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 更多...

大鱼舍身救万民 国君仁德感诸佛

编者按:《六度集经》(还有其他经典如《贤愚经》)中有很多本生故事,讲述释迦牟尼前身各类慈悲修行经历,既有布施故事,也有忍辱故事,各类类型都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都很动人肺腑,比如下面这则故事,又分三个段落,每个故事都很动人。鳣鱼王说完这番话,当即跳上岸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早年,菩萨贫苦交加、..

仁里(舍身虱子)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首页>>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目录)>>仁里(舍身虱子)仁里(舍身虱子) 仁里禅师字尊美,俗姓王,是湖南邵阳人。他生性纯朴,求慈从善。可是,大不幸的是,当他还十分年少的时候,父母便双双亡化。这样,无依无靠的仁里就来到家乡附近的青云山,出家做了和尚。长大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又师从岐山寺恒志法师受具足戒。 这位恒..

舍身济众的猕猴王

从前有一弥猴王,常与五百只猕猴一起游戏。当时正逢旱灾,果树都无法生长。国王的宫苑离山不远,仅隔了一条小河,于是猕猴王带着猕猴们到宫苑偷食果子。有一天,被宫苑的守卫发现了,向国王禀告,国王说:“暂时不动声色,我要把它们一网打尽。”猕猴王得知后,悲伤哀痛地说:“我身为猕猴王,负责大家的安..

国王携妻舍身为奴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即施一切义,只要他人有所求,从不违逆,总是慷慨布施,其声名远播,无人不知。一日,文殊师利菩萨欲考验国王,便化作一位年轻的婆罗门,来到王宫,告诉守门人:“我从远方来,欲见大王。”守门人向国王报告,国王很欢喜地出来迎接,恭敬作礼,便请婆罗门上座,并问道:“修行人您..

《金光明最胜王经》舍身品(释五十六)

这一品,就是讲佛舍身喂虎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佛的本生传当中最为流传,也最受赞叹。为什么?因为我们很难做到。在2002年时,当时我在重庆租房子住。我们都知道的,重庆是丘陵地区,蚊虫是极其的多。加上当时我也比较穷,租的环境地点自然也是比较差的,那蚊虫之多就更不用说了。我就干脆把这段经历当作训练自己的慈悲心好了..

远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为人师徒双亡

自古以来,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最终取得无数真经,嘉惠后世。在这些求法高僧中,能成功返回中土者其实比例很小,更多高僧或者半途圆寂,或者老死他乡。这些未“成功”的高僧,同样留下诸多感人事迹。比如今天这篇文章,主人公是常愍禅师,他为求取正法远渡重洋,结果遭遇海难,生死存亡关头,禅..

远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为人师徒双亡

自古以来,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最终取得无数真经,嘉惠后世。在这些求法高僧中,能成功返回中土者其实比例很小,更多高僧或者半途圆寂,或者老死他乡。这些未“成功”的高僧,同样留下诸多感人事迹。比如今天这篇文章,主人公是常愍禅师,他为求取正法远渡重洋,结果遭遇海难,生死存亡关头,禅师放弃生机..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有哀伤,更像是个小小的庆典。所有家人着正装,唱起歌谣。老人举起杯,微笑着吞下药剂,他平静地倒在了儿子怀里,告别了人间。“安乐死”这一话题又一次席卷了网络。许多人渴望“安乐死”,甚至在前几年有过好几起“孝子杀母&rd..

虚云老和尚:三千大千无有一芥子许地不是佛陀舍身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我们在这如梦如幻的生活中,颠颠倒倒的过日子,不知佛的伟大,不思出离生死,任善恶以升沉,随业力而受报。所以世间上的人,总是作善者少,造恶者多;富贵者少,贫贱者多。六道轮回,苦楚万状,有的朝生暮死,或数年而死者,或多年而死者,都不能自己作主,故须凭佛陀的..

大安法师:为求解脱之偈愿舍身

闻法对一个修行人的重要性就好像空气和阳光一样。法是出生一切诸佛之母。菩萨成佛之后是无上士,没有比他更有智慧的,他都要拜师,就是以法为师。但一个菩萨在因地修行的过程中,闻法有时是很不容易的。释迦牟尼佛讲述过他在因地时,曾为了半偈法语而舍身的故事。那一世,他生在无佛的时代,即佛已入灭。他就在雪山修行,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