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社会,虽然民众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但一味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纯朴民风的丧失等等。而所有这些,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非常重要..

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社会,虽然民众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但一味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纯朴民风的丧失等等。而所有这些,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非常重要,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无法..

无上法门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无上法门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无上法门【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金刚经》以般若法门,是如来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此经又以般若法门为: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劝勉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劝勉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劝勉【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前面比喻般若法门为咒语,这里干脆就把般若法门归纳为咒语的形式说明。修习般若法门成就般若,通常是通过闻思经教,即从文字般若进..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金刚经》的现代意义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金刚经》的现代意义1994年春,应厦门大学青年禅学社邀请,开了《金刚经》系列讲座,在讲授的过程中,参考了几家古德权威注疏,玩味之余,颇有一些心得。当时列了一个提纲,拟撰写一篇《金刚经》文章..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禅宗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四祖道信劝人念‘摩阿般若波罗密'(《指月录·道信传》卷四)。五祖弘忍创东山法门,普劝僧俗读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成佛的唯一途径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成佛的唯一途径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成佛的唯一途径【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学佛是为了成佛,成佛在一般人看来是很虚玄的。有人可能不禁会问:自古以来究竟有那些人成佛的呢?《经》曰:“三世诸佛”。三世是过去..

解脱自在的人生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解脱自在的人生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解脱自在的人生【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情因为对有的认识不足,因而总是在有所得的心态下生活,对于人生的一切..

有空不二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有空不二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有空不二【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心经》中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门,是代表着有的存在。与有相对的是..

诸法实相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诸法实相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诸法实相【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增不减。】“是诸法空相”:诸法指一切法。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空相也可以称为有相,有所显的实相叫有相。实相可以通过空来显,或..

超越生死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超越生死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超越生死【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人生的问题很多,但如果给以高度概括,那便不外“生死”二字了。通常人们关心生活,然而,生活只是生的一部分。哲学、宗教重视探讨生的来源及死的归宿。佛教作..

烦恼即菩提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烦恼即菩提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烦恼即菩提【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在佛教中称为四谛法门。谛是真实义。四谛即四种真实不虚的道理。佛陀初转法轮时,对乔陈如等五比丘就是开示四谛法,此后佛陀一生设教几乎没有离开这个纲领。因此,四谛是..

解脱痛苦的原理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解脱痛苦的原理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解脱痛苦的原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经文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无自性,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这段经文在印顺法师的《般若经..

济群法师简介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济群法师简介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济群法师简介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到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主讲唯识、戒律课程。教学之余积极从事通俗弘法。在欧洲、澳洲及港澳台等地,留下法师弘法的足迹;在大陆高等院校、信众团体..

《心经》者何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心经》者何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心经》者何《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心经》在佛教中是属于般若系经典。按天台宗对..

成唯识论概观

首页>>佛学书库>>成唯识论概观成唯识论概观济群法师著《成唯识论》十卷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是唯识宗核心典藉。一、作者《成唯识论》是《唯识三十论》的集注。《三十论》世亲菩萨撰。世亲是无著的胞弟,唯识学的集大成者,原在有部出家,不久便通达犍陀罗一带流行的有部教义,旋..

唯识三十论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唯识三十论讲记唯识三十论讲记济群法师著目录写在前面第一章绪论一、唯识学在佛经中的地位二、唯识学在印度佛教史上的出现三、唯识宗的依据经典1、六经2、十一论第二章关于本论一、作者二、本论的撰作目的三、本论的组织结构四、本论的注释及流传第三章正论第一..

解深密经要义说

首页>>佛学书库>>解深密经要义说解深密经要义说济群法师著目录一、净土庄严二、胜义谛相三、论不可说四、一切种五、诸法唯识六、诸识生起情况七、三法相八、三无自性九、三乘真实、一乘方便十、五姓各别与一姓成佛十一、三时判教十二、瑜伽止观十三、如来法身十四、结说庚午春以来..

佛教的财富观(一)

首页>>佛学书库>>佛教的财富观(一)佛教的财富观(一)济群法师著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物质的极大丰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舒适,但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社会道德滑坡、生态环境的破坏、拜金主..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首页>>佛学书库>>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济群法师著唯识宗的依据经典有六部,其中最重要者当推《解深密经》。在唯识学创立过程中,许多重要理论都渊源于此,所以说,《解深密经》是学习唯识宗的必读经典。《解深密经》在印度的梵本有广略二种:一、广本,有十万颂;..

信仰与人生

首页>>佛学书库>>信仰与人生信仰与人生济群法师著人活着总是希望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呢?通常人们会以为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最佳保证。于是许多人都在拼命的追求物质财富。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想要获得财富并不容易;而获得财富的人..

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

首页>>佛学书库>>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济群法师著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济群法师的这一理念渊源于太虚、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希望籍此摆脱人们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真正走入生活。自《心经的人生智慧》、《学佛者的信念》及《幸福人生的原理》..

佛教在当代社会

首页>>佛学书库>>佛教在当代社会佛教在当代社会——与王力雄的对谈济群法师2001年初秋,济群法师与社会学家王力雄就共同关心的现实问题进行了交流,谈话围绕宗教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展开。来自不同角度的一席谈,或许会使您深受启迪。王力雄:目前世界的其他大宗教都有唯一的经典,如..

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周末论坛的开示

首页>>佛学书库>>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周末论坛的开示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周末论坛的开示济群法师著——2000年冬于戒幢佛学研究所三学讲堂"周末论坛"为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教学特色之一,也是济群法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在气氛活跃的交流中,师生之间增进了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因而,法师在..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

首页>>佛学书库>>唯识学上的唯识义唯识学上的唯识义济群法师著一、前言在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中,古今中外的哲人智士都在共同关心着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宇宙人生差别现象生起的本根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外哲学史上异说纷纭,兹归纳为四类:一日唯物:是以物质为世界本..

《普贤行愿品》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普贤行愿品》讲记《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96年秋讲于河北柏林禅寺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序分第三章礼敬诸佛愿第四章称赞如来愿第五章广修供养愿第六章忏悔业障愿第七章随喜功德愿第八章请转法轮愿第九章请佛住世愿第十章常随佛学愿第十一章恒顺众生愿第十二章..

时事访谈篇(目录)

首页>>佛学书库>>时事访谈篇(目录)时事访谈篇济群法师著目录当代信仰问题的思考佛教在当代社会佛教在商业浪潮中的反思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

认识菩提心

首页>>佛学书库>>认识菩提心认识菩提心济群法师著目录一、普通人的发心二、学佛人在发心中的误区三、如何正确发心四、菩提心的殊胜五、菩提心的种类六、菩提心的发起因缘七、菩提心的特征及实践八、菩提心的实践典范九、结语问答篇一、普通人的发心“发心”这两个字,想必大家都很..

不住世间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不住世间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不住世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色受想行识,是五蕴,已如上说。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即眼识..

返回顶部