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安于素食的居士

2014-05-18 素食名人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苏轼生平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着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今湖北黄冈)。元佑八年(1093年)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元符三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66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安于素食

最爱杞菊巢菜菖蒲

被贬密州之前,苏东坡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佛教,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生活,并乐在其中。

在“乌台诗案”中,苏东坡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的诗中有“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的诗句,把自己在狱中比喻为待宰牲畜,其痛苦之情,流露无遗。或许因为经历过死里逃生,他从此以后便不再杀食任何生物。有时候,友人以生鲜的活蟹、蛤相赠,苏东坡就将它们拿到大江中放生

苏东坡每贬一地,都要辟地种菜,丰富三餐菜肴。世人只知苏轼有一道“东坡肉”,哪晓得东坡居士也是一位安于蔬食的素食者呢?相传苏东坡来到清远时最喜欢吃三种菜杞菊、巢菜、菖蒲,清远民众跟风栽种,这些绿色食物在清远风靡数百年。后来聪明的清远人以杞菊、巢菜喂养当地土鸡,竟然培养出赫赫有名的“清远鸡”。

苏东坡一生,屡经磨难。但他始终保持乐观情绪,笑对人生。他在密州时开始采食杞菊,并于熙宁八年(1075年)秋作有《后杞菊赋》(因唐人陆龟蒙已有《杞菊赋》在前,故名)。元佑六年(1091年)到了颍州,他仍然对此念念不忘。

苏东坡采食杞菊,首先是为了果腹充饥,虽然“嚼吃草木”,“气味苦涩”,而其内心却是十分乐观的,吃起来也就甘之饴了。苏东坡的食杞菊还有另外一种意思,那就是他一贯奉行的养生之道。杞菊虽然不能作为主食经常食用,但它们的药用功能却是毋庸置疑的。

杞即枸杞,一名羊乳,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本草经》将枸杞列为上品,并云“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本草纲目》亦云枸杞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其根称地骨皮,也有清肺热、退虚热等功效。

至于菊,尤其是苏东坡所食的甘菊,也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之功效。《抱朴子仙药》载:“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苏东坡在食杞菊之后,“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返黑。”看来他不仅没有饿倒,反而更年轻健康了。

巢菜,也称元修菜,是苏东坡的故乡菜。巢菜亦名薇菜,即《诗经小雅采薇》曾歌咏过的“薇”。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薇……即金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蔓生,茎叶气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诗经》云:“采薇采薇,薇亦柔止”;《礼记》云:“豕以薇”,皆此物也。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古代的伯夷,叔齐因耻食周粟也曾采薇。这样一来,“采薇”又被赋予了孤高不俗的文化意蕴。

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东坡曾采得石菖蒲数本,并写下了《石菖蒲赞》:“……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

这既是对石菖蒲的赞美,也是苏东坡长年背井离乡、日奉甚薄的真实写照,更令人联想到苏东坡坚韧不拔的节操和不屈不挠的生命活力。

宋人沈括云:“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也。”久而久之,菖蒲遂与苏东坡的崇高气节和峻洁人格联系在一起。

综观苏东坡的一生,保持乐观情绪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苏东坡眼中,不但人人都是好人,就连花草果蔬也足能令他产生美感。林语堂曾说过:“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苏东坡这种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文化心态,不但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感,也是他身处逆境时的重要精神支柱。

■诗词赏析

诗词风格由豪放到空灵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正如苏东坡所作诗《碧落洞》: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泉流下珠,乳盖交缦缨。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小语辄响答,空山自雷惊。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

苏东坡在描写美景的同时,“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两句意思为“南边的山崖受到了朝阳的照射,如果爬上它的最高处是否就可以看到遥远的京城呢?北边的山谷受到晚上月亮的光照,反射的光芒使我好像在梦中重回了京师。”突出自己虽被贬仍心怀朝廷但却无能为力的无奈。“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小语辄响答,空山自雷惊”,意为“我们一行人不想让别人知晓来游飞来峡这件事,就是恐怕寺里的方丈与主持来迎接。我们小声问答与说话,在空荡的山谷中就如打雷般响”也突出了苏东坡受贬后低落而无奈的心情。

而苏东坡找峡山寺和尚礼佛时,心境却已从无奈到豁达,正如苏东坡诗《峡山寺》:

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佳人剑翁孙,游戏暂人间。忽忆啸云侣,赋诗留玉环。林深不可见,雾雨霾髻鬟。

此诗大量地描写了清远无尽的美景,“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一句,苏东坡表达了自己对僧人应幽静独处的看法,也突出他崇尚佛教、希望隐居的意愿。“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佳人剑翁孙,游戏暂人间”,意思为:只有仙石流出来的泉水才可以解游客的烦渴,琴与筑这两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妙不可言,山间有猿猴跳跃。在这般美妙的环境中,人世间的烦恼也暂时抛开了。从这两句诗中,可看出苏轼崇尚无为及追求和谐的境界

应该说,在苏东坡众多的作品中,前后期风格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其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世人解读

随缘自适旷达洒脱

清远市金鸡岩名胜古迹风景区董事长黄世健认为: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死里逃生后,苏东坡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心灵的创伤是无法愈合的。因而被贬惠州途经清远,流露出的游玩之乐、赏景之喜是短暂的,更多的是被贬谪的悲凉。经过多次跌宕起伏,苏东坡一生游走于儒道佛及其他思想的边缘,受儒道佛影响,他总能随缘自适,旷达洒脱,享受生命。

下一篇:埃弗顿守门员Tim Howard呼吁“爱纹身,不爱皮草”!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