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知识
学佛知识

《佛说盂兰盆经》浅说

2024-04-25 学佛知识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法会年年举办,因为它是报答父母恩,乃至一切众生恩的有力方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佛说盂兰盆经》中找到圣教依据。因此,《盂兰盆经》,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有了年年学习,温故知新的必要。

这部经以目连尊者救母为缘起,讲述了自古以来人们所尊崇的孝道,是一部典型的“以孝亲为宗”的经典。《盂兰盆经》的大意是说,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为了救拔在饿鬼道受苦的母亲,向佛请教救母的方法。佛教令他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诸佛及十方僧,以此超拔他的母亲脱离苦难。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讲:“父有慈恩,母有悲恩……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

父母的恩德这么重,我们怎样才能报答呢?

《佛说孝子经》中讲道:“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尽孝养,犹为不孝。能令二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是报重恩。”

想想今生的父母对自己有如此的大恩,过去生的父母难道不也是这样吗?纵观过去,在无始的生死长河中,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哪一个人不是我们报恩的对象呢?所以,《梵网菩萨戒》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佛在《盂兰盆经》中告诉我们,要为现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佛及僧。祈愿现在父母福乐百年;七世父母,乃至累世父母,令他们同获法益,离苦得乐!

正谓:

稽首释迦尊,大孝父母行,

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

为酬目连请,演说兰盆经,

奉教修供养,皆种菩提因。

昨天我们在介绍《盂兰盆经》大意的时候,提到了大目犍连尊者,以及他的母亲。大家是否了解,目连尊者是如何成为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而他的母亲又以何因缘堕落饿鬼道受苦呢?

目连尊者在过去生中,是一位以捕鱼为业的渔夫。一天,他忽然觉悟到杀生是大苦业,于是决定改业为生。没多久,他在城中遇到一位辟支佛,进止安然,威仪庠序,令他肃然起敬。于是他把这位辟支佛请到家中供养。应供后,辟支佛由于不善说法,便跃身空中显大神通。渔夫见后生大欢喜,发愿来生也要像这位辟支佛一样,具大神通力。

佛法中有愿必满,目连尊者依于因地供养辟支佛的福德力,以及自己的善愿力,今生得遇佛出家,并在佛陀的众弟子中成为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

即使目连尊者神通广大,也救不了堕在饿鬼道的母亲。因此佛告目连尊者:“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可见,十方众僧的威神之力,远比目连尊者的神力大!僧宝是众生的良佑福田,有戒在身,清净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议。

说到目连尊者的母亲堕落饿鬼道的原因,有论记载,定光佛在世时,目连名叫罗卜,母亲叫青提。罗卜有一次外出前嘱咐母亲说:“如果明天有客人来,您一定要用饭菜好好招待他们。”他的母亲答应了。罗卜外出后客人来了,可他的母亲却未遵守诺言。罗卜回来后,她又假装摆出刚设过宴席的样子。

罗卜问母亲:“昨天客人来,您有没有用饭菜招待他们呢?”母亲说:“难道你没看到桌子上摆的那些东西吗?”言下之意,她已经款待过客人了。

从那时起,目连尊者的母亲五百生中悭贪的恶习相续不断,所以《盂兰盆经》中佛告目连尊者:“汝母罪根深结。”

从这个公案可以知道,悭贪等烦恼习气,要通过学习佛法对治改变。佛说:“我倒难除,先以戒遮。”因此,归依三宝受持五戒,正是断恶修善的根本。知道了烦恼习气的可怕,因果的可畏,就要善护自己的身口意。从慈孝父母做起,乃至用慈心对待无始以来的父母——一切众生。

可谓:

盂兰盆经早读诵,

知因识果种善根。

持戒修行利父母,

切莫错过泪满襟。

今天我们首先来看《盂兰盆经》的经题——“佛说盂兰盆经”六个字。

“佛”,指说法人,即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演说。“盂兰盆”,盂兰是梵语,华言“倒悬”。因为三恶道的剧苦没有办法形容,所以借助“倒悬”一词来比喻彰显。“盆”是盛饮食的净器,这里指一切碗钵等。

佛弟子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以种种净洁碗钵,盛上种种净洁美食,来供养十方僧,救拔慈亲的倒悬之苦。

“佛说盂兰盆”是这部经的别名,“经”是通名,通于一切经典的总名。这部经的译者是西晋时期的三藏法师竺法护尊者。法师八岁出家,博学强记,通晓西域诸国三十六种语言文字。因原居敦煌,所以人称“敦煌菩萨”。

下面,我们来看经文。

【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闻”,表示阿难亲从佛闻。“如是”,指《盂兰盆经》。经中所讲的孝亲报恩之法是可信的,所以叫做“如是”。“一时”,世间所说的一时,一般指一个时辰、一小时等。如来度化众生,如潮水不失时,过去有感过去应,未来有感未来应,现在有感现在应。“一时”,在此指师资道合、感应道交之时。

“佛”,指说法主,也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是演说《盂兰盆经》的具体地点。

【经文】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目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获得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及漏尽通)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报答父母之恩。于是他以神通力,在三界中遍寻父母所在。结果,他用天眼观见父亲生到了善处,而母亲却堕落在饿鬼道中,见不到饮食,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非常可怜。

目连尊者看到母亲如此痛苦,马上用钵盛饭,利用神通力前往饿鬼道中,送饭给他的母亲。尊者的母亲看到饮食后,急忙用左手遮障钵,生怕被抢走,右手抟饭成团。可还没等放入口中,饮食就变成了火炭。

尊者的母亲为何会遭受这种果报呢?我们知道,她在当人的时候,悭贪的习气就很重。后来堕落到饿鬼中,习气仍然在。因此,即使是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也没有办法救拔她的饿鬼之苦。

可见,因果法则是真实不虚的。无论出家在家,都应当对自己负责,珍惜利用难得的人身,精进地断恶修善,广结善缘,以此资粮永脱生死轮回之苦,获得究竟的成佛之乐。

可谓:

盂兰盆经早读诵,

福德善根日日深。

知恩报恩不错过,

父母获益随愿成。

【经文】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这是说,目连尊者以神通力见到母亲在恶道中受大痛苦,而自己却无力救拔,内心非常伤悲,于是迅速回到精舍,将此事禀白佛陀。佛说,你的母亲,罪业之根深重难拔,单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没办法令她离苦的。

我们知道,罪业的根在于心。内心有悭贪的习气,种子遇缘起现行,再由现行熏种子,多生熏发,相续不断,便会根深蒂固,胶着难解,因此说“罪根深结”。

从目连尊者救母的这段经文当中,我们应当有所反思:作为凡夫,如果不懂得反省忏悔,改过自新,罪业又何时能消呢?习气又怎么能断呢?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宝贵的人身,努力地断恶修善,远离堕落三恶道之苦。

【经文】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目连尊者的孝心虽然感天动地,但凭借他个人的道力,依然救不了他的母亲。经中又列举了天魔鬼神外道等,这些众生虽然有神力或法术,能够祸福人间,但同样无法令目连尊者的母亲脱离苦趣,所以佛说“亦不能奈何”。到底谁能救得了目连尊者的母亲呢?佛说必须借助于十方众僧的威神之力,他的母亲才能得到解脱。这里强调的是“十方众僧”。

说到“僧”,律中指四人或四人以上的出家众。已故禅门大德虚云老和尚曾说:“佛、法二宝,要赖僧宝扶持。如果没有僧宝,佛、法二宝将无人流布,众生的善根也将无处培植,因此斋僧的功德最大。”

【经文】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尊者,你想要报答母恩,救度恶道众生出离苦海,我现在就说救济的方法,令一切苦难众生,都远离忧愁苦恼。

从这里可以看出,盂兰盆法会虽由目连尊者救母而发起,但佛说此法,不单是为了一个众生,而是仰仗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令一切苦难众生,都远离忧愁苦恼,得到解脱自在安乐。

可谓:

众生惑业罪苦深,

目连救母最感动。

佛陀金口宣妙法,

僧宝威力大无穷。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要想救拔恶道的众生脱离苦难,需要仰仗十方众僧的威神之力。那么,具体应当怎样来做呢?我们接着来看经文。

【经文】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罐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这段经文是说,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这一天,应为七世父母以及现世父母当中,堕落恶道受苦者,备办百味饮食以及各种器具,香、油、灯烛、床敷卧具等物品,并把最好的美味食品放在碗钵当中,供养十方大众僧。

文中所说的“自恣”,意思是在僧中任由他人检点、举罪,以便忏悔过愆,令戒行清净。

为什么要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来供养十方大众僧呢?通常,十方众僧于农历四月十六日结夏安居,七月十五日安居圆满。经过三个月的安居,大众僧坐夏有功,或在佛法中有所修证,或于戒定慧三学有所增上。而且,在七月十五日安居圆满这一天,大众僧会共聚一堂,互相检点,彼此发露忏悔过愆,戒行最为清净。因此,在这个殊胜的日子来供僧,获福是无量的。

“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以七世父母作代表,可说明累劫父母的生养之恩,是永远报不完的。而今生的父母,最容易引发我们的报恩心。

以上所说的供品,不论是吃的,还是用的,都只是例举而已。广义来说,只要是大众僧能够受用的衣服、药品等,都可以供养。

“尽世甘美,以著盆中。”“尽世”,说明修供养,应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做。不论能力大小,物品多少,重在至诚和发心。“甘美”,这是强调要用精美的食品和庄严的供具,来供养十方僧,这样所获得的福报也是不可称量的。

讲一则《贫女供灯》的故事。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贫女,乞到了一文金钱,于是她决心买油点灯供佛,并发愿以智慧光明,破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卖油的人了解到贫女买油是为点灯供佛,出于随喜就多给了她一些油。贫女欢喜地将油灯供在了佛前。经过了一夜,相同的供佛灯,油都燃尽了,唯有贫女的那盏灯还亮着,就像刚刚点燃的一般。

这天,正赶上目连尊者当值,尊者用了很多方法,乃至神通力,也未能熄灭贫女所供的灯。事后,佛陀告诉目连尊者:“凭你阿罗汉的神通力,是无法灭掉这盏发大心人供养的油灯的。”

这就是心大力小、少供多福的一个例证。由此可知,不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善用其心”。只有发大心,发利益一切众生的愿,才能得大果,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菩提。

可谓:

依佛所教报亲恩,

七月十五供兰盆。

仰仗十方自恣僧,

累劫父母出苦轮。

虽然七月十五的盂兰盆法会已经度过,但今年对于《盂兰盆经》的学习,还有待圆满。这几天,希望大家能以一颗欢喜心,共同完成最后三讲的学习。来看经文:

【经文】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这是告诉我们:当此七月十五日,正是一切圣众云集之时。大众僧精进办道,或在山间修习禅定;或者已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或在树下经行思惟;或是已经证得六通自在的大阿罗汉、大菩萨,示现教化声闻、缘觉之人;或是初地乃至十地的大菩萨,权巧示现作比丘。今天同来赴此盛会,在大众中,共同一心接受供养,做人天殊胜的福田。这些具足清净戒的圣众,功德如同大海一般,不可思量。

“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这是说登地的菩萨,可以在六道四生之中,随缘示现度化众生,所以每每权巧示现比丘身,来承担住持弘扬正法的大任。如华严初祖杜顺和尚,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地藏菩萨,也常以声闻形象化导众生。可见,众僧当中圣凡难测,作为凡夫,应当平等恭敬出家人,这样才不会给自己带来过失。

“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钵和罗”是梵语,华言自恣食。在七月十五日供佛及僧的饮食,叫做钵和罗饭。“一心”,说明出家人慈悲怜悯施主,对施主所供的饮食,内心不生分别,皆平等受施。

“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这是总结以上所说的殊胜福田之相。佛灭度后,教导弟子们以戒为师,戒律是出家人的根本。大众僧虽然每个人所修所证不同,但共同遵行奉持佛所制的戒律。因此,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具足清净戒的出家人,如云普集,功德难量。如果能够供养这样殊胜的良福田,必会获得殊胜的利益。

【经文】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凡是供养这些自恣僧的人,今生父母,六亲眷属,已经堕三途者,现在斋僧之时,即可脱离苦趣,所以说是“应时解脱”。如目连尊者的母亲生到天上,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凭借盂兰盆法会上斋僧的功德,现生即可得到快乐,福慧增长,寿命延长。过去多生父母,神识可得超拔,生于天上,得自在化生。

可谓:

七月十五欢喜日,

如法修供盂兰盆,

现在父母皆安乐,

已故双亲得超升。

从昨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供养清净的自恣僧,能令现世父母,乃至过去父母获大利益。今天接着来看,佛告诉大众僧接受供养的仪式。

【经文】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佛教令大众僧,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接受饮食供养的时候,应先了解施主的心意为其咒愿,令其父母离苦得乐,而后端秉一心来受食。受食以前,先把钵和罗饭,供在塔寺中的佛前。供佛后,大众僧可以正式受食。

施主来设供,本意是为了利益自己多生的父母,因此出家人在为施主家咒愿以及受食的时候都应当端秉一心,这样才能自利利他。

食存五观,指出家人在用斋的时候,要作五种观想。简单来说就是:

一、要想到这一钵饭菜来之不易,施主省吃俭用为求福来供养,所以应该珍惜。

二、思惟自己的德行是全是缺,是否具备受供的资格。

三、提醒自己,对饮食不要起好、坏等分别想,远离贪嗔痴等过失。

四、正念思惟吃饭是为了去除饥渴二病,把饮食作药想,把吃饭作疗病想。

五、清楚地了知,受用饮食是为了成就道业,所以吃饭时心也不能离于道。

【经文】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当时,目连尊者以及在会的大菩萨众,听闻佛陀授以设盂兰盆供的方法后,皆大欢喜。目连尊者的啼泣之声,顿时停止了。于是他遵循佛陀的教导设供修福,来报答父母的深恩。就在这一天,目连尊者的母亲,借助大众僧的威神之力,脱离了一劫的饿鬼之苦。

经文中所说的“是日”,说明脱苦非常迅速。就在设供的当下,目连尊者的母亲即离苦得乐。“劫”,指不能以年月日计算的极长的时间。

我们现在处于减劫人寿百岁之时,尚能听闻到佛法,应当依佛所教修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尤其我们学习了《盂兰盆经》,不要错过利益过去、现在父母的机会。

可谓:

学习目连发孝心,

身心并济奉双亲。

七月十五欢喜日,

冥阳双利设兰盆。

今天我们来看《盂兰盆经》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经文】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

这段经文是目连尊者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向佛陀提出的请问。尊者说:“弟子的生母,承蒙三宝的功德之力和大众僧的威神之力,已经脱离了饿鬼之苦。未来世的佛弟子,如果也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设盂兰盆供佛斋僧,来救度现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以吗?”

佛陀听后,赞叹目连尊者说:“太好了,你问的正是时候。我正想说,你就代众生请问了。”

【经文】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佛呼目连尊者说:“善男子!如果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乃至普通的百姓,想行于慈孝的话,都应该先为现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在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大众僧的自恣日,用百味饭食,安放在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

显然,这是佛教导开示道俗一切人,都应当这样来做,以报答父母的恩德。尊者的请问,虽然仅提到未来的佛弟子,而佛的答词,却通举了道俗一切人。

文中说到“现生父母”,言下之意,不必等到父母往生以后才来设供救拔。趁他们在世的时候就做功德,更能利益他们。

【经文】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这是设供时所发的愿。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福寿康宁,远离一切苦恼忧患。乃至七世父母,仰承供佛斋僧的功德,脱离三恶道苦,得生人天善处,福乐绵延无极。在实际行事中,也可随个人心意来发愿。比如,回向父母命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成佛,普利一切有情等。

【经文】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凡是佛弟子,想要修孝顺之行的人,自当于念念之中,常忆现生父母的养育之恩,乃至七世父母的恩德。于年年七月十五日,以孝顺心、慈悲心,为他们设盂兰盆供佛斋僧,报答他们的养育慈爱之恩。所谓:父母爱子,念念不离心;孝子报恩,也须年年为设供。

【经文】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最后,佛陀劝导每一位佛弟子,都应当信受奉行此法。目连尊者以及与会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从这里可以看出,此《盂兰盆经》必定会流通于后世,令正法久住!

《盂兰盆经》的学习,今年就结束了。但奉养父母之事,是我们天天都要用心来做的。

可谓:

盂兰盆经常读诵,

广行孝慈报亲恩,

回向父母得安乐,

听闻功德利有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