善,能知一心懊悔,画夜不懈,经一七甚至七七日必有效验,或心情恬安适旷开展,或觉聪明顿开,或处冗沓事务,触念皆通,或梦吐黑物,或梦诸佛菩萨,或梦飞步太虚,此各种事皆是罪灭业消的现象。然而弗成是以自高,应当再接再励。在悛改迁善时,当以三事自我鼓动:(一)检讨功过:譬如曾子一日三省,遂伯玉立愿悛改,行年五十犹知四十九之非。并於每日睡眠前,至诚检讨一日功过。(二)焚香告佛:为了证实我们悛改的决心,在每日功过检讨后,将此一日功过於佛前,焚香祷告。过则一心懊悔,并祈求诸佛菩萨加被,罪消智朗,日有所进。(三)战战兢兢:临恶法如避深渊,遇善法欢乐奉行。身口意三业,战战兢兢,细心处事,因果分明。如能依此,至诚奉行,无不感通诸佛垂慈加被。懊悔换心

俗云:痛改前非,登时成佛。佛书亦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罪双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懊悔。忏就是对於往昔过罪生起忸捏心,悔就是悔而不复再作。我们如真诚悛改改过,应当具懊悔心,如斯悔改才有灵应。懊悔,一般是有事忏和理忏。然而,一切懊悔还得从心念上精进用功,也就是所谓的真心懊悔。以下是真心懊悔之法:

一、检查、除习天天临睡前,应至诚检查一日身、口、意三业,并对自己习惯觉察检查。譬如解脱道论云:诸有作为,必先观察,吾斯行者,为於净戒,有违犯否?为於善法,有吃亏否?为於他人,有损害否?为於自心,有不净否?如斯观察,诸过皆无,然后加行,行令究竟。设异此者,即制止心身,令不复为。

二、断恶、修善止罪积德是修行的根本,根本坚立,则名为真懊悔。至於止恶,应以五戒十善除却恶念为本,修善则以利他为本。

三、小心、决心我们当对於自己的过罪及习惯,有小心心,决心悛改改过,不重蹈覆辙。

至诚积德

悛改是止恶,属消极法;积德是立善,属积极法。止恶与立善双管齐下,苟日新,日日新,精进不懈,转缘的力量必能渐次获得效验。然则,我们在为善时,应有分辨各类差其余正见,才不致於自谓积德,实是造孽,白费一片苦心,无所饶益。

一、真假在於积德时,凡所作为,有益於工资公,则为真;有益於己为私,则为假。从良心发出者,为真;循惯例而为者,为假。无所希求而为者,为真;有所希求而为者,为假。

二、端曲积善时,惟从无人能见之念头方动处,严正纠察,善自防止,完全一片济世、爱人与敬人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惯世与玩世之心则为曲。

三、阴阳为善者当知,为善而为名闻利养者是造物所忌;世人如享盛名而实不符者,往往会遭奇祸。故知,凡为善而欲为人知者,是阳善;为善而不欲人知者,是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而已。既知广积阴德之功,故深信因果者,应当默默积德。

四、长短当知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世界。又,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似非善而实善也;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也。其他又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决择之。

五、偏正一般在积德时,会遭碰到两种不合的状况,以善心行恶事及以恶心积德事者(前者是作事时心本存善心),但所有效果乃是恶的;后者是作事时心存恶心,但所得效果却是善的。)善者为正,恶者为偏,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属正中偏,以恶心而积德事者属偏中正。

六、半满在於行布施时,物虽薄而施心甚真,所施即使眇乎小哉,此属满也;物虽厚而施心不切,所施虽千金万两,此属半也。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如有涓滴着善,则虽毕生勤励,仅止於半善而已。

七、大小人在为善时,如能志在利益世界国家,则善虽小而大;苟在于利及一身则善虽多亦小。故知,善之大小,乃在一念之差。

八、难易在为善时,虽舍处能舍,难忍处能忍,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较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者,作福较难,难而能为,斯为宝贵。

在至诚积德上,可知善法各有不合差别。至於随缘济众其类繁冗,其要点略有十种:

一、与工资善积德时,不唯以言教,而以身作则,转移人心。身处道德没落时,勿以己长而盖人,勿以己善而形人,勿以己多能而困人。处事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则涵容与掩覆,见人微善则可取与称赞,且舍己从之。日用间,一言一行,不为自己,全为世界。

二、爱敬居心正人异於他人者,以其居心。正人所存之心,是爱敬之心也。人有亲疏贵贱,智愚贤肖之分,但皆吾一体。哪小我欠妥敬爱?敬爱世人等于敬爱圣贤。但因一切圣贤之志,且愿世界之人各得其所而已。

三、成人之美凡见人积德或其人善志可取者,皆须善诱、导掖、提扶而成就之。其他诸如:奖借、保持、白诬、分谤皆当务使之成立而后已。如斯,地方上也就善人愈多矣!

四、劝工资善道德没落之世,最易腐化,凡与人相处应当方便扶携提拔,劝导群迷。此是尽一己之力,转移污俗,利益世界之举也。

五、救人危机崔子云: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故仁人正人,救人於患难颠沛之际。

六、与建大利凡是有利於公益之事,例如:修桥造路与造佛寺等,随缘随力助之令成,竭诚尽力,勿有劳怨。

七、舍财作福万行以布施度为首,布施则以财施为先。布施以除悭吝,最易获得身心安闲无着,又能培养未来福基,何乐而不为呢?

八、护持处死佛法是众生眼目;处死存在,则可以陶铸群伦,转迷成悟。是故敬佩僧宝,印经流畅,敬佩佛像则属护持处死。

九、敬佩父老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谚云:忠臣出於孝家门。所以,对於父兄、君长、高德、高位、高识皆当加意事奉之。

十、爱惜物命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故戒杀、放生是积德者弗成或缺的。

易经云: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经亦云:满招损,谦受益。有志於积德改命者,常将此一谦字,挂於心头,处处谦恭为怀。果能如斯,方有受福之基,方有受教之地。积德改命,果真念念谦虚为怀,自然会激动寰宇鬼神矣!人天恭敬,何福弗成求得呢?

修行念佛

改造命运大积德缘力(转缘)的最后一项是修行念佛。所谓修行,就是信靠佛智、修正自己心理的偏失,念佛,就是至诚恳切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行者在念佛时,需清楚明了熟悉的有:

一、依教奉行:从听闻或法师开示内容中懂得佛法,了知修持方法,然后依循著佛法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二、诵经、打坐:每日晨诵普门品,夜诵弥陀经一遍,以摄心之助。并於每日晨间或睡前打坐念佛三十分钟,以助长定力之行。

三、念佛、拜佛:於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一句佛号绵绵密密地诵持或忆念(心念、耳听)。又於早课或晚课后,至诚拜佛四十八拜,甚至一百零八拜,以助消业除障。依上所言及之方法,经年累月有恒的修持,光明的人生就在面前了,命运果报就在不知不觉中转化。有志者事竟成,世界有何难事呢?

本文主要参助资料:了凡四训,〔明〕袁了凡著。

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下一篇:哪三皈五戒什么时刻戒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