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来有源
素来有源

降伏其心的方法论

2022-08-25 素来有源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今日,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个

个人常用的“降伏其心方法论”,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曾经听到一句话:

对有些人,圣贤是偶像,愿意看;

对有些人,圣贤是榜样,照着做。

我相信我们的读者们,

都是属于第二类人。

我们都会思考自己此生的意义,都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高尚的人、更纯粹的人,并为之努力。

可在这条提升自己的路上,

也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

比如:

我确实是把圣贤当作人生的榜样,想要照着做,可是,到底要怎么照着做呢?

堵车、孩子不愿意上学、孩子不吃饭、家庭不和谐、老板让你加班、下属和你顶嘴、外遇、甲方不打尾款、枯燥又毫无意义的会议,等等等等……

面对这些,我们的心态快要崩溃了,可是,这些现代生活中具体的案例分析,在圣贤书中好像都没有提及,那我又应该如何照着做呢?

事实上,以上种种的情况,直接考验的其实是我们的内心,也就是,我们降伏其心的功夫。

而往昔圣贤,虽然早已把我们心性的种种本质与对应方法都给讲透了,

可毕竟,这些圣贤经典都横跨了数千年,所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具体案例会有些脱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既然在书中无法获得解答,

那么此时,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分享的方法,

也并没有多么高深,

谁都可以去试试看,

那就是:角色代入。

如果此时此刻,就在这里,这个堵车的、孩子不听话的、被要求加班的、客户无理取闹的、或者被属下顶嘴的人,是一位圣贤,那么,他会怎么做?

当然,按理说,一位圣贤遇到这种情况的几率也不大,也许圣贤根本不会让这种事发生,或等到这种情况发生。

但我们不妨想想看,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或榜样想一想:此时此刻,在面对你现在碰到的这个问题时,站在这里的如果是佛陀、耶稣、孔子、苏格拉底,那么,他们会如何处理?

也许有人会说:“这方法也不新鲜啊,我也试过了,没什么用啊!

是的,

这也是我的答案,

当我换一个角色思考后,

我的答案依然是:不知道。

因为,我完全不知道圣贤会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我的心性与认知,也根本无法触及到圣人看待问题的领域与深度,其实这也正常,以一种凡夫的认知与心态,又怎能揣测圣意呢?

不过,

这种方法虽然得不到解决方案,

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办法行不通。

因为,这个办法,从一开始,

就不是为了漂亮地解决问题。

而是为了,当我们面对问题、激荡出内心的“恨怨仇争、分别评判与抱怨”时,如何不做错误的行为,这就是我这个方法的用处。

大家知道以前央视有档节目叫《开心辞典》吧,我说的这种方法,不是求助现场观众,也不是场外电话求助,而是去掉错误答案。

当我代入角色看问题时,

我虽然不知道圣贤具体会怎么做,

但是,我非常确信以及肯定,

圣贤不会怎么做。

圣贤绝对不会做的,

恰恰就是我现在想要做的…

那就是“生气、抱怨”等等这些——

让我们吃尽了苦头的老毛病。

我们不能一边学习榜样在做的事情,

同时也一直做榜样不做的事情,不是吗?

而无论遇到何种问题,这些我自己的习性与认知,在条件反射下采取的方法,其实都是错误的方法,把错误的去掉了,剩下的就好选了。

文学史上,全世界最著名的名侦探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创作者柯南道尔,

有一句名言:

当你排除了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有多么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whatever remains,however improbable,must be the truth.)

——阿瑟·柯南·道尔

我们可以把这个逻辑用到生活中,有时未必需要多么漂亮、华丽、智慧地处理某种情况,把注意力从这边放到如何不犯错误,把这些全部排除后,剩下的,就是在我们遇到问题时,现阶段认知里最明智的解决方案了。

比如,今天我和某人发生了冲突,我不知道该如何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我此时此刻只想生气、一心想要修理你、让你再也不敢这么对我,可我又非常清楚地知道不能这么做,最后,即便我什么都没做,这对我来说,也是当下最好的方案。

说白了就是: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而多数时候:

只要无过,也是有功。

佛经中也有大量的相关描述:

真正的解脱不是因为做了什么,

而是因为贪、瞋、痴已尽的缘故。

道德经里我们都熟知的那句: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也有这一层的意思。

这里的无为

不是什么都不做,

而是不妄为,那么自然,

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了。

我们平日很多遇事时的反应,

都是属于这“妄为”的范畴里,

所以就需要借助角色代入这种方式,

去约束、制止一些行为。

简单来说,

就是刻意制造一种约束力。

虽然无法以圣贤的认知与高度,去完美处理某件事情,并获得很多高分;但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很多扣分项,至少成本能保住。

如同学佛先学戒,

因为这是基础,

把我们平日的加法思维,转换成减法思维,先去学习不做什么的方法,待我们定力增加、认知提高、能力变强时,再学习做什么的方法,这就比较科学。

如果顺序颠倒,就如同往一个有洞的袋子里装钱,扣的分比赚的分还要多,这样意义其实不大。

所以,当我们内心开始有波动时,可以试试这种方法;而即便我们内心平稳,也可以多想想。

这种方法不用分场合:与友人吃饭、出入小区、打车、坐电梯、买东西、打电话,都可以试试,经常代入一种圣贤的角色感。

如果时时刻刻都能维持,

相信我们会有质的飞跃。

望与君共勉!

延伸阅读:

《你的人生,够专业吗?》

看完这个故事

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请留下您的感想

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