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播与发展
佛教传播与发展

探秘佛法:佛法中的修行者如何看待病死?

2024-03-26 佛教传播与发展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探秘佛法:佛法中的修行者如何看待病死?

人生是一场修行,或为进取乃至成功的故事,或为萎靡进而失败的事故,人活于世,无论平凡还是伟大,富贵还是贫贱,皆缘于修行。

拿到《修行的基本情操》这本书,便迫不及待的打开欲先睹为快。读到妙叶大师《十不求行》中的“念身不求无病”,便一下子思如泉涌。

所有的感悟与感慨还需感恩书籍的作者罗邦聪先生。虽还未深入罗先生在书中的解读,但是我先已拜读过罗先生的多部著作,从文字间我认识了这位从颠沛流离中一路走来,饱受世间沧桑却不改其志的佛法修行人。虽然没有于岁月中亲历先生奔波劳苦中的音容笑貌,但是从文字间却感受着一个经历浮沉却仍不舍深情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人,用笔耕不辍诉说悲悯的情怀,通过字里行间流露着无声的呐喊,尽管已伤痕累累,但有所得却皆愿与有情共享,惟愿同道求索者以明眼目、以示归途。慈悲的情怀,无我的担当,总能激励着自己,用最真诚的心意向纯粹的灵魂膜拜,以最诚恳的行动来忠于生命和自己的修行人生。

罗先生在书籍中多次规劝要多读原经,于是《杂阿含经》便是成为我平时的一道精神食粮。从一开始的生涩难懂,经历了死皮赖脸的诵读,50遍不行100遍,100遍不懂再来100……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恋,我坚持了下来,于是我和《杂阿含经》“恋爱”了,最该庆幸的是所爱的竟是自己生命的至爱!是怎样的缘分,先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又有怎样的感恩,能表达对先生给予的灵魂馈赠!通过读经,我也很清晰很明白,脚下的路走向何方,与智者同伍,与志者同行!志同道合,也必同愿同行!

最诚挚的感恩往往无法用言语表达,最真切的表达还需最真诚的身体力行!感恩无以表达但还需表达,行动就在当下还需勇猛!

念身不求无病,一个人不管修不修行,老病的问题始终如影随形。生老病死的无常,纵观历史长河,还无人有力改变,无常的必然,若能不老不病不死,也必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妄想只能归于妄想,若有来者,也必于老病死之流中归去!无法改变无常,那么理性面对无常,就是智者。而修行,就是为了明明白白的面对无常,因为明白,所以坦然,因为明白,所以无惧,因为明白,所以洒脱!这也是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的明,有此明,也自然会有“远离颠倒梦想,度一切苦厄”的解脱!能有此明,才是“观自在菩萨”!以此为基的自利利他,也便是寻声救苦的观世音!

对于修行者来说,面对病痛乃至病死,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如果对于一个老修行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难以回答难以面对的问题。若是对于一个刚刚修行就遇到病死威胁的人来说,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享受到修行所带来的福利?或者说具备怎样品质与情操才能于病死的逼迫下直入“度一切苦厄”的自在解脱?无独有偶,在杂阿含经1025经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杂阿含1025经中记载了一位刚刚出家的小和尚,他拜释迦佛为师出家修行,可不幸的是却深染重病,且病之将死。经文记载了释迦佛去探望这位小和尚,通过问病讲法后,小和尚竟然被世尊授记得阿罗汉果!要知道小和尚刚刚出家,应该是要法义没法义,要禅定没禅定,而且还是面对无药可救的病痛!

如果仅是一位旁观者,自然不能感同身受,若是转变一下立场,自己就是那位将死的小和尚,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办?

或许你会想,世尊啊,我是你的徒弟,我都快死了,你怎么还不救我?谁不知道您神通广大,我是真想修行的,但有命才能修行啊?您能不能佛手一挥,让我完好如初呢?您要是事情多,您座下的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水能药到病除,能不能给我来一瓶?不看僧面看佛面,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是我的师兄,他帮我超度一下冤亲债主也不行吗?或者,最低您跟阿弥陀佛打个招呼先,我准备过去了,不管怎样,我也是您的亲徒弟啊?我刚开始生病的时候您没有管我,我现在就要死了,您是不是应该慈悲一下帮我往生?我都病成这样了,您还在问我关于“根、尘、识、触、受”的问题,问这些问题能治病吗……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是迫切的,但是这些问题对于那位即将命终的小和尚而言,是不是也是迫切的呢?

或许是我们的迫切,让我们无法打开在病死前世尊发出的解脱“红包”,或许正是小和尚对我们拥有问题的无视,让他能够坐上临死前世尊法中的解脱“高铁”!或许无须过多的或许,小和尚的证果无须我们过分的羡慕,而小和尚能够证果的因缘却值得我们深入沉思。

小和尚是怎样的信?对修行有着怎样的愿?临病死聆听世尊法语开示时又有怎样的行?怎样的因缘条件才能具备世尊正法律:现法见,离炽燃,不待时节,缘自觉知?

小和尚走了,留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见法证果这一个现象,我们应该通过小和尚的证果来清晰符合正法律且适应当下身心的四预流支修学,及八正道之古仙人道迹。

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对于寻求生命质量的人来说,犹豫于饮食知量与饮食过量之中的,是欲望的暗流涌动;医疗条件的完善,沉思于健康平安与保险保障之间的,是无明的有求有行。修行人,有心与智慧下的随缘度日,却无力于愚痴中的随业流转。求平衡者,往往易陷溺于欲求的深坑,无求者,却能洒脱于取舍之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自以为是的人却往往探索于皆得的“超越”之智!修行人的愚痴往往来自于自以为是的“自知”,而反馈给愚痴者的只能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起因果法则下的“自知自作证”!以身求法的人,落得个以身试法!这样的修行,只能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结果,又能怨得了谁?

问题很多,说明开始思考问题,没有疑问,面对现实却依然无力与窘迫,只能说明智慧的贫瘠。

人生没有回头路,不管你修不修,已在路上!路可以一步步走下去,双腿偶有休息便也随即前行。虽然行者明智于双腿的交替前行,但心中迷茫甚至抓狂的,是不知道脚下的路最终通向何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