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佛珠
学佛佛珠

学佛为啥要佩带菩提子揭秘

2024-03-27 学佛佛珠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菩提子佛珠贵异凡俗雅,凡以线穿皆称菩提子,人多感繁芜困惑。绕墙寻觅,遍查释家典籍,于《佛学大辞典》和《佛光大辞典》中查得菩提子实为野生薏苡草珠,顿感殊胜无比。盖草珠质地瓷实,庄正典雅,天生孔道,大德先师取其物原土产为数珠法器,可谓善哉。此顺其自然之智慧,非”菩提“之真谛耶?

一、“菩提”之渊源
佛典中,“菩提”、“菩提树”、“菩提子”,三词一脉相承,渊源最为密切。

“菩提”一词,为梵文“Bidhi”音译而来,《摩诃止观》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佛教自东汉孝明帝传入中国至隋唐,译经渐有“五不翻”原则。现据《大正藏》本,把《翻译名义集》卷一中法云原文抄录如下:“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佛学大辞典》释:
“Bodhi(术语),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

故“菩提”可谓成佛之“正觉大道”,取顺古庄重神圣区别之意,不可轻易转翻。一言以蔽, “菩提”就是明心见性,断障涅槃,成就佛道之境界,是佛教修行之归宗,根本之教义。而佛法、经书、宗派即是从不同角度阐释佛果菩提真谛及践行之法。

二、“菩提树”之典故
“菩提树”梵文名Bodhidruma,又名Bodhivka,即毕钵罗(梵Pippalāyāna;【又】(植物)Pippala,又作必钵罗,庳钵罗,树名),曰释尊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

《酉阳杂俎》曰:
“菩提树出摩伽阤国,在摩诃菩提寺。盖释伽如来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过已还生。至此日,国王人民,大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树高四百尺,已下有银塔周回绕之。彼国人四时常焚香散花,绕树作礼。唐贞观中,频遣使往,于寺设供,并施袈娑。至显庆五年,于寺立碑,以纪圣德。此树梵名有二:一曰宾拨梨力叉,二曰阿湿曷咃婆力叉。西域记谓之卑钵罗,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菩提婆力叉,汉翻为树。”
《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讲其典故:
“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佛是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着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必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苏。外道赞言。诸佛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人咸号为延命树。以此因缘有其二名。”

故菩提树乃神圣庄重,象征佛法威德广大,为佛众所崇拜。而从植物学角度来讲,菩提树学名字Ficus religiosa,为印度国树,而斯里兰卡国旗上四片叶子亦为菩提树叶,极易辨认。


“其果实称毕钵罗(梵 pippala),故亦称毕钵罗树。属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高达三公尺以上,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佛光大辞典》p5208)”
当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将菩提树作为国礼赠华,此树保育在北京植物园热带植物温室内,今已亭亭如盖。

现今传承公认的真正的菩提树是桑科榕属植物,果为花囊果,犹如无花果一般,其内并无可以作数珠之籽。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何为菩提子?

三、“一草二木三菩提”——释家菩提子传承之正源
人常闻丛林之中的佛谚“一草二木三菩提”,但能解其真正含义的却寥寥无几。

“一草”是指“金佛草”还是“草菩提”?“二木”是指“六道木”、“红木”,还是“紫檀”,“黄花梨”?“三菩提”是指“凤眼菩提”、“金刚菩提”、“星月菩提”,还是目前市面上所谓的“各种菩提子”?其实“一草二木三菩提”是指在佛教历史发展中渊源纯正的三种“菩提子”,一种草本植物结籽,两种木本植物结籽,故成“一草二木三菩提”一谚。《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记载:“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那么她们究竟是何芳草秀木?

查阅目前最权威的佛学词典《佛光大辞典》(民国七十七年,佛光山基金会)的“菩提子”词条释文:
“菩提子乃西藏语 bo-di-ci 之果,而非指菩提树之果实,产于雪山附近。其树属一年生草本,春天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呈穗状;夏秋之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俗用为念佛之数珠,故称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又于本草纲目无患子条中,举出无患子之七种异名,其中之一即称菩提子。校量数珠功德经(大一七·七二七中):‘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参阅‘念珠’3215)”

查询拓展 可在线查阅佛光山基金会网站: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佛光大辞典》的释文即明确指出草本的“川谷草菩提”,木本的“天台菩提”与“木患子”此三种菩提子,这正是佛谚“一草二木三菩提”的真正出处。不过这三者各有渊源,下文分别道来:

(一)草菩提,佛珠天成,佛缘最甚
1914年版本的《佛学大辞典》是由丁福保居士转译日本真宗大谷派学僧织田得能《织田佛学大辞典》,其“菩提子”词条记载:

“案菩提子一名川谷,一年生草。所在有之,春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作穗,夏秋之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俗用为念佛之数珠,故名菩提子。”

这倒是应了禅宗六祖高僧惠能的诗偈名句“菩提本无树”。后续台湾佛光山基金会重编佛学词典《佛光大辞典》时认可并沿用其记载。其明确介绍了川谷草菩提的特点,“圆而色白,有坚壳”,因而“俗用作念珠之数珠”。

在佛陀的时代,生产力较为低下,制珠并不容易。川谷草菩提天生孔道,无需打孔即可穿制成佛珠,并且全世界广布(薏苡发源于东南亚,现今全世界广布,品种各异,但都有天生孔道,适合串珠,日后可以另附文介绍世界各地文化和宗教的薏苡串珠制品),使用极为方便,便于传教;色泽素净,质地瓷实清凉,也非常符合佛家的教义追求:草菩提可以说是天生的佛珠,释文中一个“俗”字可以看出历史上川谷草菩提被广泛应用。

如果在“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中以“菩提”为关键词搜索,除了真正的菩提树以外也可以看到薏苡(草菩提)在列其中。

查询拓展查询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http://db.kib.ac.cn/eflora/Default.aspx
明时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说:
“薏苡人多种之。二三月宿根自生,叶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茎开花结实。有两种:一种黏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饭及磨面食,亦可同米酿酒。一种圆而壳厚坚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也。但可穿作念经数珠,故人亦呼为念珠云。其根并白色,大如匙柄,糺结而味甘也。”
至清代嘉庆年间得硕亭所著京都竹枝词《草珠一串》,清时京都旗人以其物原土产,穿以为珠,时时盘拈,最为时尚,一言以蔽:“人人相见递烟壶,手内须拈草子珠。”

从目前所见的佛学文献资料和植物学资料来看,所有被叫做菩提子的植物中草菩提的渊源最为纯正。在江浙一带的方言中草菩提被直接叫做念佛珠,大部分的礼佛的老人都会使用过这个佛珠。

因“便”生“缘”,进而成“俗”,此所谓“一草”——川谷草菩提子。

附草菩提各种方言别名:川谷;薏苡;草菩提;观音珠;草鱼目;草珠儿;草珠珠;草珠子;草珠子米;草子;川穀;唸佛珠;回回米;老鸦珠;连珠草;六谷;猫猪子;米仁;念佛珠;菩提子;水玉米;铁玉米;亭珠子;庭珠子;屋菼;五谷子;鸦球;药玉米;野薏米;野薏苡;野珠珠;苡米;苡仁;薏米;薏仁;薏仁米;薏苡米;薏苡仁;薏珠子;玉秫;玉珠珠;珠珠米;六谷米;数珠果;素珠果;吸脉果;野绿米;野玉谷子;苡薏;益米;裕米等。

(二)天台菩提,似曾相识菩提树
1914年版本的《佛学大辞典》所释的菩提子词条另举了木本菩提:“木本者别为一种。中国惟天台山有之,谓之天台菩提。”

浙江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非常有名,天台菩提亦为人熟知。早在唐代,诗人皮日休就有《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

明代高僧传灯法师在《天台山方外志》中记述了天台菩提的传说:
“相传谓西天梵僧游化于此,人得饭之,乃遗报此菩提树种。树如柿,花亦大同。未结蕊乃别抽一叶,长指半许,阔两指,色白而光润,乃结蕊于叶下,日则覆子以蔽秽,夜则捧子以承露。秋社后取子为珠,十百中必有一二如罗汉者谓佛头,他处所生则无之。今以此珠令人念佛,佛称为觉,所念既觉,念者亦觉不二。觉即大菩提树,称菩提宜矣。”

天台菩提子珠身往往有五条棱线,故又称五线菩提。故宫华英殿中亦有引种五线菩提,当年乾隆帝还请高僧开光,并提诗立碑,可谓神圣庄重。随着文玩市场的兴起,故宫五线菩提曾名噪一时,现在市面上偶尔可见故宫五线菩提在售,作价万千,令人唏嘘。那么所谓“天台菩提”到底是怎么样的菩提,为什么会被收录《佛学大辞典》?

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天台菩提树是一种椴树(没错,就是产椴树蜜的椴树),其叶片与真正的菩提树叶长得相像。

真正的菩提树,其实是一种热带榕树,其叶片为心形或卵形,最大的特点是先端骤尖。而椴树叶也是心形叶片,先端渐尖,两者较为相像。真正的菩提树作为热带植物,在中国南岭以北及广大中原北方地区并不能生存(当年印度总理赠送的菩提树也只能保育在北京植物园热带植物馆里),所以像天台山的椴树之类与菩提树相似的树木也被我们当成了菩提树。也许当年传教的梵僧远来天台山,看到与梵地的菩提树相像的椴树而顿生大觉,遂再此开山立宗。真正的菩提树叶片较厚为革质,边缘圆润,可以制成叶脉标本,名曰“菩提纱”。而椴树为温带阔叶树,叶片较薄,边缘多锯齿,某些品种叶片呈3裂状。

按照地理分布和植物特征,天台山的天台菩提为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佛光大辞典》也有同样的收录:“此外,另有一種喬木之菩提樹,學名 Tilia migueliana。”同理,暴马丁香树在北方地区寺庙也会被叫做菩提树。这就是五线菩提的真正渊源。

而故宫中的五线菩提,其实不是南京椴,而是北方的蒙椴,其叶片常出现3裂,其实与真正的菩提树相似点较少。从这点讲故宫五线菩提不如天台五线菩提“正宗”。其实椴树种类繁多,“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收录的椴树种类有50种以上,所以市面上能看到的五线菩提,颜色形状大小也多有差异。

似曾相识成“菩提”,此为“二木”中的“一木”——天台菩提。

故宫五线菩提固然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附加值,但如果用别处的蒙椴籽来冒充,一般人极难辨别,蒙椴亦不珍稀算珍惜植物,在中国分布很广,请谨慎。

(三)木患子 ——《佛说木患子经》
东晋翻译的《佛学木患子经》详述了佛陀教人使用木患子念佛修行的事迹: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因此木患子也是释家传承中最常使用的佛珠之一。木患子颗粒较大,民间使用较少,一般直径12-17mm,直径10mm左右的木患子佛珠往往价值不菲。而佛家仪规中挂珠的标准尺寸为14mm,木患子正好合用。现在仍可见许多大德高僧用木患子做挂珠。

不过按照佛经来说,木患子完全不同于菩提子。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分别记载了木患子与菩提子:“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所以,两者绝不等同。
但明时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说,木患子其中一个异名也叫作“菩提子”。这一点与现在“菩提子”的广义用法类似——人们会将可以作念珠的植物讹叫作菩提子。后续《佛光大辞典》也沿用了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又于本草纲目无患子条中,举出无患子之七种异名,其中之一即称菩提子。”

佛陀开示,因“异”得“名”,遂有了“二木”中的“另一木”——木患子。

草本的川谷草菩提,木本的天台菩提与木患子,此三者正是佛谚“一草二木三菩提”之真正奥妙,也是所谓“菩提子”的佛家正统渊源。

四、当今盛行的“菩提子”并非“菩提子正宗”
《妙臂菩萨所问经》曰:菩提子,金刚子,莲华子,木槵子,及砗磲诸宝等为珠,凡持诵时,真言印契,收摄其心。在诸多提及“菩提子”的佛典中,“菩提子”都为专指狭义用,并非现今的广义泛用。那么目前市面上名目繁芜的菩提子到底作何来历?

(一)“金刚子”非“金刚菩提子”
今人都称“金刚子”作“金刚菩提”,其实一知半解。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别,所用数珠亦有不同。《苏悉地羯啰经》说佛部用菩提子,观音部用莲花子,金刚部用噜梛罗叉子之数珠;《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金刚部用金刚子,宝部用金等诸宝,莲华部用莲华子,羯磨部用种种和合之数珠。依佛典可知,如今盛行的如“金刚菩提”,在佛典中叫作金刚子而区别于菩提子。

(二)“凤眼菩提子”并非等于“菩提子”
另一种流行的“凤眼菩提子”,因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辑要》中一句“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而得盛名。

殊不知,此句另有前文,其实为“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及观音法用水晶珠,修怀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及一切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南京等地方言叫草菩提为观音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由此可知,菩提子亦有别于“凤眼菩提子”,两者绝不等同。

(三)“星月菩提”的美丽误会
而现今风靡的“星月菩提”,出于清代文学家、民俗学家李调元所著《粤东笔记》:“菩提树子,可作念珠。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罗,细点如星。谓之星月菩提。”

如今看来,实为李调元谬认。前文已示真正的被印度奉为国树的菩提树是桑科榕属Ficus religiosa,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无籽可做数珠。而星月菩提其树叫黄藤,属棕榈科黄藤属,其叶羽状全裂,与真正的菩提树相去甚远。但黄藤原籽虽粗陋,却的确可打磨成念珠,打磨好的黄藤籽,其芽眼大圈如月,细点周罗如星,质地坚硬,堪当数珠,就是现在极流行的“星月菩提”,亦算名副其实。 此一混淆,成就“星月菩提”之名,可谓因缘际会真亦假时假亦真。

五、结语
认知混淆自古有之,而今凡以线穿,皆称菩提子,名目繁芜,其实大多牵强附会。切勿不明就里,盲目迷信而误失“菩提”真谛。

菩提子易得而菩提难证。如今菩提子已经从丛林之中的修行法器走向了文玩和流行饰品市场。粗陋的草木之实,经历时间的浩荡,累年的使用盘玩,完成自己的涅槃。我们摩挲菩提子的同时也栽培了自己的德性,长成菩提智慧之树。

「后记」

「凡草木之花皆有开敷结实之义,

以譬万行之因即有成就佛果之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