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用再负重

2017-05-29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这周看视频,发现导师在开示中经常笑呵呵的。我也学习得法喜盈盈,不似第一遍那么苦哈哈。法喜有三:

法喜之一:至少还有一块空地。

忍辱包括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对治的分别是嗔恚,怯弱和不解不乐。

这是个充满戾气的时代,流行语都叫“一言不合就XX”,不仅仅会经常遇到嗔恚之人,自己的嗔恚也很严重,经常不是在嗔中就是在被嗔中,只是嗔的形式展现在身口意的不同层级而已。也知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知道愤怒的种种不是,特别是人际关系上的伤害,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可是做不到不嗔恚啊,尤其是念头上。

宗大师费了较多笔墨说嗔恚的过患,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是嗔恚之人,被嗔恚对象,嗔恚后坏善根种种说法。坏善根的每一种说法都让人绝望,总让人感觉到因为嗔恚什么都功亏一篑了。导师在开示中说,总之,坏善根不是没有一点东西了,灰总是有一点吧,最起码那块空地还在。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我很受鼓舞,有了这块空地就有希望,只要再发起菩提心,又可以善根满满。倒不是给自己嗔恚找到了好理由,以后可以任由自己敌意满满,而是不再纠结于敌意之后的后悔、懊恼、自责等种种负面情绪,从一支毒箭到若干支毒箭。目前确实做不到不起一念嗔心,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推己及人一下,也可以包容别人的嗔恚。

宗大师对于如何与嗔恚之人相处,开出了两个药方。

药方之一是烦恼与烦恼之人要区别开来。烦恼之人由于宿世烦恼种子和非理作意而起嗔恚,他本人是最受伤害的。他本人就像着火的那栋房子,而被嗔恚的我们好比他边上的那栋房子。就像医生对病人,医生能对一个病人计较吗?我们要同情他,理解他,怜悯他。

我发现这个药方不仅可以对治如何对待他人嗔恚,同时也能帮助理解自己的嗔恚。嗔恚的原因主要是宿世烦恼种子和非理作意。对于宿世,已没有办法再去补救,但非理作意应该可以尽量以如理作意去对治,这样最起码可以减少50%的嗔恚势力。同时,引导他人减少嗔恚倒也可以从如理作意开始,即树立正见,《道次第》过患和胜利的公式本身就是如理作意的引导。如理作意原来也是上好的灭火器,直扑烦恼热恼。

药方之二是从因果角度来解释,面对如是因感如是果的领受等流,只有“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才能够消旧业。若是继续以牙还牙,以怒对怒,则会没完没了,生生世世轮回不息。

这两个药方告诉我,他人愤怒过来的负能量,不需要去接收,不受辱,心里负压就没有了,所以忍辱无需再负重。如导师在视频中所说,忍无可忍是没有什么需要忍。

法喜之二:苦有若干功德,思其功德去安受。

对于自生苦,若是有办法解决就想办法解决,如果没有办法解决就安心受着。对于苦,一般情况下,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往往以捱着、熬着、怒着等方式苦受着,无法安然、安心受着。

这次读诵原文时,齐唰唰地看到了苦的五个功德——劝解脱、除慢、于罪恶生羞耻、修善生欢喜、生悲悯之功德。刚强难调的我,正是因为苦而走上学佛之道。苦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具,划开我坚韧的烦恼之皮,让本自具足的佛性见到一点光明。

通过本周闻思,我想,苦有这五个功德,解脱之后就不再有苦,除慢减苦,止恶行善。如是因感如是果,没有恶就没有苦果,对他人生悲悯更是菩提心的根本,是成佛的基础。

班级共修时,师兄分享说,苦是这个娑婆世界的特色。堪忍世界,忍一忍就过去了,安了就能忍,忍了就安了。

法喜之三:佛法套路原来可以归纳成这六个境。

信境、证境、欲境、取舍之境、修习境、闻思之境。简单明了,言简意赅。感觉要背出这六个境,时时拿出来督促一下自己,在传播佛法的过程中,也可以简述佛法修行套路。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师兄们!

文:净真

下一篇:在带班中不断落实模式的受益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