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微博

25 条微博 获赞 22
  • 用悲观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冷淡的;用乐观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温暖的。用负面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缺陷的;用正面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圆满的。用世俗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充满烦恼、痛苦和肮脏的;用圣人的心去看世界,看到的世界就是菩提、安乐和庄严的。

  • 你生气1分钟,就失去了自己人生中60秒的快乐;你懈怠放逸1分钟,你就失去60秒的时间;你自私1分钟,可能就会烦恼60秒。

  • 如果到了生命的尽头,生命中除了牵挂的人以外不再有仇恨的人,而生命的尽头是哪天,我们无从知道,也无从确定,因此佛法讲:过去的事只是记忆,未来的事也是未知,生命只有当下,而能驾驭当下的人才是拥有生命的人。因此为了我们拥有精彩的生命,请记得放下那些我们计较的人或事,让当下更加开心。

  • 【境随心转】1.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2.觉悟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3.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4.能觉他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辱,无动于色,道成近矣!5.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6.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7.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 贪念永远都会扮演最体贴你的方式出现在你的心中,让你用一生的时间来追逐你追不到的东西。嗔心永远都会扮演保护你的角色,燃烧你的慈悲,点燃你的仇恨。傲慢永远都会扮演奉承你的侍者,隐藏你的缺点,放大他人的缺点。而它们会赶走快乐、幸福、清净,迎来痛苦、嫉妒、愤怒,故我们要懂得取舍。

  • 【人生放下八样东西】1.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心态;2.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3.放下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4.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5.放下消极,绝望向左,希望向右;6.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7.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8.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

  • 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所召";佛教云:"有因必有果"。我们无论是福是祸,都是因为我们的业力召感,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所以,我们当下无论是自己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感受,是苦的还是乐的,都是我们过去种的种子,现在的果报。因此,要想人生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多种善的种子。

  • 我们拜佛,目的在于学佛。佛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就是要学习佛陀的大慈悲、大智慧。若非如此,怀着痴愚非分之想顶礼膜拜,也只是毫无意义的形式而已。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只有循着佛菩萨慈悲智慧的指引,行善去恶,自净心念,才能离苦得乐,逢凶化吉,获得佛法真正的加持与佑护。

  • 如果你的内心装满了“嫉妒、愤恨、恼怒、哀怨”,你将永远无法感知到人生的“光明、快乐、自在”,你将永远无法感悟到佛陀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一个有漏的容器,是无法装下殊妙智慧的甘泉,所以你要下决心:清除心中有漏的污浊,今生宿业、今生了,不必纠结拖延至来世。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 以佛心做事,一切事都是佛事。时时刻刻能够安心,就是在道场中,就是在做佛事。修行不只在禅堂之中、梵刹之内,一个人若能静,即使身处红尘闹市,也能自在安详;若是不能放下内心贪欲、不能破除无明嗔恨、依然执着痴迷,即使佛音盈耳、整日焚香礼佛,也不过徒增烦恼耳

  • 学佛,可以出家也可以在家,均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常有人以“若人人都出家,谁来建设社会”为疑,实为无稽之假设。以此逻辑试问:若人人都做老师,谁去耕田种地?若人人都做农夫,谁去纺布织衣?社会需要各行各业,既要有物质建设者,也要有精神建设者,出家人对社会有着不可替代之用。--学诚法师

  • 我们所遇到的每件事,每个人背后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因缘。聚因缘,散因缘。要有一颗随缘的心,随缘不是消极的随波逐流。随缘是一种睿智的把握,聚时懂得珍惜;随缘是一种豁达的面对,散时做到洒脱。有一颗随缘的心,会让我们生活得更显从容,自在,智慧的人懂得: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 【小故事】一富人请教禅师,为何自己有钱后变得更狭隘了?禅师带他到窗前问:向外看到了什么?富人说:外面有山有水。又带他到镜子前,问: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自己。禅师笑: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的,区别只是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就这点银子,就使人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 福不可享尽,话不可说尽,利不可图尽,事不可做尽。因为事事都留有余地,所以上天造物者和自然界都不会妬忌我,鬼神阴谋诡计也不能损害我们。如果事情都要求圆满极致,对外要求过于苛刻,首先自己的精力就被消耗殆尽,外面的人事也会不堪其忧而变得更不理想了。

  • 【一日一禅】以平常之心,接受已发生的事。以宽阔之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不变之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喜悦之心,帮助须帮助的人。以放下之心,面对难割舍的事。以美好之心,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个人。以感恩之心,感激拥有的一切。

  •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毁灭人只要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憎恨别人对自己是种很大的损失。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 恶念来源哪里?来源自己的自私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话,最需要鼓足勇气的是与自己的自私心来斗争,但在与自私心斗争中的过程,竟是如此的艰难,也许我们会不止一次的败下阵来,并会无数次受它的控制,但是我们要勇敢的坚定下去,这才是真正的勇士,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

  • 有个成语叫做"自寻烦恼",是在告诫人们,许多烦心和忧愁都是自己给自己绑的绳索,都是自找的,都是自己在伤害自己,也是对自己心力的无端消耗,就等于是把自己设置在虚拟的精神陷阱。而我们只有好好的把握现在,很多事情才可能出现新的转机。所以,在人生的储蓄卡上,请不要预支烦恼。

  • 即使有恩于人,也不要期望别人的赞誉与回报;即使命运多舛,也不要熄灭希望之灯;即使遭人顶撞,也不要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即使略有成就,也不要就此满足、自我陶醉;即使蒙受不白之冤,也不要因此而精神沮丧。人生之路坎坷崎岖,充满无常,但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就要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祸福短长。

  • 佛法之中,常被世人利用的智慧,就是“随缘”和“放下”,不过这也是被误解最深的道理。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得、布施,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着,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能够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才会轻松上路,你才有机会比别人跑的快,才有体力比别人跑的远。舍得的真意是珍惜,放下的本义是爱惜。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