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律社
净律社

还原真实的玄奘法师,国人不该遗忘“千古第一人”

2022-11-27 净律社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农历二月初五,是玄奘法师圆寂纪念日。玄奘法师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他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他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01

真实的玄奘法师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了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

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几百年后,历史传奇变为神话故事,一只可以上天入地、72变的猴子,一个猪八戒和一个沙和尚,再加上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经典的力量是勿庸置疑的。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却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名人录》里,只有两位中国人,一位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法师。

著名学者周国平曾评论,“忘记玄奘大师是可耻的”。

值此玄奘法师圆寂纪念日,恭录法师生平一二,追思大德风骨,缅怀先辈遗范。

02

传奇从这里开启

公元600年,隋帝国创建二十年,在都城长安于东的洛阳附近,一个婴儿悄然诞生了,他就是玄奘。然而,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玄奘五岁的时候,母亲去逝,十岁的时候,辞官隐居的父亲又撒手人寰,显贵一时的陈家遭遇巨大的变故。


父亲去世之后,无依无靠的玄奘跟随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


公元612年,隋帝国选拔僧人,这是一次由皇帝亲自发动的宗教活动,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但是,十三岁的玄奘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最终被破格剃度。


当玄奘成为一名僧人的时候,佛教已传入中国近六百年,少年玄奘在洛阳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由于良好的儒学根底,仅仅五、六年时间,他的才华就传遍了整个洛阳。他不仅对佛教经典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见解独到。


公元618年,痴迷于佛法的玄奘选择了南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涯。在七年的时间里,玄奘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公元625年,玄奘结束了游学生涯。第二次来到大唐都城——长安。一个偶然的机会,玄奘在长安碰到了一个来自异邦的高僧,这次的遭遇改变了玄奘的一生。


这个高僧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烂陀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是当时的佛学大师。


印度僧人的出现,像一盏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玄奘迷惘的心灵,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发源地寻求佛法的真谛。

03

一代大师灭谢前奇异征兆

自从踏入佛门以来,玄奘一直追随佛的脚步,片刻也不敢懈怠。

十岁踏入佛门,十三岁正式剃度,二十七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回顾自己的一生,他问心无愧。


公元664年正月初八,有弟子梦见一座巨大的佛塔倒塌,“浮图崩塌,这是我灭谢的征兆。”正月初九,玄奘法师在屋子后边跨越一道细小的水沟时,不慎跌倒,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自己的禅房。


“我眼前有白莲花,大於盘,鲜净可爱。” 弥留之际,玄奘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成百上千的人,穿着锦肃的衣服,携带者华盖珍宝,在音乐的伴奏下,玄奘似乎听到了佛的声音,西天在召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玄奘法师相信,他能够成佛。


公元664年农历二月初五夜晚,玄奘法师安详地离开人世。

04

最后时光:弥留之际

在生命弥留之际,玄奘下令弟子把已经翻译完成的佛经编一个目录,看看翻译了多少。玄奘又吩咐众僧为他造像写经,广为施舍,同时他按照佛教的戒律,把自己用的东西全部施舍给寺里的僧众。


那么玄奘在人世间的最后时刻留下的遗言是什么?玄奘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圆寂的呢?


从文献记载上来看,之后玄奘的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或者是所谓的“回光返照”。

在正月二十四日那天,玄奘让一个叫宋法智的塑像工人在玉华寺的嘉寿殿竖起一个菩提像,把骨架搭好。


他召集了所有身边的翻译佛经的弟子,留下了在人世间最后的话:“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玄奘意思是说自己的俗身是不净的,已经厌恶了,在这个世间所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不必要再待着。我不是为个人修福慧,我修的这一切愿意把它回报给人世间仍然活着的人。我祈愿,我能跟大家一起上生到弥勒菩萨身边,去奉侍弥勒菩萨。我发愿,当弥勒佛下生的时候,我愿意跟着他下来“广作佛事”,去追求无上菩提,追求最高的智慧。


在接下来的日子,玄奘几乎不说话,只是不停地念诵佛经,皈敬弥勒、如来,愿往生弥勒净土。


二月初四夜开始,玄奘右手支撑着头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缓地,右胁而卧,不动半分。这是玄奘圆寂前肉身的最后姿态,我们看见卧佛就能想到这个姿势。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他的弟子问玄奘:“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即弟子问玄奘,和上(“和尚”在佛经中是个尊称,但自己不能称自己为“和尚”,只能称“贫僧”或者“小僧”,而最尊敬的写法应该是作“和上”),您是不是已经决定可以生到弥勒佛净土呢?

玄奘回答:“得生”。


这是玄奘法师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两个字。

05

玄奘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公元664年四月十四日,玄奘下葬。但是,他的葬礼既不简单,也不安静,史料记载,从皇室到百姓,从佛门到俗世,长安附近五百里内送葬者一百多万人。


斯人已逝,留给世人的是绵绵不绝的怀念。


大唐的皇帝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 ——苦海方阔,舟楫遽沉,暗室犹昏,灯炬斯掩。


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不仅翻译了规模庞大的经书,而且创立了著名的法相宗。


玄奘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之外,他以坚定的意志和独一无二的智慧征服了丝绸之路,他是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旅行者,现代探险家的先驱。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玄奘是空前绝后的,他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陕西省西安市的慈恩寺,这是玄奘翻译佛经的地方,也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座寺院,在大雁塔的地下室,精心保存着几片古代的佛经,1300多年前,玄奘从印度带回了657部佛教典籍,漫长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庞大的经卷大都被毁。现在,玄奘带回的梵文经卷,只剩下这寥寥不足的十页残片。

在这个玲珑剔透的宝塔中,盛放一小块玄奘的顶骨。对于佛教徒而言,它是无比珍贵的圣物。

玄奘的坟墓曾经遭到劫掠,顶骨几经辗转,分布在中国各地,1942年,日本侵略军从南京抢走一部分玄奘的顶骨舍利,1957年,中国政府赠送给印度一小块玄奘的顶骨舍利,现在,舍利被保存在玄奘曾经留学的那烂陀。


玄奘留给中华民族的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作家鲁迅这样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


玄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