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智悲佛网

2023-07-16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

教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向第三届世界教论坛主办各方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中国教协会会长传印大长老、香港教联合会会长觉光大长老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阁下的邀请,使我能来到香港出席本届论坛盛会。

研究古代的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陀博大精深的教法,也可以了解千百年来教徒传播法与陀教诲的历史。通过研究与考察,我们可以了解:教的缘起、发展、圣迹与精髓;住世时陀与追随修行的尊者的事迹;教发展的时间脉络,教传播的路线等等。还可以了解那些保存并流传下来的典籍、大藏经与教经文,以及寺院、像和遗迹等。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形式,促成信仰从一个地方流传到另一个地方。

另外,我们必须了解教在印度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的传教历史。教从印度传播到斯里兰卡,从印度传播到柬埔寨(金地)、泰国、老挝,从印度北部传播到印度南部、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从北印度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西安)、越南、朝鲜半岛、日本,及20世纪传播到西方世界和美国。

通过学习古代教的知识,信徒可以提升信仰,获得护持教的信心,常行慈悲、有安乐的生活。另外,通过朝拜教圣迹,信徒可以进行供养、朝拜的仪式并参与保护,并为这些遗迹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教于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发源于印度东北部地区,那是一个社会变革剧烈与宗教信仰活跃的历史时期。陀以他的言教创立了教的信仰与哲学体系,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北印度。教,从印度传播到中亚、东南亚与中国、朝鲜半岛与日本的历程中,对亚洲的宗教传统、文化发展与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20世纪,教以其巨大的生命力,传播到西方世界和美国。

依据传记载,陀在优楼频罗的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在那一地区的几个地方度过了随后的7个星期。而后他行脚到鹿野苑,遇到从前的随从,最先剃度的五比丘就在那里。行脚之旅持续了大约一周,他于月圆日的夜晚抵达鹿野苑。

那个月圆之夜,释尊首次宣说了他的教法,即著名的“初转法轮”,他的弟子憍陈如成为第一个皈依并证得道果的人。随后,其他四名弟子都成为阿罗汉。陀在鹿野苑度过了第一个卫塞节,在那之后不久,又有50陀的朋友皈依教并证得阿罗汉果位陀同时也度化了他俗世时的妻子、父亲、母亲与弟弟阿难陀。初转法轮后,陀度过了他的雨安居,然后在印度东北部与喜马拉雅山地区游历、行化,成千成万的婆罗门转而皈依陀,护持并传播陀的教法。

陀住世最后一年的生活在《大般涅槃经》中有记载,经云:陀在“中国”(恒河流域)进行了最后一次行脚,在雨安居之前,陀从王舍城游历到吠舍离并在那里住了数个月,后来陀离开吠舍离北上并最终在拘尸那罗涅槃。陀最后一次行脚本来是以他的故国迦毗罗卫为目的地的,但是因为染病,他只好停在半路上。陀在巴瓦染上痢疾至病重。根据传中记载的这个悲伤的故事,在旅行的最后一天,当晚抵达拘尸那罗之前的路上,释尊已虚弱不堪,停下来休息达25次之多。

在涅槃地,陀的舍利,除了被迎请到吠舍离和王舍城之外,其余部分都留在当地。《大般涅槃经》中记载:印度各王国的国王们都争相迎请、供奉陀舍利,并举行庄严的供养仪式。计有8处供奉骨舍利,第9处供奉血舍利,第10处供奉灰舍利。

此外,还有四大圣地,由阿难陀尊者转述,作为一名虔诚教徒一生应该朝拜的圣地。虔诚的出家僧尼与在家男女众都应前往朝拜迹并忆念恩,即陀诞生之地、成道之地、初转法轮之地与涅槃之地。无论是谁,阿难陀说,以坚固的信心在朝圣路上朝,即使生命终结,肉身分崩朽坏,死后可得福报,上升到天界。

历史上,教以和平而多样的方式逐渐传播到亚洲的主要地区。释迦牟尼创立教,作为我们的教主,他遍游北印度诸国,度化与法有缘的人。此外,他也鼓励他的僧团去世界其他地方传播教法。他并不要求他人诋毁并放弃原有的信仰而转向新的宗教,那是因为他本人并无意创立自己的宗教。陀只是希望帮助他人断除因为内心的无明而产生种种烦恼与痛苦。后世的信徒以陀的言教为信仰,依法修行,因此受益。这或许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教”的宗教创立并传播的缘起。

印度阿育王也曾热心地将教传播到他的王国以外的地方,那些遥远的海岛。一方面,他的教使团是应外国国王之请而去的,比如斯里兰卡的国王。另一方面,他也根据自己的意愿派出僧侣使团。然而,这些僧侣使者并未使用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当地人转信教,他们只是将陀的教法带到那里,由那里的人们自己去感悟和选择。

其他崇信教的国王,比如16世纪的蒙古王俺达汗曾延请教僧侣到他的王国,并宣布教为国教,以统一国家,巩固统治并使他的人民安居乐业。

以上所述只是教悠久历史的几个片段,在第三届世界教论坛隆重举行之际,希望全世界教徒都能关注教文化的保护,并使它永久传承。

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教圣地及非物质教文化,如法、教礼拜方式、教生活方式与各信仰传统认定为世界遗产。但是,身为弟子与领导人,我们要在保护并传播教历史与文化知识方面肩负起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媒体、电子方式与视频应制作更多的宣传品来促使其广泛流传。另一方面,有关教圣地的任何发展计划,如修建或重建工程,都应事先进行仔细的认证,以实现这些宝贵的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免毁坏与过度开发。

加持我们!

作者:柬埔寨法相应派僧王

2012427日在第三届世界教论坛上的发言

下一篇:弘一大师“悲欣交集”的解读 -智悲佛网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