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路
学佛之路

学佛:重塑道德观

2024-04-16 学佛之路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作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以前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经常谈论道德的话题,但是却从未深入思考过道德到底是什么?通过学习《佛教的道德观》,我们系统了解了“道德”这一主题。下面我重点分享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佛教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告诉我们“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从单位拿点纸和笔、路边摘朵花、伤害个蚊虫等区区小事不以为然,佛教认为不善行虽小,但在内心却张扬了不良心性,种下了不善的种子,积累多了就形成不善的心行,形成串习。修善也是如此,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是在培养善心,正念,张扬正能量。众善奉行,是修慈悲心。尽其所能地做一些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的善事。善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善举,也包括时间精力上的善行。比如自己帮助他人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调解家庭矛盾或用自己的所长、专业知识去帮助他人等等。平时多关爱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买菜购物时不与小商贩讨价还价,特别关照老人商贩,额外多给点钱。这些微不足道小事儿都有利于修自己的慈悲心,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内心的安乐。

第二,从起心动念处去审视自己的道德观。佛教告诉我们身、语、意的行为是构成我们生命品质的材料。思想是决定语言和行为的总指挥官,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在心田播下种子。以此关照自己的心行:以前尽管道德对自我有众多约束力,但仅仅多体现在行动和语言方面:尽量表现出彬彬有礼,愿意为他人付出,愿意承担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事。但有时内心却有抱怨和排斥。其实,不良情绪在内心某个角落里宣泄,释放不满。其实,这种不良的心念不会自发的产生善行,会形成串习,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佛教的善心让我认识到,当不善的思想发生,行为和语言就会产生不善,给他人造成伤害;而自己也产生了负面情绪;疫情期间当我以慈善之心在我妹妹医院做义工,用自己的语言专长去帮助需要就医的留学生解决困难时候,我内心充满欢喜,给我带来了正向心念。通过这半年的三级修学,我发现自己心态越来越好,会更多的去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我和社会、环境和整个世界的关系。其实佛教一直教我们“善”的理念。

第三,道德不仅能让自己受益,还能利益大众,建设和谐社会。多一个人遵循道德,就会多一份正能量。当这种力量传递出去,有些人会因为看到榜样而效仿,有些人会因为吾道不孤而有坚持的勇气。不要觉得个人力量微不足道,事实上,社会就是由个体组成的,共业系统也是由众生的业力汇聚而成。我们改变自己,就在改变其中某个因缘,进而影响更多的因缘。作为个人,我们的力量确实很微弱,但是每个人和家庭就像是一个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了,整个机体自然也会很好。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市几万名自愿者的善举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为抗疫成功的共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实践道德,离不开佛法智慧和禅修路径。只有发菩提心,树立理想,以因缘因果智慧,从空和慈悲的层面,突破"我"的局限,去除中心、主宰、二元对立,才能无分别、无限地利他。通过禅修调整心性,开启佛性,建立正向力量,断恶修善,才能提升道德,达到实践道德的最高目标成就佛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