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玉泉寺
当阳玉泉寺

妙境法师 | 止觀坐禪:四禪八定(三)

2022-05-16 当阳玉泉寺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己三、止

數、隨、「止」。這裡邊有一個特別的事情,假設我們這個數,數得很合適,然後又用隨的方法的時候,可能會有一種特別的境界,什麼境界呢?就是漸漸、漸漸,這個息很微小,很微小,到時候沒有息了。沒有息了,就是這個人坐在這裡,靜坐在這裡,感覺到沒有息出入了,會有這個境界。會有這個境界,怎麼辦法呢?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這個時候這是好境界,這個好境界這個時候你不要起來,有的人若不知道,可能會起來,我要去問我師父,怎麼會沒有息了呢?斷了氣了嗎?怎麼回事呢?你不要動,你還繼續坐在這裡,坐在這裡,你還注意鼻端這個地方。你自己在想:女人懷孕的時候,初懷孕的這個小孩沒有息的,死人沒有息,到無色界天的人也沒有息,到第四禪天的人也沒有息。我現在是欲界的人,也不是初投胎,我又不是無色界天的人,我怎麼能沒有息呢,我是有息的,不過我的智慧遲鈍,我還感覺不出來就是了。你還注意這個鼻端,他就會有息的,那麼你就坐在這裡這樣想、注意。注意,時間或長或短,就有息了,但是這時候有息,和以前可不同,有其他種種的境界。有什麼境界呢?可能會看見這裡有一個大蓮華,或者看見一個月亮,看見種種境界。實在這個說法,這是《清淨道論》上講,這個說法,這個沒有息的這個境界,就是未到地定的境界,《清淨道論》沒有用這個名字。等到再有息的時候,從這裡開始就到初禪以後的境界了,所以這個境界是個好境界,那麼這樣講,這是深的境界。一般的人可能達不到這個境界,所以數、隨,這個息一直的是有,沒有說不有,沒有到那個境界。就是一直的有息的時候,但是息也很微細的,很微細,這個時候你可以不數,可以不用數息,不用數息,怎麼辦呢?就是止,第三個方法,數、隨、止。

止,「止」在什麼地方呢?心裡面不再去思惟這個息了,心也可以停在鼻端,就是注意這個鼻端,或者是注意這個臍輪,就是心停在肚臍這裡。肚臍這個地方和丹田的部位還不同,丹田是另一個部位,丹田是在臍以下,說是一寸三分,這以下,這個臍不是那個部位。或者注意地輪,就是你靜坐的這個地面,注意地面也可以。《俱舍論》上,他說也可以注意腳趾頭,那麼就停在這裡不動,那叫做止。數、隨、止。

己四、觀

沒得禪定的人,止的時間久了,可能會昏沉,就打瞌睡了,怎麼辦呢?這時候就不要止,這時候應該「觀」,就心裡面思想,想什麼呢?還是想這個息,想這個息,如珠中縷,想我們這個氣息的出入,就像我們手拿的念珠裡面那條線似的。我們周身毛孔都有息,周身有息出入,遍身都有息出入的,這個息在身體裡面就像那個珠中縷似的,這樣觀察。這個息入到身裡頭,息一直的能到腳趾,周身的毛孔都有息出入,這樣觀,這是一種觀。也可以觀我們心念的起滅,心裡面有什麼想,思想什麼也可以觀,觀心,數、隨、止、觀。

己五、還

心裡面想多了,也是要散亂了,就止、觀、「還」,「還」就是回來,回來再數、隨、止,還,是回來,再回來。你不要觀了,再回來,再數、隨、止,這樣子。舊的翻譯叫做還,而新的翻譯,玄奘三藏的翻譯,他不翻作「還」,他翻作「轉」,這個轉在這裡講,它的意思就是進步了。你數、隨、止、觀這樣子修行,你的程度進步了,你的境界進步了,不是一般的境界了,由一般的散亂心到了得到禪定的境界了,或者深的境界,或者是淺的境界,有進步的意思。若是翻作「還」,就是你觀完了以後,你再回來止,回來數、隨、止。你止了一個時候再觀,觀完了以後再止,這樣的方法也是對的。

己六、淨

這樣以後,結果你心裡面也不昏沉、也不散亂,明而靜、靜而明,明靜,這就叫做止、觀、還、淨的「淨」,叫做清淨。你若是昏沉了,就不清淨了,你打妄想了,也就不清淨了;也沒有其他雜亂的妄想,也沒有昏沉,那叫做清淨。你不斷的這樣修習,就得禪定了。這個修因就講到這裡。

       丁二、明證相(分三科);戊一、證欲界定相(分三科);己一、粗住

第二個是證相,就是你有了成就的相貌。這一段裡邊分成三段,第一段是證欲界定的相貌,第二段是證未到地定的相貌,第三段是證初禪的相貌,分這麼三段。本來我們的題目就是四禪八定,我們直接講初禪也可以,但是同我們一般的散亂心中間有個距離,就是有欲界定、未到地定的距離,所以把這兩個定也說明它。

第一段是證欲界定。這個「證」在這裡來說,就是成就的意思,你成就了欲界定了,這就是在一切禪定裡邊最開頭的一個定,最淺的一個定,最微小的定力。這一段分成三小科來說,第一科是粗住,第二科細住,第三科明得失。「粗住」,這個「住」就是釋名的時候,也就剛才說修因的時候,你由這個數、隨、止、觀、還、淨這樣子修習,心裡面沒有雜念,也沒有昏沉,平等持心,有明了而又很寂靜,寂靜而又很明了,也沒有昏沉,也沒有散亂。你盤上腿這麼靜坐下來,這一下子坐兩鐘頭的話,一直的是明而靜、靜而明的,沒有昏沉也沒有散亂,這就叫做粗住。

己二、細住

第二個細住。怎麼叫做細住呢?就是你由粗住這個程度,繼續的努力靜坐,繼續的靜坐,要精進才可以,我一天就坐半小時,不可以,不行的,就坐一小時也不可以,要多坐才可以。那麼繼續這樣坐,坐久的時候,定的力量就強了,到時候有什麼感覺呢?感覺這個身體是在這兒坐著,但是這個身體如雲如影。如雲如影,這個雲在天空裡這個雲。我以前在香港大嶼山住過,大嶼山到了秋天以後,晴天多,但是春天、夏天這個霧特別多,高山上儘是霧,我從那霧裡面走過,就等於是從雲裡面走過。說身體如雲什麼意思呢?就是不是像我們現在坐在這裡感覺有這麼一個粗重的身體,不是這種感覺,感覺這個身體還是有,好像沒有似的,心裡面好像無障礙的樣子,但是感覺有身體。如影,就像太陽照出一個影似的,這個影是有這個影,但是這個也是無障礙的。就是靜坐的時候,明靜的境界繼續的進步,感覺這個身體若存若亡的樣子。還是有身體,但是可不是那麼粗重,很(像)虛空的樣子,無障無礙的樣子,這個時候就叫做細住。這個定的力量又進步了,比粗住強得多了。這個時候,其實用功的人,靜坐的人,若有這麼一個境界,也就算是不錯了。

       己三、明得失(分二科);庚一、從外緣失(分二科);辛一、向人說

第三明得失。有這個粗住、細住的時候,另外還有一個什麼感覺呢?有持身法現出來。有持身法,就是坐的這個時候,在粗住的時候就能有了,細住當然也是有,就感覺有個力量,幫助你這個身體自然的能夠正直,端身而坐,坐在那裡,自然的有這個力量,感覺很好、很輕快,這是好的。這個持身法有好有壞(兩種),壞的就是這個持身法一來的時候,身體很僵硬,很僵硬,很拘束你,很不自在;這個持身法走了的時候,它謝落的時候很疲困,很疲倦的樣子,很不舒服,這不是好的持身法。持身法有好有壞,現出來這個相的。

明得失怎麼講呢?就是得到這個粗住、細住的時候,有的時候會發生一些問題,什麼問題?因為你這個時候比一般人不同了,就願意講一講,告訴人家,啊,我靜坐怎麼怎麼的,同人講。你一講,你這個粗住、細住就失掉了,你不能向人講的,你不能向人說,你定的境界,你不能說的,這是一種。就是不說,願意現出來定的境界給人看,也是能失掉這個粗住、細住的,這是一種。

辛二、有事緣相壞

另外,你靜坐的時候,若是有的人他不知道保護你,他隨便的發出聲音打你閒岔,他感覺也沒有什麼聲音嘛,但是靜坐的人不是的,不同。靜坐的人,小小的聲音他感覺就是很大的,那麼這個時候你心裡面就憤怒了,坐在那裡,就來了煩惱,你這個人打我閒岔,憤怒!如果輕微的,不要緊,如果你很憤怒,你的粗住、細住就破壞了。我們在店裡面買東西,那個膠袋(塑膠袋),那麼東西很柔軟的,好像也沒有什麼。但是靜坐的時候,那個人在旁邊把那個膠袋拿出來疊一疊,感覺好像沒有什麼聲音嘛,但是靜坐的人感覺聲音很大的,聲音都是很大的,那就是打閒岔。所以《瑜伽師地論》上講:你修定的人,你一個人獨住,不要同人一塊兒住,有這個事情。這也是容易破壞你的禪定的,這是一種。

       庚二、內論得失(分四科)辛一、希望心

第二種:常會有希望心。自己得到粗住、細住的時候,自己又有妄想:哎呀,我要得禪定了,啊,我要做大菩薩,我要去度化什麼什麼,做什麼大功德,就打妄想。你這一妄想就破壞,也破壞了,把自己的定就破壞了,也是自己不對。

       辛二、恐怖心

也有的人,一坐下來心就很靜,自己就害怕。我還看見一個人,他就這麼說,叫他用這個方法靜下來他就害怕,他就不敢坐。所以有種種的妄想,有恐怖心。

       辛三、重愛

或者得到一種境界大喜,哎呀,歡喜得不得了,也會破壞自己的禪定。重愛,他愛著這個境界得不得了,也是不好。

       辛四、疑悔

再就是疑悔,出了禪定不坐了,心裡面就疑惑,我還能不能得到呢?不能得了吧?老是這麼疑,這樣後悔,也能破壞這個禪定的。

這叫做「失」,要除掉這些,你不要這麼樣的多心,你就是出定就是出定,入定就是入定,不要顧慮那麼多事,不要打種種的妄想,那麼你這個定慢慢的就會增長,你會進步的,你多有這些顧慮,就破壞了自己了。

欲界定是我們靜坐初開始經過的境界,還不是容易成就的,成就了以後,很容易失掉的。我們得到了細住,坐在這裡,這個身體若有若無的樣子,好像很舒服。但是你出定以後,你同人家談話,談了幾個鐘頭以後,你再靜坐,沒有了,就失掉了,所以很容易失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