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学信法师
释学信法师

我们常常说慈悲,究竟何为慈悲

2022-06-05 释学信法师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在学佛修行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词——慈悲。大家都常说慈悲,那么究竟何为慈悲?慈悲又与善良有什么不同?

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佛门的慈悲,并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来指导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精进修行。





何为慈悲?





《大智度论》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

“慈”即慈爱众生,与乐;“悲”即怜悯众生,拔苦。简言之,慈悲就是“与乐拔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慈悲相连,才能产生“与乐拔苦”的践行和作用。

《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慈悲是无比宽广的,慈悲心是我们依教奉行、如法修行的根本。慈悲不是以“我”为中心出发的,而是建立在一切众生平等的基础上,平等地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离开痛苦、断除烦恼,进而觉悟众生无我、诸法无我。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经云:“智光比丘汝谛听,出家菩萨所应作,无缘大慈摄众生,犹如一子皆平等”,“然诸众生即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是大菩萨发起如是同体大悲无碍愿已。经一念顷恶风寻止。便得顺风解脱众难。得至宝所获诸珍宝。”

简言之,不分别、不执着的平等叫无缘;一个整体、自他不二就叫同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我们在学修路上培养慈悲心的目标与方向,以此来长养我们的善根,扩大我们的心量,进而发起广大菩提心。





慈悲与善良有什么不同?




善良是本能,属于主观的同情、怜悯,停留在心念、心愿上面,是有人我相,自他有别的。慈悲则在对象、空间、时间、目标等方面更具有深远广大的内涵。

慈悲是超越世间善良,是平等一体无我的。不分对象,无论男女、老幼、贵贱,都能不分别、不执着平等对待,给予众生以实际的关怀、帮助,使众生真正得到快乐、脱离痛苦。

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一个慈悲的人,他的善心是不仅停留在世间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的层面,而是将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帮助众生建立和延续究竟的法身慧命。





学修路上要悲智双运




佛法是智慧的信仰,学修路上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的引导,做到悲智双运。

如果慈悲没有智慧做引导,则会盲目化、随意化。譬如放生的时候将陆龟放生到海里、将海鱼放生到河里、将毒蛇放生到寺院周边,如此不顾生物习性的放生,既破坏生态平衡,也不考虑他人安全。

慈悲恒顺众生是不为个体而伤害别人;不为个体而牺牲群体;不为私欲而危害社会。慈悲时,要顺着众生的善性,帮助他们解脱,遇到众生的劣性,要能善巧方便的转化他,使其断恶修善。

一味没有原则的慈悲,没有智慧的指引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要正确理解慈悲、悲智双运,不能有人做坏事也去帮忙,有人犯法也去包庇。

学佛修行应以智慧做为引导培养慈悲心,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精神,逐步建立起怨亲平等、自利利他的观念,弘传正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